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月十五习俗

 涛儿—taoer 2021-02-23

徐行20180302

      说起送灯,大家可能不太了解,下面我给大家讲解一下,什么是送灯,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今天主要是说东北正月十五习俗--送灯,因为东北主要人口迁徙到东北的历史不是很久,所以东北的习俗都带有一些外来或是中原习俗在其中,又有流失,又相互融合,聚居于不同地区的人口的习俗也是不一样的。送灯在东北来说是一个比较流行的祭祖习俗。

    流行在吉林、黑龙江一带的信仰习俗。在元宵节时,家家都做面灯,而灯形如碗盏,俗称灯碗。用玉米面做成的叫金灯,用白面做成的叫银灯,用荞麦面做成的叫铁灯,做成型后上锅蒸熟后,插上用棉絮缠裹的芦苇做成的灯芯,面灯碗里倒满灯油,面灯就算做成了。然后依次把这些面灯送到祖宗板上、天地板上、皂王板上,送到仓库、牛马圈、井台、碾磨房等处,送到大门旁、大路口。然后要把这面灯送到墓地,放在已故亲人的每个坟头上。送灯时,以谁先点燃为吉利。往坟地送灯的人,点灯时必须用自己的火柴,如果借别人的火柴点灯,认为祖先看不见光明。点灯时要边点点说:正月十五来送灯,送金灯、送银灯、送铁灯,有儿坟前一片明,无儿坟前黑洞洞。有心来偷灯,偷个大铁灯,背也背不动,天冷地滑闹个抑歪蹬,大布衫烧个大窟窿。元宵节晚上,因为家家送灯,所以路口、野外坟地一片通明。这种习俗在黑龙江乃至整个东北的广大农村都还存在。 流行于辽东,辽南一带,就是大连,丹东,营口等地区,也有送灯的习俗,不过就没有那么古老,亲手捏面灯了,而现在大多采用红色的蜡烛来代替原来的面灯,油灯了,红色蜡烛表示喜庆,天刚刚黑的时候,家里的男人带着灯,纸到自家的祖宗的坟头前,给先辈烧纸,在茔门口点燃蜡烛,即为送灯,然后在回家的路上遇上十字路口都要点一支灯,女人在家里给家里灶台,猪羊圈,井口,粮仓旁,牲口圈都要点上灯,而且在屋内要点上一家人的属相以示一家平安,至于送灯的意义不同的地方传说也不一样,有一说是:送灯是给老祖宗照亮抓虱子,在十字路口送灯是要老祖宗回家过灯节能找到回家的路,当然送灯也有送丁之意,希望祖宗能够保佑自己家族能够人丁兴旺,后代千万。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送的灯发生了变化,原始的面灯和蜡烛和浇了汽油的米糠,亮的时候不会太久,也容易被风吹灭,科技的发展,让祭祀的灯变成了电子灯,一扭动开关,灯就亮了,是二级管,亮得特别长久,加外外观的设计新颖,亮起来就特别漂亮,成为流行的祭祀灯,

      还是给老祖宗坟上送灯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由于人口的流动,一家人天南地北哪都有,能在正月十五这天回到老家,给老祖宗送灯的在逐渐减少,所以部分不能回老家人会在正月十五这天在“十字路口”点着灯,烧上纸,表达对老祖宗的敬重和思念,部分年轻人在网上平台进行祭祀,在网上点灯,无论哪种方式,最重要的心里给老祖宗亮着灯,对他们是一种尊重,更是对我们传统东西的坚持。

      送灯这种习俗,保留传承还是抛弃,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绝在部分老年人都坚传统,只有部分年轻人,对这些事情不太感兴趣。社会总是在传统和创新中碰撞,不断的淘汰一些事物,保留一些情物,发现发明一些新的事物,因而社会在不断的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