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篇:访雍和宫

 竹翠兰馨 2021-02-23

访雍和宫

从“雍和宫”地铁出口上来,沿着雍和宫大街向南走大约200米,便来到了雍和宫西门。走进去,紧挨着的是一座宏伟的五彩牌楼,三柱两间七楼,上方正中间题有“十地圆通”四个金色大字。“十地”是指大乘佛教里菩萨修行的十个阶位,初地欢喜地、二地离垢地、三地发光地、四地焰慧地、五地难胜地、六地现前地、七地远行地、八地不动地、九地善慧地、十地法云地。圆就是圆满;通就是通晓。向对面(东面)一看,也有一座牌楼;再一看,北边还有一座同样的牌楼。来到院里,回头再看西边牌楼,额枋上有“福衍金沙”四个大字。走到东边牌楼前,只见额枋处有“慈隆宝叶”四个金字,意为教人向善及内涵丰富的佛经。转到牌楼东面,抬头向上看,上面题有“四衢净辟”,意为寺院是洁净之地。这里也有一个门口,红色大门紧闭,当初也是可以出入的。往南面看,是一座黄、绿琉璃砖瓦的照壁。看北边牌楼,正中题有“寰海尊亲”四个金字,“寰海”意为四海之内、天下、全国,“尊”是尊重、尊奉,“亲”为父母、祖先等,“寰海尊亲”即指普天之下都要尊奉父母、祖先。牌楼的背面题有“群生仁寿”四字,“群生”指众生即一切生物,“仁寿”是有仁德而长寿之意,“群生仁寿”意为祈愿众生有仁德而且长寿。三座牌楼的题额均是乾隆皇帝的御笔。

雍和宫坐北朝南,是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康熙帝建造的府邸,后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1735),雍正帝驾崩,曾停放灵柩在此,于是,雍和宫主要殿堂原来的绿色琉璃瓦改为了黄色琉璃瓦。又因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为藏传佛教寺庙。这三座牌楼也正是建于此年。高高的四方青石底座,红色圆柱,黄琉璃瓦覆顶,梁枋施以彩绘,五彩缤纷,绚烂夺目。三座牌楼气势恢宏,极为壮观。据说原来立柱用的是从云南、四川深山老林里采伐的金丝楠木,1939年8月日本侵略者占领北京后,将金丝楠木柱拆下来运回了日本,换成了水泥柱,致使牌楼大为逊色。

在只有几十平方米的南院处,集中矗立着三座牌楼,真是不多见呢!可见当时雍和宫不同一般的地位。可以说,雍和宫是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清代震钧在《天咫偶闻》中这样描述:“雍和宫,在国子监之东,地本世宗邸,改为寺,喇嘛僧居之。殿宇崇宏,相设奇丽。六时清梵,天雨曼陀之花;七丈金容,人礼旃檀之像。飞阁复道,无非净筵;画壁璇题,固黄图之甲观,绀苑之香林也。”

有很多人说,雍亲王当年在康熙众多皇子中可能是很不受待见的,别的王府都在离皇宫很近的地方,而这雍亲王府却在离皇宫最远的城墙底下。雍亲王继位做了清朝第五代皇帝,至于到底是如何继位的有很多传说,很多人怀疑他继位不正。为什么呢?因为他这个皇位有些“来历不明”:既非汉家礼法,立嫡以长;又非大清传统,立君以贤。立长,该允祉当;立贤,该允禩当。即便是立爱,似乎也该允禵当,怎么也轮不到他胤禛。我曾从电视剧中看到是将“传位十四子”篡改为“传位于四子”。这种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后来人们也逐渐明白了当时满汉蒙回四种流行文字的巨大区别,根本不可能出现这样的篡改事件。那雍正到底是正位还是篡位?到现在也没有定论,史学家莫衷一是。

顺着两侧栽有银杏树的石板辇道向前走,便来到了第二道门。中间是一间正门,比较宽敞,门口正上方牌匾上蓝底金字用四种文字写着“昭泰门”,“昭泰”意为政治清明、国泰民安,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两侧各有一座旁门。昭泰门为黄琉璃筒瓦歇山顶,棋盘大门。这个门是棋盘门里最高档的叫镜面门,就是向外的门板没有任何装饰,像镜面一样,也叫镜面板门。

过了昭泰门,来到了一个院落。门口两侧竖着玛尼杆,上面挂着五彩的经幡旗。往两边右边是钟楼,左边是鼓楼。走到钟楼前,只见旁边红色铁架上悬挂着一口巨大的铜钟,挂钩为两条盘绕的龙,铜钟上面布满工整的小楷,密密麻麻的,不知有多少字,真是令人惊叹!再往前,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碑亭。碑亭为重檐八角攒尖顶,双层红柱,内封外敞,彩绘,黄琉璃瓦顶。内各立一座赑屃驮汉白玉石碑,非常高大,东面石碑用满文和汉文,西面石碑用蒙文和藏文,记述了雍和宫改为藏传佛教的缘起。院中有许多古老的国槐,有的特别粗壮,树龄在200年以上,有的三百多年。正前方是“雍和门”。门前两侧,须弥座上各安放着一只带有铜座的铜狮子,铜座上满是精细的图案。右边铜狮右前爪踩一绣球,左边铜狮左前爪下是一只仰面躺着的小狮子,母子俩在尽情地嬉戏。两只狮子的耳朵都耷拉着,这跟我们平常见到的是不同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据说这是告诫喇嘛们,不该听的不听,不该说的不说。两只铜狮铸造精美,让人喜爱。

说是雍和门,其实现在看来已不是一个门口,而是一座殿堂。原来这里是王府的宫门,后改建为天王殿。殿面阔五间,黄琉璃筒瓦歇山顶,重昂五踩斗拱,和玺彩绘。和玺彩绘是汉族也是清代彩绘中等级最高的。它构图严谨,图案复杂,一般只用于宫殿、坛庙等大型建筑物的主殿,普通建筑是没有这样高级的彩画装饰的。和玺彩绘表现了先进的营造技艺,又蕴涵着深厚的汉族文化底蕴,,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前檐为障日板,明、次间为壸门,梢间为壸门式斜方格窗。后檐为五抹斜方格门窗,明、次间为门,梢间为窗。殿内为井口天花,地铺方砖。殿正中供奉布袋和尚,两侧供奉着四大天王塑像:东方持国天王,手执琵琶;南方增长天王,手执宝剑;西方广目天王,手执水蛇;北方多闻天王,手执宝幢。殿后供奉着韦驮护法像。

布袋和尚是明州(宁波)奉化人,世传为弥勒菩萨的化身。布袋和尚大腹便便,语无伦次,疯疯癫癫,随处寝卧。常用杖挑一布袋入市,见物就乞,别人供养的东西统统放进布袋,却从来没有人见他把东西倒出来,那布袋又是空的。假如有人向他请问佛法,他就把布袋放下。如果还不懂他的意思,继续再问,他就立刻提起布袋,头也不回地离去。人家还是不理解他的意思,他就捧腹大笑。布袋和尚是一位来自民间、深得民心的大师,其真性最本然。关于他的身世却像谜一样。据说唐朝时,明州奉化的龙溪上漂着一捆柴,柴上有一幼儿,有人将其救起,只见孩子圆头大耳,眉清目秀,对人咪咪发笑。人们爱不释手,把孩子抱回家来,给他取名为“契此”,由于长在长汀村,故号“长汀子”。 后来,这孩子长大剃度到香火鼎盛的岳林寺。出家后,他总随身带着一个大布袋,人称“布袋和尚”。只见访客怀着极为虔诚的心情接连不断地向前跪拜磕头,祈求踢福保佑平安。

穿过后门,往前走,正北面便是“雍和宫”,为整个雍和宫的正殿,原为王府银安殿,现相当于一般寺庙的大雄宝殿。殿前有高高的月台,周围是黄、绿琉璃砖花墙。月台上有一座御碑亭,又叫四体碑亭,黄琉璃筒瓦重檐四角攒尖顶,上檐为重昂五踩斗拱,下檐为单翘单昂五踩溜金斗拱,和玺彩画。亭内立有一四方碑,上面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刻乾隆旁所撰写的《喇嘛说》。月台正中,雍和宫正门前,有一座铁栏杆围护的铜铸叫须弥山,极为漂亮。高1.5米,坐落在汉白玉雕成的椭圆形的池子里,石池下面是两块大汉白玉拼成的底座,座的四周遍刻各种佛像。所谓“须弥”意为“妙高”,它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名山,据说是世界的中心。佛经认为,世界的最底层是风轮,其上是水轮,再上是地轮。地轮之上有九山八海,须弥山就在这山海之间。须弥山高八万四千由旬(“由旬”是古印度计算距离的单位),日月环绕须弥山回旋出没,三界诸天也依须弥山层层建立。须弥山腰有“犍陀罗山”,山外有铁围山环绕的咸海,咸海四周还有四大部洲: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和北俱芦洲。这四大部洲就由四位天王护持。须弥山顶部为“帝释天”。帝释天下面有一圈星象图,是按古代天文观测的结果依次排列的。据说这些星座的分布和标记大体上符合现代天文学的研究成果。在佛教中,须弥山是世界最高的山,山顶的帝释天自然也就是世界最高的天,是天堂极乐之处。因为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所以,佛祖释迦牟尼经常在此讲经说法。须弥山是佛教世界观的具体物化,不少寺院石窟佛都坐在叫做“须弥座”的座位上,成为了僧俗信众追求理想境界的象征。月台下东西两边各有一只石狮,石狮两边各有一只石乌龟,乌龟基座上刻有“云石精舍”。

雍和宫为单檐庑殿顶,黄琉璃瓦,四周有檐廊,四条屋脊上各有七只脊兽,规格很高,仅次于皇宫。面阔七间,单翘重昂斗拱,和玺彩画,明间上悬雕龙华带匾,中刻满、汉、蒙、藏四种文字所题“雍和宫”。殿内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他是现在世的佛,结跏趺坐,右手放在右腿膝盖上,称“成道印”,表示他在大地上艰苦卓绝的修行唯有大地能够证明;左手向上放在左腿上,是“禅定印”,表示他静坐思虑人生的无尽苦难。其西侧供燃灯佛,他是代表过去世的佛,佛经说他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释迦牟尼前世曾买五茎莲花供献燃灯佛,燃灯佛预言释迦牟尼九十一劫后之“此贤劫”时成佛。燃灯佛结跏趺坐,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扣在一起,合成一个圆圈,表示修成正果。其东侧供弥勒佛,它是代表未来世的佛,结跏趺坐,双手成“说法印”,表示他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三会龙华”,对天、人、地、众生说法。三尊铜佛高两米,佛像背后是蛟龙背光。背光象征佛像的身光,成叶形屏风状,上雕刻蛟龙,象征释迦牟尼诞生时九龙灌浴。大殿供这三尊佛,表明从无限久远的过去,到无限遥远的未来,都是佛的世界。这是从时间上说佛教历史悠久、生命久长。由于时间从上古到今世到未来呈竖向,所以称“竖三世佛”。另外,还有“横三世佛”,是从空间上说的,是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东方世界的药师佛和西方世界的阿弥陀佛,表示到处都有佛。在殿两侧墙边汉白玉石座上排列着蒙麻披金十八罗汉像。

往东,是“密宗殿”,是寺院僧人学修密宗的地方。正中供宗喀巴大师像,其南侧供喜饶僧格像,其北侧供文殊菩萨像。往西,是“讲经殿”,是寺院僧人学修显宗的地方。正中亦供宗喀巴大师像,其北侧供白伞盖佛母像,其南侧供绿度母像。

从雍和宫再往北,就是“永佑殿”。原为雍亲王寝宫,乾隆九年(1744)改为寺庙后称永佑殿。单檐歇山顶,脊兽成了五个,仍为黄琉璃筒瓦,面阔五间,重昂五踩斗拱,前后均为三交六椀菱花门窗,下有龟背纹绿琉璃槛墙,前有三出陛台阶二层。殿内正中供无量寿佛,也就是阿弥陀佛;其西侧供药师佛,就是东方佛;东侧供狮吼佛;东墙上供白度母画像唐卡,西墙上供绿度母补绣像。据说绿度母像是由4000多块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绸子拼成的补像,是清代乾隆皇帝的母亲与从人们一起补绣而成的,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 。补绣工艺十分讲究,是非常精美的珍品。

往东为“药师殿”,是寺院内僧人学修藏医学的地方。正中供宗喀巴大师像,南侧供药师佛像,北侧供无量寿佛像,殿内中央供药师佛立体坛城模型。往西为“时轮殿”,是寺院内僧人学修天文和历法的场所。正中供宗喀巴大师像,北侧供凯珠像(一世班禅大师),南侧供甲曹杰像,在殿内中央供时轮金刚立体坛城模型。

出永佑殿后门,就来到了“法轮殿”院落,院内栽种着青松和翠竹,在冬季仍显示出生机。法轮为佛教法器,代表佛法。佛教认为,佛之说法,不止一人一处,而是辗转传人,普度众生,犹如车轮永远向前,故称佛法为法轮,称佛说法为“转法轮”。佛教还认为,法轮为佛教中转轮王的兵器,无敌不灭,故象征佛法无坚不摧,彰显着佛法威力。

法轮殿为举行法事的场所,其建筑样式与众不同,看上去非常美观漂亮。平面呈十字形,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筒瓦歇山顶,前出轩后抱厦各五间。殿顶正脊中间脊刹位置有一座大天窗,东西两边前后坡上各有一座小天窗,每座天窗上面都是藏族风格的镏金宝顶,天窗的里面还绘有唐卡。

殿内正中供奉着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铜坐像,像背后是紫檀木雕成的五百罗汉山,这是雍和宫里的一大宝贝,“三绝”之一,表现的是佛祖圆寂后,他的五百弟子大聚会的情景。整个山体由紫檀木雕刻而成,在层峦叠嶂、峰峦崖洞、瀑布溪流、青松翠竹、阁塔错落造型的衬托下,五百个用金、银、铜、铁、锡铸制的罗汉置身其间,讲演佛法的、对坐论道的、降龙伏虎的、乘龙遨游的、乘鹤飞升的、莲池放生的、松下对弈的、吹箫引凤的,或坐或卧,或醉或思,或笑或痴,姿态生动,神情各异,造型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雕琢精湛,令人叫绝。西侧经架上供有大藏经《甘珠尔》108部,西侧经架上供有续藏经《丹珠尔》207部。东西两墙壁画为《释迦牟尼源流图》。佛龛前陈设乾隆皇帝诞生第三日所用“洗三盆”。

来到“东配殿”,殿内供着密宗造像,正中供大威德金刚像,南侧依次供着地狱主像、财宝天王像,北侧依次供着永宝护法像、吉祥天母像。进到“班禅楼”,这里原为六世班禅大师进京为乾隆皇帝祝寿后休息之所,现为雍和宫藏传佛教艺术博物馆文物展室。

再往西到“西配殿”,里面正中供着释迦牟尼立像,两侧供着八大菩萨像:在释迦牟尼佛像北侧依次供奉着大势至菩萨像、地藏菩萨像、虚空藏菩萨像、普贤菩萨像;南侧依次供奉着文殊菩萨像、观世音菩萨像、除盖障菩萨像、慈氏菩萨像。

走进“戒台楼”,首先看到中间一个很大的石台子,几乎把整个房间占满了。这个台子是干什么用的?看看“说明”吧。原来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皇帝为迎请由西藏赴京祝寿的第六世班禅大师而改建戒台楼。戒台由三层组成,全用汉白玉雕砌而成,象征佛教欲界、色界、无色界,台帮雕有石龛一百一十三个,里面供着木质天神像。戒台顶层正中绣花围屏前木雕宝座上铺着黄缎靠垫,是乾隆帝唪经持戒之处,现台上端坐者正是乾隆持戒法像。六世班禅大师在这里为乾隆帝说法,为雍和宫等寺院的三百多名僧人授戒。整个戒台庄严凝重。

室内四周墙壁上展示着雍和宫的发展历史,包括奠基期(1744—1750年)、建树期(1751—1792年)、兴盛期(1792—1911年)、动荡期(1912—1949年)、复兴期(1949—1966年)、振兴期(1976年至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曾到雍和宫视察,指示要保护好雍和宫,表明了中央领导对雍和宫的高度重视。

再往北走,来到了“万福阁”。万福阁是雍和宫里最高、最宏伟的建筑了,飞檐三重,全木结构,高25米,列拱交构。每一层都是面阔五间进深五间的正方形,左右有配阁,并以飞廊相连,宛若瑶台琼阁。上层为重昂五踩斗拱,和玺彩画,正中匾额题“圆观并应”,意为劝人努力修行,以达圆满,并得佛之诸智。中层也是重昂五踩斗拱,和玺彩画,四周带廊及护栏板,正中匾额题“净域慧因”,“净域”是菩萨的住所,洁净庄严;“慧因”就是智慧的源泉。一层为单翘单昂斗拱,和玺彩画,前后三出陛,中间悬雕龙华带匾额,上面是乾隆题写的满汉蒙藏文的“万福阁”。正门前两侧红柱上挂着蓝底金字的楹联:“慧日丽璇霄光明万象 法云垂玉宇安稳诸方。”

迈过“万福阁”高高的门槛,首先看到一座大佛宽大的下身;往里走,仰头看,还没看到佛的面部;再往里走,佛像的胸部正当楼阁的二层,直到头仰平了,才看到大佛的面部,佛像面部直顶最上层阁楼的藻井。这尊大佛就是被誉为雍和宫木雕三绝之一的迈达拉弥勒佛。这么高大的佛,真是让人吃惊不小!可是更让人惊讶的你可能还想不到,这尊大佛竟然是用一棵树木雕刻而成的。弥勒大佛的主体部分是由一棵完整的白檀木雕刻出来的,手臂及垂下的衣纹飘带是由其它木料辅助而成。这棵白檀木通高26米,有8米被埋入了地下,作为基础,地面以上部分18米,巍然矗立在汉白玉石须弥座上。大佛像雕琢精细,极为壮观,是雍和宫里最大的宝贝。当年佛像做成后,光给佛像制作一件披袍就用去黄缎1100米,万福阁因此又称作“大佛楼”。1990年8月,这尊大佛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独木雕刻佛像的世界之最。1992年北京市政府又耗资50余万元,对大佛进行了修缮和重新贴金,1993年10月,再次举行了弥勒大佛重新开光庆典。大佛看上去金光灿烂,光彩夺目。

大佛之名“弥勒”是梵文的音译,也被称作“未来佛”,姓“慈氏”,名“阿逸多”,藏语称“强巴”,蒙古语称“迈达拉”。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讲,弥勒出生在印度一个婆罗门(印度等级制度中最高的一级)家庭,与释迦牟尼是同时代人。他随释迦牟尼出家,修习佛法,成为佛弟子。他在释迦牟尼圆寂前先行离世。释迦牟尼曾预言,弥勒离开世间后,将上生兜率天宫,在那儿与诸天演说佛法。所以,弥勒现在还称为菩萨。弥勒造像因此分为菩萨装和佛装两种,雍和宫木雕大佛为菩萨装弥勒像。

细细观看,这尊弥勒大佛头戴五佛宝冠,身披菩萨装,赤宝莲足,全身遍饰璎珞,体态伟岸,极是雍容华贵。五佛宝冠是由五片莲瓣组合而成,每瓣莲片四周均镂有卷草纹样,而每片莲瓣卷草纹样内均有佛像,即东、南、西、北、中五方佛之宝像,以表示佛法之五智。大佛面部庄严肃穆,双目微垂,朱唇紧闭,给人以万般慈祥之感。其左右肩上各有一莲花,含苞欲放;每朵莲花各出根蔓一支,沿大佛双臂缠绕延伸,直达佛之左、右掌中。花之上有法物,左肩为净瓶,右肩为法轮。佛右臂及手掌屈于胸前,食指与拇指相结,轻捻右莲根蔓之梢;左手略低于右手,以同样的手式捻住左臂莲花蔓梢。大佛颈部还悬挂有巨大佛珠一串,计有一百零八颗,更衬托出大佛的不同凡响。站在大佛的面前,仰观尊容,让人感受到强烈的震撼以及那神圣庄重、高深莫测的威严。

此阁建于清乾隆十三年至十四年间。相传在雍和宫改为佛教寺院时,并未建万福阁,这里只是一座观音殿,殿内供奉着观音菩萨,背景是木制山峦。改为寺院后,乾隆皇帝觉得寺院的北面太空旷,欲建一座高大楼阁,作为北面的屏障。但一直苦于没有一尊与之相称的大佛像。此消息被西藏贡使带回,当第七世达赖喇嘛得知后,立即派人搜寻大佛造像原料。恰好尼泊尔王国从印度运回一根高大的白檀木,达赖喇嘛闻讯后,既以大量珍宝购得,并由西藏经四川走水路,历时三载运至京城。

檀木到京后,乾隆皇帝便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罕庙的寺主察罕达尔罕活佛指挥设计,并由皇宫养心殿造办处的“广木作”“木作”“漆作”“雕銮作”等工匠会同中正殿造办佛像的喇嘛工匠共同策划、雕造、施工。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雍和宫合编的《清代雍和宫档案史料》满文文献载:雍和宫万福阁主楼是乾隆十三年(1748)三月二十日,将京城景山内的楼阁拆了之后,在景山北面的围墙打开了一个豁口,连木带石经这豁口一车车运至雍和宫。同年十二月开始组装楼阁并雕刻大佛。经辛勤劳作,圆满完工。故万福阁是从景山移建的。乾隆十四年(1749)九月三十日,雍和宫开始准备举行万福阁落成和弥勒大佛开光大典。而昔年民间所传的“先有大佛,后有万福阁”之说不甚准确。当时,此工程及附属建筑先后从国库支出八万多两白银,赤金八百余两。

向东,来到了右配殿“永康阁”。阁内有八面密檐式塔形佛龛,每面均供有无量寿佛像,又称“转轮藏”。永康阁的东面是“昭佛楼”,原为乾隆帝弘历生母钮祜禄氏孝圣宪皇太后拜佛之所。楼内北侧四间为上下通体结构,南三间划为上下两层。北四间面南供有2.5米高的古铜铸释迦牟尼着水纹衣立像,两侧为弟子阿难、迦叶。依北墙设护佛巨龛,通体高5.5米,宽3.5米,进深2.5米,是用珍贵金丝楠木雕镂,佛龛从地面直达楼顶,贯通二层大殿阁楼,龛体里外三层,佛龛上雕凿有正龙、侧龙、行云龙、布雨龙、盘柱龙、滚地龙等各态金龙,共有九十九条。细看此龛,以浮雕、圆雕、镂空雕等多种手法,使其金龙体态动感强烈,活灵活现。该佛龛也是宫内木雕三绝之一。

阁内还挂有一套二十一幅《释迦源流》唐卡,也称《如意宝树本生记》。唐卡长176厘米,宽130厘米,均去轴镶挂在楠木框中,是西藏贡呈的古物之一。里面还陈列着两幅画像:旃檀佛画像和“六道轮回图”。佛教是主张众生平等的,认为世世代代的人处于不停的车轮般的回旋之中,机会均等。人死了以后,来世有六种“出路”:或为天神,或为人,或为阿修罗,或为畜生,或为饿鬼,或下地狱。《长阿含经》说,人在来世的归宿,主要看现世的表现,如积善德,下等种姓下世可成为上等种姓;如劣迹斑斑,上等种姓下世也会成为下等种姓,甚至沦入地狱,这一切就是佛教所说的“轮回”。“六道轮回图”画了一个长爪三眼、形如黑熊的巨大怪物坐在地上,抱着一个大车轮形的圆圈。圆圈四周彩绘各种人物和烧、杀、奸、诈、劫、盗、吃、喝、嫖、赌等恶行劣迹。几股气流将圆轮分成六道。第一道内五色云端中宫阙巍峨,宛若仙境,称“天道”;第二道内市井社会,平民百姓,称“人道”;第三道内硝烟四起,有水、火、旱、涝,称“阿修罗道”;第四道内男女鬼怪,口内生烟,骨瘦如柴,正受严刑拷打,称“饿鬼道”;第五道内猪狗牛马、鱼介昆虫,称“畜生道”;第六道内刀山冰谷,火海炼狱,鬼怪在受煎熬,称“地狱道”。此图形象地儆戒世人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达到劝恶从善的目的。

再走到西边,是左配殿“延绥阁”,可以看到一朵巨形木质莲花,可转动开合,莲开时,内现佛像,称为“开莲现佛”。阁内墙上还挂有十八幅罗汉唐卡镶框。延绥阁的西边是“雅曼达嘎楼”,正中供着大威德金刚像,北侧供着关圣帝和关云、周仓像,南侧供着降阎魔护法像。

万福阁后面有一个叫“观音洞”的地方,里面正中供奉着观世音菩萨像,两侧供着南海龙王、善财童子、龙女。

来到雍和宫的最北面,中间是“绥成殿”,又称“白伞盖殿”,殿中间供着白伞盖佛母像,其东侧供着绿度母像,西侧供白度母像。在殿的东侧供奉着格鲁派祖师像,西侧供奉着古印度五位高僧学者像。绥成殿的东边是“东顺山楼”,现为经版整理处;西边是“西顺山楼”,现为寺院僧人住所。

雍和宫精美的佛像,特别是“木雕三绝”,真是令人赞叹!


                                  2019年12月17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