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对联 || 作者 张炳烈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1-02-23


话说对联

作者  ‖  张炳烈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具有简练、精致、对仗、工整等特点,很受人们喜爱。对联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从唐宋开始形成并不断发展,到明清时期成为鼎盛。文人墨客一起聚会,常互出上联以相对,以此比试和增长知识,并以此取乐。传说宋朝的苏东坡兄妹常和秦少游、佛印等一起对对子咏景状物或互相调侃。到了明清时期,民间也兴时对联。人们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建造新房、乔迁新居或店铺开业,都要书写、张贴对联,以表情达意,增添喜庆气氛,这个风俗一直传承至今。

且不说各地名胜古迹和庙宇佛殿有名人书写的精美对联,就是民间也有许多精美绝伦的对联。会宁有一名画家叫陈新华(笔名泉石),他在桃花山下开一小画馆,门上有一副很精美的对联:

陋室铭德艺品印泉石

桃花山云惠风朝新华

这副对联不仅写出画室的地点和意境,还把他的名字巧妙地套在里面,实在精美绝伦。会宁还有一个茶馆,门上的对联是:

客来雅室炉当煮

君去阳关茶不凉

常言道“人走茶凉″,人家却是“茶不凉”,太精彩了。

我记得六五年的时候,上弆有一德高望众的长者(他是我姐姐的公公,我叫他姨夫),大儿子三十多岁喜得贵子。我们红湾全庄人为他贺喜,掌着一副大红喜对子。对联是我们的锁老师写的,语义非常好:

栽培祖国新花朵

哺育革命接班人

对联重在表情达义。在计么地方干什么事就写什么对联。比如,娶媳妇就要在大门上写上:

幸有良辰迎淑女

愧无美酒宴佳宾

让人一看就明白主人家过啥事情,也能使人领悟主人的谦逊之意。又比如,给父母烧九年纪念纸,大门对子常写:

九载犹记父(母)教诲

()生不忘养育恩

上房门上有一副对联更精彩:

音容宛在杖屐空存倓乎已九载

魂魄飘渺鹤驾仙游杳然若千秋

这意思就表达得非常明白(烧九年纸),而且也表达出对父母的深深思念之情。

再比如,乔迁新居。现在的人布置新居,都喜欢在新家里养上花草,贴上字画。给这样的房孑写对联,有一副很精彩: 

一室绿树碧草秀四季

四壁青山绿水画中游

就是春联,也应根据每一家的地理位置和家庭人口等具体情况去写,不能光写些迎新春呀,庆佳节呀等千篇一律的东西。八九十年代以前,时兴写春联,我每年要给庄里人写两天春联,虽然字写得不太好,但我能按照各家的具体情况去写,做到联能表意。现在写春联的风俗大为淡化,多数人买些春联,都是些“招财进宝″之类,既千篇一律,又太俗气。现在的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太粗浅,他们不重视对联的意义,只注重渲染气氛,认为贴上表面好看就行了。这是一种文化的倒退。我希望人们重视对联,让这一文化传统不断发扬光大。


作者张炳烈,男,汉族,生于1953年,家住会宁县土高山乡红湾村,中共党员,中学语文教师,喜爱读书写作。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音乐浸润我心田》《陈世龙大夫二三事》《会宁奇人张勤》《蓝菊花》《童年趣事》《我心目中的好校长——冯祖武》《读书与三观》《红湾小学一一我成长的摇篮》《50后,我们自豪》《抗美援朝老兵任振堂》《送给学生“点石成金”的“指头”》《说“傻子”》《怀念挚友——“挑担”哥秦志富》《勇挑重担 砥砺前行一一记原土高中学好校长王开科》《二哥,我永远怀念你》《怀念我的一位“忘年交”》《谈谈孝敬父母》《怀念姨夫一一我的“忘年交”》《大力加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