分享

『雕塑头条』南北艺韵塑大爱丨第七届南北雕塑联展 参展作品全集

 雕塑头条武主编 2021-02-23


上期回顾


第七届南北雕塑联展

在海南开幕



第七届南北雕塑联展如约而至,在青山绿水的宝岛海南隆重举行。
南北雕塑联展已举办了六届,今年是第七届。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方面做一些努力。我们经常讲“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现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趋同。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挖掘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我们有自己的认识观和世界观,有自己认识事物的独特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都要认真总结,并通过南北雕塑联展的形式继承下来。
从创作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艺术家们的世界里,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美学思想的碰撞与兼融,从而使作品显示出一种活泼自由、多元抒情的情境美学,以及自由奔放的创作生命与自觉精神。
因此,每一件作品都表现出雕塑艺术家们的真情实感,刻画着艺术家的个性,展现着艺术家对当今社会与人文生命交融的礼赞。
这次展览,我们不妨看作是对现代社会生活过分的物质和功能化,审美过分平庸艳俗的一股清洁剂,是人们心灵的一种渴望。它是文化的,也是艺术的,更是阳光的。我们相信,通过艺术家的努力让雕塑这种传统与现代的艺术形态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今天得以薪火相传。
海南省处于改革开的前沿阵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为海南的雕塑家们提供了伸展智慧的机会和平台。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南北雕塑联展这个平台,向大省市的雕塑院及院校学习,通过研讨,使我们理清思路,找准方向,明确目标。
这次展览由海南省雕塑艺术学会组织并和多方共同承办,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今天,对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以及人文环境的塑造增添一抹不可或缺的亮色。因此,这个展览的意义不言而喻。
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关注当代,面向未来;科学定位,突出特色,应该是我们城市雕塑事业发展的方向。让我们通过南北雕塑联展,不断提高我们城市雕塑创作的水平,为国家经济和文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海南省雕塑艺术学会顾问

海南大学教授

参展艺术家合影

参展作品全集

▌ 特邀 (按姓名拼音首字母为顺序排列)

鲍海宁《王宠惠》 铜  90×35×30cm

曹春生《聂耳》 铜  52×43×106cm

何鄂《鸟语》 青铜  48×50×50cm

景育民《高山流水》 不锈钢  200×100×160cm

冷天明毗陵我里》——苏东坡  白铜  70×50×30cm

李鹤《肉身·呼吸》 青铜、线缆编织  50×20×10cm

马文甲《道法自然》 树脂  25×25×60cm

乔迁《青青草》 青铜  40×30×50cm

吴为山《航海家郑和》 铜  72×56×31cm

余晨星《高原童声》 树脂  120×80×140cm

张得蒂《日日夜夜》 汉白玉  60×40×30cm

张润垲《泰山挑山工》 玻璃钢  120×65×55cm

▌ 广州 (按姓名拼音首字母为顺序排列)

方澄《太极浑圆》(一组四件) 不锈钢  90×90×100cm

冯国豪《戏韵》 铜  61×20×66cm

冯国秀《守护者》 铜  28×20×18cm

高奕庭《缚》 铜  108×40×62cm

何健君《开饭啦》 铜  78×56×58cm

黄奔凯《魂铸先秦》 金属焊接  220×40×90cm

黄有杰《封存时空的记忆》 玻璃钢  50×20×40cm

李雄《后羿射日》 铜  94×60×80cm

梁建创《我隐藏了自己……》 玻璃钢  50×55×142cm

刘畅畅《岛》 玻璃钢  40×30×75cm

卢跃飞《广州早茶》 玻璃钢  60×40×60cm

陆增康《春天的脚步》 铜  80×50×110cm

苏锦驹《荒原牧马》 铜  100×17×57cm

唐颂武《民主革命家——廖仲恺》 铜  40×30×80cm

王卫宁《圆梦》 铜、木  65×35×40cm

巫志标《迈向新家园》 玻璃钢  100×100×100cm

吴德灏《庚子蓝》No.5  玻璃  120×30×40cm

许鸿飞《争食》 铜  40×45×30cm

钟志源《云鹤》 铜  56×26×63cm

周祥《吴昌硕》铜 18×9×40cm 

空空《齐白石》玻璃钢 15×15×38cm

空空《于右任》铜 13×9×38cm

空空《李叔同》玻璃钢 15×15×45cm

空空《陈寅恪》玻璃钢 15×15×44cm

空空《梁漱溟》玻璃钢 15×15×43cm

▌ 陕西 (按姓名拼音首字母为顺序排列)

蔡江《千里凌波》 金属  宽60cm

杜喜《钟馗》 铸铜  60×30cm

方昕《阿达的礼物》 综合材料  79×120×75cm

方昕《九州风雷》 综合材料  60×100×56cm

胡冰《幸福》 玻璃钢  48×46×48cm

蒋楚《马》 金属焊接  76×48×36cm

李郭苑《村村通》 有机玻璃  90×135×45cm

马辉《寻道——江上》 不锈钢  宽120cm

马强《谷雨》 铸铜  80×35×35cm

孙路阳《朔风》 综合材料  高60cm

彭丹虹《腾飞》 金属  40×25×10cm

彭丹虹《惊蛰》 透明树脂  50×25×20cm

文超《琵琶行》 青铜  高50cm

垚乡《清风云淡》 铸铜  45×15×32cm

张琨《先贤》 玻璃钢仿铜  100×90×80cm

张龄予《萧》 不锈钢  高56cm

赵盾《丝路欢歌》 铸铜  宽60cm

赵天智《边际》 金属  100×40×30cm

张艺莞《洛神》 铸铜  高50cm

张艺莞《幽笪听音》 铸铜  60×50×45cm

▌ 海南 (按姓名拼音首字母为顺序排列)

陈和寒《明珠——海口》 不锈钢  65×35×55cm

陈学博《一带一路》 不锈钢  98×70×48cm

陈学博《前赴后续》 玻璃钢  98×70×48cm

陈昭《混沌》 不锈钢、幻彩亚克力  59×45×58.5cm

陈聪《海之梦》 木、贝壳 97×30×15cm

陈宗和《同舟共济》 玻璃钢  145×25×38cm

邓正礼《城市的呼吸》 玻璃钢、金属  95×40×100cm

傅中望《镜鉴》 不锈钢  60×48×42cm

黄河《春暖花開》 不锈钢  宽120cm

黄黎祥《疫不容辞、最美天使》 香柏木  30×26×106cm 

黎日晃《海韵》 不锈钢、木  62×38×31cm

黎文《羞涩》 树脂  48×48×80cm

林尤壮《情》 玻璃钢  40×50cm

马秋月《乘风破浪-海南》 陶瓷  24×19×30cm

马新梅《出征-2020》 玻璃钢  60×50×70cm

宋奇峰《大爱》 玻璃钢  88×80×30cm

万莉《CHINA,CHINA》 青瓷 釉上彩  100×70cm

王德广《志大》 玻璃钢  35×30c×55cm

吴雅琳《树下养生——卧游》 铸铜  46×33×33cm

夏湘宸《集结号》 树脂  110×102×58cm

颜红梅《乐土》 树脂  55×25×70cm

杨学军《一朵秋云》 白瓷  50×30×30cm

张风《黎族美孚少女》 铸铜  80×25×70cm

张睿、王立《启航》 树脂  78×20×50cm

▌ 广西 (按姓名拼音首字母为顺序排列)

郭泰民《生命的绽放》树脂  45×15×15cm

黄善武《同构·空间》 钢板、环氧树脂  38×22×35cm

黄月新《同心协力共甘甜》 树脂  163×53×89cm

李华清《阿妈的微笑》 铸铜  45×45×25cm

廖佳宁《阳光普照》 环氧树脂  40×33×26cm

刘宇航《踏青》 木  132×88×25cm

石向东《初春》 铸铜  高72cm

石国柱《女神的蜕变》 综合材料  180×60×50cm

韦扬峰《彼岸》 树脂着色  高80cm

魏杨博文《日出》 树脂  130×70×60cm

杨山青《茶香满边寨》 铸铜  120×40×40cm

战丙强《矿工》 树脂  84×78×48cm


南北艺韵塑大爱

80件雕塑佳作亮相椰城

文丨海南日报记者 尤梦瑜

雕塑之美,美在有形的形塑凝炼无尽的哲思与对美的追求。

2020年11月8日至11月18日,由海南省雕塑艺术学会、广州雕塑院、陕西省雕塑院和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等单位共同承办的第七届南北雕塑联展在海口举行。这也是继第三届南北雕塑联展后,该展再度在海南举办。在此期间,来自国内南北方雕塑界的40余位名家新秀齐聚一堂, 通过研讨会、主题讲座以及琼岛实地采风等多种方式,汲取灵感、互通心得,推动南北雕塑艺术的对话与交流。

近日,海南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前来参加展览的雕塑家,听他们分享成功举办七届雕塑联展背后的故事,以及对雕塑艺术未来发展的无限期待。

南北雕塑界的“对话”

南北雕塑联展的特色在于“南北”二字,为何是以“南北”为概念和主题,发起这样一个展览呢?

2011年,在英国专业学习雕塑艺术的陈学博回到了家乡海南,他在日常工作和交往中发现,原来在雕塑艺术创作氛围相对薄弱的海南,还是有一批热爱雕塑创作的从业者的。在大家的共同推动和努力下,2012年11月,海南省雕塑艺术学会正式成立。

陈学博在2006年时就曾策划举办过首届海南省雕塑艺术展,2013年7月,学会举办了第二届海南雕塑展,为当时的海南艺术界带来一阵新风,也为相对小众的海南雕塑圈增添了几分士气。海南第二届雕塑展邀请了国内名家携作品参展。时任广州雕塑院书记兼副院长钟志源,时任陕西省雕塑院院长、现该院名誉院长张琨都参加了此次展览。在随后举行的研讨会上,多位国内雕塑界名家和代表纷纷表示,中国南方、北方的雕塑界各有特色,可以通过举办联展的形式来增进交流,加强“对话”。这一提议在当年便获得了南北方众多雕塑家的热烈响应。

海口广播电视台《热带播报》栏目报道

齐心协力之下,2014年,首届南北雕塑联展在广州正式举行,两家发起单位一一广州雕塑院、陕西省雕塑院的雕塑家们积极参与,第二年在西安举办了第二届南北雕塑联展。而后,海南省雕塑艺术学会正式加入,联展便在广州、西安、海口三地轮流举办,2016年,展览“回到”了它的发源地一一海口。2017年,无论是在地理抑或是文化渊源上与广东、海南“血脉相连”的广西也加入其中,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的雕塑家们首次在联展中亮相。

“在国内雕塑大家们的支持下,经过多年的成长,我们的南北雕塑联展已经成为一个雕塑界的品牌活动。目前,我们仍是以机构为单位合作参展。未来,我相信在大家的积极推动下,会有更多雕塑艺术院校、机构组织加入进来。”海南省雕塑艺术学会会长陈学博说。

以“大爱”云集佳作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世界人民的心,本届南北雕塑联展将主题定为“大爱”。来自四地的雕塑家和青年创作者们不仅为该展专门创作作品,还将其经过时间考验的佳作带来,80余件不同材质、不同形态、不同结构的雕塑作品齐齐亮相,共同展示世间大爱。

陕西省雕塑院副院长胡冰带来的《幸福》,笑容可掬的孩子坐在家人的肩膀上,温情爱意自然流露,广州雕塑院客席雕塑家何健君作品《开饭啦》,恩爱的夫妻俩被小猪仔们围着,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广西艺术学院副教授李华清作品《阿妈的微笑》,在艺术表现下,妈妈的面庞无不散发着母爱温柔……

“今年,我们除了邀请四所机构的雕塑家们参加展览,还特邀了国内多位名家携作品参展。因此,今年的展览无论是在展览规模还是创作者水平上都创下新高。”陈学博介绍。

家喻户晓的雕塑作品《黄河母亲》的创作者、雕塑家何鄂带来了以青铜材质呈现的《鸟语》,长发少女的臂弯里,一只鸟儿静落其间,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展示着世间大爱。

展厅里,一座汉白玉材质的肖像雕塑《日日夜夜》颇引人注意,它的创作者一一已近90岁高龄的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教授张得蒂特别手写了一张字条摆在作品前:向伟大的医务工作者致敬。

这件作品为张得蒂在上世纪80年代所创作,汉白玉大理石材料的纯白与温润恰恰呼应了作品里的唯一人物一一头戴帽子的一名医务女性。白衣天使的爱在汉白玉大理石的衬托下触动人心。

湖北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殉职,深深打动了陈学博,他也以此创作了致敬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的作品《前赴后续》。作品中的人物,防护眼罩下那炯炯有神的目光再一次彰显出逆行者们不言放弃的精神。

同心协力打造交流平台

“这次展览与往届相比有许多亮点,我们看到作品的材料、表现方式等都非常丰富。年轻雕塑家们对于作品的思考、材料的运用和表达方式也都有所突破。更难能可贵的是,我们看到大家对展览主题的积极响应。与此同时,反映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等新时代主题的作品也不在少数,这让我们看到雕塑家们紧跟时代潮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广州雕塑院副院长陆增康肯定了此次展览的规模和水平。

陕西省雕塑院副院长胡冰认为,邀请全国名家参加此次联展对本届展览的多元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联展也让我们再一 次看到,大家在保持着不同特性的同时,又在追求着某种共性。展览研讨会上也因为更多艺术家的加入而开拓了视角视点。”在胡冰看来,如今的南北雕塑联展已经成为一个品牌展览。胡冰还参加了由海南省雕塑艺术学会组织的采风活动,他说,在五指山、万宁等地的所见所闻,都在为他之后的创作积累素材。

广西壮族自治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黄月新表示,南北雕塑联展持续多年,显示出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受到疫情影响的特殊时期,参展艺术家们依然创作大量的新作品,并且此次展览中很多作品反映出时代精神,表达了艺术家们对社会对人民的关注。另方面,此次活动通过不同地区艺术家作品的同台展示和学术研讨,让观众感受到了不同地区文化的魅力。

夏湘宸是海南青年雕塑艺术家,他此次以作品《集结号》亮相展览。“平日里能够为青年雕塑创作者提供的展示机会不算多,所以我们作为本土青年创作者非常珍惜这次联展的机会。我想,展览对我而言最大的意义就是开拓视野、增长见识,这么多名家作品一次性呈现,实属难得,作品的创作手法和材质非常广泛,令人耳目一新,对我的学习提升有很大帮助。”




 雕 塑 名 企 



投稿/合作/出版:13381187142(微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