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学成《道德经》精讲(7)庄子也谈菩萨道次第

 有而无限 2021-02-23

  如何使我们自己在此时此刻保持清醒?我反复说“现在”,禅宗里面经常说,守住“当下”,当下一念。当下你如何守住?当下犯迷糊的人比比皆是。当下保持一种清醒,我的老师本光法师教我的时候就说:“多得不如少得,少得不如现得,现得不如明白。”现得就是要清醒,不能糊涂。怎么使我们当下保持清醒?那个叫功夫。贪嗔痴慢、酒色财气、七情六欲不断地在我们头脑中盘旋,它把精神舞台控制了,你就清醒不起来。你要想清醒,就要把酒色财气、贪嗔痴慢、名闻利养丢到一边去,真要在精神里面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头脑才会真正清醒。我经常说,聪明实际上都是假话,糊涂也是假话,为什么?聪明和糊涂是没有界限的,有些打小算盘的好精灵啊,但这种精灵往往最终吃大亏。

  真正考验一个人聪明不聪明,就是回到古人说的“公生明,廉生威”。公,大公无私,把私心放下你才聪明,私字当头就不聪明。打小算盘的人因缘半径就很窄,只看得见个人的利益,他能看见的因果范围就很小,很狭小。你在一个很狭小的空间里面运行,能有多大的智慧?但是公字就不一样了。公,包容了自己也包容了他人,有那么大的半径,有那么多的因果关系需要料理,你说他聪明不聪明?所以有公心的人绝对聪明,没有“私”字把自己的眼睛遮住,没有把自己的心窍塞住,你说这个人聪明不聪明?有私心的人,七情六欲重的人,私字把心窍封闭了、堵住了,怎么聪明得起来?这个也是常道。我们之所以是众生,是凡夫,就是因为心窍被堵住了,被贪嗔痴慢、七情六欲、名闻利养、酒色财气把我们的心窍堵住了,我们就聪明不起来,就成不了大事。如果把心窍打开,任督二脉大周天打通,没有什么堵住了,心窍通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没有堵的了,就能明心见性了。

 有些人说:“冯老师,我想闭关。”我说:“算了,闭什么关?不要去闭。”广州有个同学叫然君,有一次对我说:“我现在退休了,准备闭关。”我说:“你闭关,那么我们的关系就到此为止,以后再无关系。”她说:“冯老师,您是在开玩笑吧?”我说:“绝无戏言!”我是很严肃的,把那一群人都吓着了,不知道我是怎么回事。他们认为我那天的话有点狠,太厉害了。古人说:“不是菩萨不坐山,没有开悟不闭关。”真正闭关的人,是属于人事因缘都非常非常少,既不乱心,也无扰心,唯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清清爽爽、无牵无挂地到一个山林里面去独处、闭关。现在社会关系如此复杂,一天电话不断,手机响几百次,不上网心里都过不得,每天微博不发几十条,不看100条朋友圈连觉都睡不好,饭都吃不下,这些人如何去闭关?一闭关就要成神经病,所以一定要放得下才行。

  《庄子》里面也谈到菩萨道次第,在《大宗师》里,讲的就是先修三天后能“外天下”,只修三天,你有没有“外天下”的感觉?就是放下,把人世间的一切放下,把社会中的一切放下。再修七天达到“外物”,要外物,要把我的关系丢到一边,减少社会关系的影响。我一个人坐山,一个人在茅棚里面的时候,没有父母如何、老婆如何、孩子如何,没有欠张三的债,或者李四欠我的债,也没有哪个重要的人还没有去结识,没有这些想法,完全都没有了。


  “外天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都要放下,这样你才可能去闭关。“外物”,有我有他,有主观有客观,这些分别心都要丢下。再修九天达到“外生”,“外天下”是法空,“外生”是我空,这样就我法双忘了。从外天下,到外物外生,把“我”这个观念彻底丢掉,最后才能“朝彻”,庄子的“朝彻”就是禅宗的顿悟。一灯能灭千年暗,这间黑屋子黑洞洞的,一千年、一万年都是黑的,但灯一开,千年黑暗一扫而光,这就叫“朝彻”。我们的心窍一旦被打通,无始以来的愚痴,无始以来的苦难全部扫干净。这个也是在常道和非常道之中,愚痴是常道,破愚痴是非常道;愚痴是常名,破愚痴是非常名。《大宗师》后面还有“见独”——万法归一、入不二法门,还有“无古今”“不死不生”,这相当于归于涅槃。我们如何才能把道和名之间的关系,把客体和主体的关系融为一体?如果能够融为一体,那就不得了了。

  我们在学习《道德经》的时候,就要在这几个语句中,细细地去感受。道家的东西,除了《道德经》《南华经》要读,《冲虚经》要读,《道藏》里面还有很多好东西,一些祖师的东西非常经典,也要读。儒家的东西要读,佛经的经文也要读,这样你才能打通、贯通,不然就要被遮障了。有些朋友读这本书很通泰,看那本书又被吸引过去了,“哎呀我看这本好像都悟了,咋个那本书更巴适,比我这本还高明”,你就没有把真正的精彩读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