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十年前,美国公司毒气泄漏,造成印度六十人死亡,事后如何处罚

 百家杂评 2021-02-23

在人类化工史上,毒气泄漏并非罕见,但没有一次能与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相比,该公司的一次毒气泄漏,造成六十万印度人死亡,20万人永久残废,比一场战争还要残酷。那么,造成如此骇人听闻伤亡的美国公司,最终处罚结果如何?

1984年12月3日,午夜零时56分,在印度中部博帕尔市北郊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印度公司的农药厂,45吨液态异氰酸甲酯以气态形式,以强大的压力挤开了储存罐的阀门,从保安阀中大量溢出,浓烈的异氰酸酯气体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很快,整座农药厂都笼罩在毒雾中,连看东西都很困难。

之后数小时,毒气以5000米/时的速度向南扩散,很快就笼罩了25平方公里的地区,并扩散到博帕尔市区,数百人在睡梦中悄无声息的死去,几天之内有25000多人毙命。

毒气消息传出之后,附近人们纷纷逃离家园,利用各种工具四处奔逃,一些人被毒气熏瞎了眼睛,只能一路上摸索着前行;一些人走着走着就倒下了,尸体堆积在路旁。可以说,比影视剧中的末日场景还要惨。当时,有人记下了“末日场景”:“每分钟都有中毒者死去,他们的尸体被一个压一个地堆砌在一起......鸡、犬、牛、羊也无一幸免,尸体横七竖八地倒在没有人烟的街道上......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恐惧的气氛和死尸的恶臭。”

截止1984年底,短短20多天内,该地区有2万多人死亡,20万人受到波及,至少3000头牲畜也未能幸免。侥幸逃生的一群人中,孕妇大多流产或产下死婴,5万人可能永久失明或终生残疾。

事后进一步统计,美国公司的毒气泄漏直接致死2.5万人,间接有55万人死于和化学中毒有关的肺癌、肾衰竭、肝病等疾病,永久性残废20多万人,至今当地土壤还有有明显的化学残留物,导致当地很多人生病。人间惨剧,史无前例,骇人听闻!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与缔约国之间,一共消耗12000吨芥子气,造成130万人伤亡,但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案人员损失与之相比,死亡人数可能还要超过一战。那么,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案到底如何发生,为何具有如此之大的杀伤力?

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印度公司的农药厂,泄露的是一种叫异氰酸甲酯的毒液,这种化工品极易挥发,沸点为39.6℃,只要有极少量短时间停留在空气中,就会使人感到眼睛疼痛,如果浓度稍大,就会使人窒息而亡。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正是用这种毒气杀害过大批关在集中营的犹太人。

按理说,对于这种剧毒化工品的管理,必然要慎之又慎、严之又严,为何农药厂的45吨异氰酸甲酯还会泄露?

事后调查得知,1984年12月2日下午,农药厂的一位工人在冲洗设备管道时,凉水不慎流入装有异氰酸酯(MIC)的储藏罐,而异氰酸酯一旦遇水会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这次有水渗入载有MIC的储藏罐内,令罐内产生极大的压力,最后导致罐壁无法抵受压力,罐内的化学物质泄漏至博帕尔市的上空。因此,管理不善+操作失误是这一场惨绝人寰灾难的直接原因。

“罪魁祸首是异氰酸酯,是工人在例行的设备保养过程中无心而为之的结果。”这是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对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的全部解释与说明。

按照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解释,这是一次“无心之过”,但真相并非简单的“无心之过”。

1964年,为了解决亿万饥民粮食短期问题,印度掀起农业上的“绿色革命”,但与当时中国差不多,都严重缺少化肥和农药。当时,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有意在印度投资一座生产杀虫剂的农药厂,自然正中印度政府下怀,双方一拍即合。1969年,农药厂投产,经过3年试运营后,1972年扩大为一座具备年产5000吨高效杀虫剂能力的大型农药厂。

一,为节约成本,无视安全问题

印度杀虫剂的销量,并不如投资方想象的那么美好。1984年年中,农药厂面临停产危机,为了节约成本,工人被大量削减,比如70多只仪表盘、指示器和控制装置只有1名操作员管理,异氰酸酯生产工人的安全培训周期从6个月降到了15天。

生产线上的安全系统,厂里的手动报警铃、异氰酸酯的冷却与中和设备等,不是发生故障,就是被关闭。在毒气泄漏时,这些事关安全的设备无一正常运行。

据了解,异氰酸酯的冷却系统停止运转一天,就可以节约30美元。

二,灾难的源头,大量储存毒液

为了节约成本,从1980年起,农药厂开始自行生产杀虫剂的化学原料——异氰酸酯。但问题在于,农药厂储存的异氰酸酯高达45吨,令人震惊。

事发当晚负责交接班工作的奎雷施事后说:“MIC是一种化学过渡态物质,每个人都知道储藏它意味着要面临很大的危险。所以没有人敢管理大量的MIC气体,也没有人敢长时间的储藏它.......(公司)从来没有真正的担心这种气体有可能引发的一系列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异氰酸酯存储一般大部分埋在地下,防止太阳曝晒,罐壁间装还要有冷却系统,确保罐内毒气处于液化状态等,但这座农药厂的异氰酸酯却存储在地面,冷却系统还存在故障或被关闭,由于存量高达45吨,因此迟早会出大事。

三,毒气泄漏后,未教市民如何逃生

时任博帕尔警察局局长的普瑞,在毒气爆发后,逆行前往农药厂了解情况,之后留下记录:“晚上12点左右我到了工厂,我问那里的工作人员泄漏的是什么气体,用什么方法可以解毒。但是他们没有回答我的任何问题。直到凌晨三点的时候,才有人从工厂来到警察局告诉我那种泄漏的气体是异氰酸钾酯。”

普瑞离开农药厂后,农药厂工人全部安全转移,一个未死,原因很简单,工厂告知他们朝相反的方向跑,逃离城市,并且用蘸水的湿布保持眼睛的湿润。也就是说,农药厂管理者没有对当地居民做出任何警告,没有告知居民如何应对这一类毒气,如何逃离毒气区。

毒气案几天后,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健康、安全和环境事务的负责人捷克森布朗宁仍旧把这种气体描述为“仅仅是一种强催泪瓦斯”。

四,惨案发生后,未向医院提供毒气信息

海密达医院,是印度唯一一家参加救治的省级医院,萨特帕西医生根据2万多具解剖报告,指出“从气体中毒者的尸体中我们可以找到至少27种有害的化学物质,而这些化学物质只可能来源于他们所吸入的有毒气体。然而,公司却没有提供任何信息说明该气体含有这些化学成分。”

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处理异氰酸钾酯已有十多年历史,经验丰富,但却以“商业秘密”为由,至今一直没有公开毒气信息,一定程度上耽误了医院对病人的救治。

简而言之,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案,与其说是操作失误,不如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人祸。即便毒气泄漏后,如果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采取积极行动,估计也可以大大降低人员伤亡。

制造这么一场人间惨剧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得到了什么惩罚呢?事实上,惨案制造者一直逍遥法外,在25年后被判决。

一,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总裁安德森

灾难发生后的第三天,美国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时任首席执行官沃伦·安德森(见上图),率领一个调查小组抵达博帕尔进行全面调查,期间安德森曾被印度当局逮捕,但随后被保释。回国之后,安德森继续担任联合碳化物公司总裁,直到1986年退休。

1991年,印度检察机关以“应受处罚的谋杀罪”起诉安德森,最高可处以20年徒刑,甚至后来还向国际刑警组织发出了对安德森的国际通缉令,但安德森却一直在美国过着悠闲的生活,印度并未真正要求美国帮助搜捕和引渡。

1996年,印度再次起诉安德森等人,但此时的罪名变成为“疏忽伤人罪”,最高只需被判处两年以下徒刑。

2010年,印度一家地方法院审理此案,美国老板安德森没有出庭受审。

总之,美国老板安德森没有受到任何刑法处理,一直逍遥在外。其中,不知道是印度不上心,还是美国拒不交人,或者印度为了维护与美国关系而有意退让。

二,农药厂的印度管理者

灾难发生后,印度也没有刑法处理农药厂的印度管理者,直到25年之后的2010年,印度一家地方法院在听取178名目击者证词,审查超过3000份文件后作出这一判决:8名涉案人员因“玩忽职守”获罪但没有立即宣布量刑

按照“玩忽职守”罪处罚,最高只判处2年时间。“博帕尔毒气泄漏受害者抗争”组织的卡尔尼克无奈地说:“即使最后被判定有罪,2年的监禁又能代表什么,再说他们还可以上诉。”

三,美国公司赔了多少钱

灾难发生后,美国梅尔文・贝利律师事务所和另外两家律师事务所,代表印度受害人要求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赔偿150亿美元。

经过多年诉讼后,在1989年2月,印度作出裁决:要求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一次性赔偿4.7亿美元的损失,并责令其3月31日一次付清。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接受了这一裁决,最终因毒气泄漏失去工作能力或者患上慢性病的受害者当年获得了1000到2000美元不等的赔偿,但是还有很多受害者一分钱都没有拿到。

与今天的英国石油公司因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表示愿意赔偿的200亿美元相比,实可谓九牛一毛。

1999年,陶氏化学收购了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2009年陶氏化学表示:联合碳化物公司已经做了所有能做的事情来帮助受害者和他们的家人,印度政府有责任向当地居民提供干净的饮用水和医疗服务。

言而总之,这一场人间惨剧的最终结局令人唏嘘,对农药厂管理者的处罚,用中国人话说大概是“罚酒三杯”吧。印度当局态度令人奇怪,轻描淡写的就此揭过,对各方处罚之轻,令人惊诧。

如此轻描淡写的原因,或许恰如上图标题所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