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 | 万亿线上学习的破局之道——读《教育的25年》有感

 胖胖老师图书馆 2021-02-23

阅读提示:全文3640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在线学习(E-learning)行业正在迅猛发展。根据国外相关机构估计预计到2022年将形成超过2000亿美元的巨大市场,而考虑到最近发生的全球卫生事件的影响,它的增长速度甚至可能更快。

但是,当我们审视当下的在线学习时,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尴尬——尽管来自教育机构的许多在线课程都是创新且有趣的,但我们对大多数课程的学习效果是存在质疑的。

原因是,几乎所有在线学习课程遵循着相同的模式:观看视频——进行测验——再次重复相同模式。所有课程千篇一律的课程流程设计令学习者难以保持学习的热情,而严重依赖预先录制的讲座和频繁、应试化的知识点测验,使得深入学习难以真正发生在学习之中,甚至让师生对应用混合(融合)学习进行学习创新感到迷茫和抵触。

要释放在线学习的潜力,我们不得不正视学生在线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惰性与积极性缺乏的问题,我们需要思考如何组织线上学习课程以及为学生提供哪些适合混合或者融合学习的课程活动。马丁·韦勒(Martin Weller)的新书《教育的25年》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思考,这里与大家分享。

‍线上学习并不是发生在“真空”中

当教师将线下学习转换到线上教学时,他们的第一个直觉通常是将他们在线下教室中所做的任何事情都进行数字化处理。的确,录制微课或是短视频并不复杂,随着技术发展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一个空房间里录制自己演讲的视频,然后在线上传就可以了。

问题是,学生独自在家观看演讲与线下亲自参加演讲是不一样的。即使在面对面的讲座课程中,老师很多时候还是自问自答——他们提出问题,告诉人们应该彼此讨论问题,稍等15分钟之后给出所谓的参考答案或是解释分析。之所以这样做是由于预先录制的课程无法预先录制如何回应学生学习讨论中的问题。

上传视频很容易,但是我们需要更多将课堂中的协作和社区体验数字化。这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因为这些东西是学习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它们,真正深入学习就难以实现。

我们应当认识到,我们的学生并非在真空中的学习,这样孤立的学习是十分危险的。事实证明,这种孤立会导致动机降低和课程完成率降低。对于已经处于危险之中或动机不足的学生,尤其如此。

其实,我们和学生都十分愿意在微博、抖音、微信、头条上进行互动——事实上,线上交流中人们更渴望彼此之间的联系。那么,为什么要在线学习时,我们所有人都独自坐在黑暗中观看相同的视频?

如何克服线上学习的惰性

正如马丁·韦勒(Martin Weller)在他的《教育的25年》一书中所分享的那样,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在线学习的早期,其中的任何一项都不是视频。人们根本不具备上传或观看长视频的技术能力,因此他们不得不寻找更多的创新方式来共享知识——或是在社区论坛和公共博客上进行学习,或是老师使用邮件列表和新闻组与学生互动。这些工具虽然都很基本,但它们是交互式的。

不可否认,在线视频的发展导致了线上学习社区创建中的一种智力懒惰现象。在过去的十年中,个人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速度已经提高到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流媒体的方式(从微博视频到抖音、快手)分享视频的地步。结果,越来越多的线下课程被通过录制的方式向在线学习平台转移。

而随着诸如Coursera,Udacity和edX之类的营利性教育技术公司的崛起,线上学习的模式进一步发生了变化。这些公司专门从事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OOC),任何具有Internet连接的人都可以参加。

这些公司大多数都允许人们免费参加课程,公司则通过在课程结束时出售证书来赚钱。如果一门课程太难了,学生就不会完成它,并且公司也不会赚钱。他们的收入模型激励他们制作相对容易通过的课程。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越来越多模式化的在线课程出现在各类平台中,看看视频、发两个帖子、完成问卷考试就能通过一门线上课程学习的课程模型也因此让人产生是容易提出、高效且易于完成的错觉。

MOOC很简单,甚至可能很有趣,但是它们并没有针对让学生真正学习深入的技能进行优化。

混合(融合)学习的关键——如何让协作学习发生

要修复在线学习,我们需要超越现在“视频+测验”的标准线上课程范式,为学生创造更复杂,需要更多互动的基于社区的学习体验。

这里,我们需要认识到学习社区中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试图一起学习或互相帮助学习的情况。这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同行评审,小组项目,讨论小组等等。

协作学习对学生有很多好处,包括:

  • 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 增强学习社区动力

  • 对任务具有强烈的主人翁精神和集体责任

  • 更高的课程完成率(如马丁·韦勒在他的书中提到的“建立社会联系的学生倾向于继续学习”)

很多研究已经向我们显示,协作学习并非简单地让学生观看或阅读教材或是由教师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协作学习中的教育者更多是提供资源与运用资源的方法,在学生学习探究中给予即时指导。本质上基于社区的协作学习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范式,而我们已经认同主动学习比被动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帮助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功。

特别是,当学习活动中包含撰写小组评论这类学习项目时,讨论另一位学生的作品常常会带来激烈的辩论,这些都是吸引学生参与并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信息的方式。事实上,这种协作学习包含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同伴指导等我们认为能够激发深度学习产生的要素,这也是不少AP、IB课程之所以获得比传统学校课程更好学习效果的原因——因为阅读、写作、辩论与小组评价是AP、IB课程最常见的学习模式。

就如同我们在语文跨媒介阅读和交流项目学习中,我们并非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各类媒介写作的知识,或是来个命题作文,而是鼓励学生通过创作并展示自己在微博、抖音分享的诗歌朗诵或是短评vlog作品集来在呈现他们在这一单元学习中所掌握的技能,然后让学生之间彼此交流完善自己的作品,与全班分享小组最好的作品,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讨论。

这一模式几乎可以应用于任何课程。我们需要的是建立使学生成为“制作人”而非被动观众的课程。只有这样的课程,才能让教育者获得信息时代真正有用的教育经验。

‍促进协作比听起来容易

我们发现,在体育课上鼓励学生交流和合作的确很容易。我们还观察到,尽管目标规划、活动设计和教学支架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的许多讨论和协作的契机是十分偶然的,有时甚至是根本没有任何规划的。而一旦师生不在同一个教室中,这种协作的偶然性就消失了。

与实体教室不同,讲师无法在在线课程中即时创建协作体验。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学习经验,来吸收更多的学生参与和协作。

这似乎令人生畏。如果我们要促进在线同伴体验,则需要创建作业,分配给学生进行评论,给他们反馈评论,创建评论审阅机制,保持数据井井有条等。这听起来十分复杂,全部由一个老师来组织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但幸运的是,我们的身边有不少学习应用工具是可以用来支持,前提是我们需要对自己的线上学习或是融合学习有明确的教学设计意识,将协作看作是课程的核心操作范式。

与花费大量时间制作基于视频的课程相比,设置协作学习活动可以让学习更快,更轻松。而且,当您考虑到专业拍摄和编辑视频的费用时,它也可能更具成本效益。‍

我们需要提高对协作学习的期望

倡导协作学习,并非是指将所有视频和测验放逐到历史的垃圾箱中。视频和测验仍然有用,并且在许多在线课程中都占有一席之地。讲课是许多课程必不可少的部分,原因是:讲课是传达大量信息的最简单方法之一。

这些是很好的学习工具,但它们不是唯一的学习工具。我们播放视频讲解知识点的目的并非是希望所有的学生都和标准答案一样的思考,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伤害。这里,我想再次引用韦勒的话:“这就是为什么教育如此抵制那些所谓成功秘诀的原因,因为教育从根本上是在分享人类解决问题的经验而非某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

要开启真正有效的混合(融合)学习,教师需要走出舒适区,并鼓励学生也这样做。学习的过程并不总是那么容易,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值得。通过学习社区内的协作与分享,我们或许可以创造更好的课程,培养出真正的的学习者。

写在最后的话

这篇阅读笔记与其说是读后感,更多是对当下混合(融合)学习发展的个人反思。作为一线基层教育人,期待与教育同仁交流分享。

如果您对本文中提到的协作工具平台应用或是马丁·韦勒(Martin Weller)的新书《教育的25年》全文PDF感兴趣,欢迎和我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