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2.23忠言悟道丨​突破交际圈三定律

 一览众山小974 2021-02-23

(今日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抱歉午评暂停。明天正常发文)

突破交际圈三定律

有社会学研究机构,经过20多年的问卷调查,综合研究,总结出人生交际圈的三定律,或叫10、30、60定律:

一、当你遇到特殊困难(嫖赌欠债除外)时,可以开口借钱的朋友,不会超过10个。

二、你一直保持联系的朋友,不会超过30个,包括第一条中的10人在内。

三、你一生中都能记住名字、偶尔会联系一下的朋友,不会超过60个,包括第二条中的30人在内。

对大多数人来讲,人生就是这么狭小的交际圈子。

但是,我认为,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信息发达社会,人的流动性大增社会,大凡想做成些事,多有一些成就的人,就必须突破这交际圈三定律,有30、60个朋友是远远不够的,事业大小与朋友多少存在正比关系。

学业过程中的朋友因无经济地位,无利害冲突,因而留下的这种朋友情谊最珍贵,最久远。这就是现在最常见到的小学、中学、大学同学聚会。直至聚会者白发苍苍、步履瞒珊,仍兴致勃勃。

事业发展中的朋友,因为在同步中,必然遇到升职、提薪、级别、待遇、机遇等方面的矛盾、冲突造成隔阂,只能维持一段时间的同路人关系,能成为长久朋友的,只能是良师、益友。

社会活动中的朋友,良莠不齐,功利色彩颇浓。但也不乏志同道合、重情重义、感恩戴德、忠心耿耿的朋友,甚至比亲戚还亲。

扩大交际圈的好处多多:

朋友多,可以互相关切帮助。困难打得通,复杂解得开,关键抓得住,矛盾看得透。

朋友多,可以互相借鉴。一人捕获的机遇,可以启发他人及时把握,交流信息,互相分享。

朋友多,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沟通,将心比心,讲求信用,遵守承诺,宽以待人,自律自制。

朋友多,可以制造和分享快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防止性格内向、闭塞、寡言、孤独倾向,增加生命活力。

朋友多,可以有更多倾吐宣泄机会,有益身心健康。尤其到老年,每个人经历几十年的打拼,都有自己的心路历程,都建立了自己的一番天地,都积累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多了一份成熟、成就、满足、淡定、超脱、自豪。通过倾吐宣泄,会增加愉悦感。

因此,我主张突破交际圈三定律。将第二条的30人,扩展到60、90人;将第三条的60人,扩展到120、180人。

手机、Email、短信、网站、地铁、轨交、轿车、高铁等现代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的发达,大大提高了交际效率,使突破传统交际圈定律,越来越成为可能!(建议大家用电脑或手工,做一个交际网通讯录,尽早尽可能地拓展自己的交际圈)

老子名言补缺

《老子》第二十二章中有一段脍炙人口的名言:“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意即,不光靠自己的眼睛,所以才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才是非昭彰;不自己夸耀,所以才有功劳;不自高自大,所以才能做领导。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谁能争得赢他。

老子这是在讲为人之道,揭示出人生哲理中深刻的转化原理。    按照此段话文意和的格式,又据现代社会的人伦关系,似还可以作出进一步的引申、补缺和发挥:

睿智者看得透,故不争;豁达者想得开,故不斗;得道者晓天意,故不急;厚德者重谦和,故不噪;明理者放得下,故不痴;重义者交天下,故不孤;浓情者淡名利,故不独;宁静者行深远,故不折;知足者常快乐,故不老。

对人生的认知因时而变

现在坊间流传一句顺口溜:

正科副科,最后都是打诨插科;正处副处,最后都不知落在何处;正局副局,最后都一样结局;正部副部,最后都一块散步;总理副总理,最后都一个道理;主席副主席,最后都一样缺席。

此话可谓“塞根”——一针见血。但话说归说,在过程中的人,多半是想不明白的,也不甘心想明白的。只有到年龄一到、尘埃落定、游戏结束时,才如梦初醒,看破大天。这说明,人的认知是因时而变的。

想想自己,也一样:

20岁时,激动和冲动支配一切;30岁时,意志支配一切;40岁时,机智支配一切;50岁时,判断支配一切;60岁时,理智支配一切。

童年时,相信一切童话都是真的;青年时,怀疑一切道理都是假的;中年时,认清了世界是半真半假的,遂立下“自己给自己享受部长级待遇的誓言”。如今,才体会到,真与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个心仪的好居所,有个衣食无忧的好基础,有个能吃能睡能走的好身体,有若干个好知己,有一帮趣味相投的老同学好朋友。这也说明,人的认知是因时而变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