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弃,只在一念之间

 sml4605 2021-02-24

原创小鱼儿飞来

放弃,只在一念之间

谁在年少的时候不曾意气风发,自诩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就像上蹿下跳的孙猴子,遇怪打怪,遇神伤神。能力不啥样,精气神十足。

人过中年天过午,在左冲右突,上蹿下跳,屡撞天花板后,再也没有了精气神,放弃了继续挣扎。

有位牛人说过:如果你现在的生活还不够好,那说明扎挣得还不够。

另一位牛人说:战争以一方失去战斗意志为结束。

活着,就是在与周围关系不断的缠斗中

继续挣扎,可能还会有希望。放弃挣扎,对于普通人的我们,可能是一世无成、人生暗淡。可是对于位高权重,身处权利中心的人,影响面就不只是个人得失了。

最近听几年前的罗辑思维,听罗胖讲历史故事,这位历史人物是隋炀帝杨广。他在执政后期选择了放弃,帝王也逃不过普通人的思维陷阱。

在罗胖讲的故事里,隋炀帝并非弑父淫母之人。相反,在他登基前的十几年里,平灭南朝,并在南方做长达九年的主管,当太子期间运筹帷幄,定下隋朝大一统的版图。他是靠着文治武功,赢得帝位。我们印象里的隋炀帝是被后世李唐王朝的文人刻意黑化了。

隋炀帝国号大业,大业五年,他完成了以长安为中心在北方修堑壕,向南修运河,建东都洛阳的大一统的地缘格局。文治上创立科举,武功上亲自率兵将青海收入帝国版图。

大业五年,隋朝统治下,人口四千万,住户近九百万户。比较一下,你就会明白这个数字的意义:后代盛唐时期的文景之治时,全国住户约300万户,只是大业五年的三分之一。如果时间定格在大业五年,那么称隋炀帝为千古一帝也不为过。

后世文人黑化隋炀帝也不是空穴来风,大业五年后,隋炀帝的决策失利,将前五年的功绩抹杀殆尽,王朝覆灭,自己也被留下千古骂名。由千古一帝变成千古混蛋,因何而起呢?

变革缘起于征伐辽东,即现在的朝鲜,当时叫高丽。那时高丽如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越南,极不安分。这个在晋朝才独立出中原的小国,顺风顺水的隋炀帝怎能见它如此嚣张,将其纳入中原版图才是当务之急。

首次亲征高丽在大业八年,征兵两百万,大败而归。这次失败是隋炀帝人生的一次大挫败。这位骄傲的王者痛定思痛,决定再征高丽。

大业九年二征高丽,征兵四百万,隋炀帝仍亲率大兵,前往高丽。前方还未分胜负,后方礼部尚书杨玄感率兵造反,正攻打东都洛阳。隋炀帝率军回师,平定叛乱。二征高丽,无疾而终。隋炀帝是个执着的人,在他的人生字典里,没有半途而废这个词。

于是在大业十年,发起第三次亲征高丽。这时的高丽也被隋炀帝的执着感动了,做了一个小小的让步,将隋军叛将送还。隋炀帝的三征高丽,以高丽的礼节性示弱草草收场。

这时候,连年的搞基本建设征用民夫,又加上连年征战,民间已是民不聊生,各地爆发农民起义,盗贼横行。在隋炀帝三征高丽班师回朝途中,盗贼冲进军营,盗走御马几十匹,可见当时时局。

败了,真的败了。既然管不好偌大的一个王朝,那老子不管了。英明神武与他再没什么关系了,从此做一驼鸟,将头深深扎进沙子里,别再来烦我。而后世文人对他的黑化,大部分是源于他的这段人生。

大业十四年,隋炀帝于扬州,死于叛军之手,大隋朝也走上的末路。

放弃只在一念之间,首征高丽失败后,他没放下自己的骄傲,他输不起,他放不下面子去承认自己决策有失,不愿否认对自己的认知。可此时他放弃的是他的王朝和他的子民。当时的高丽有多难打,举个例子你就知道了。隋炀帝的父亲隋文帝在位期间曾有收复高丽之心,一战不成,就此搁置。后来唐太宗也攻打过高丽,也没能收复。打不过,就不打了,积蓄力量再说。

在面对举国上下,盗贼风起,民不聊生的混乱局面的时候,他放弃了再去挣扎挣扎,此时他的战斗意识彻底垮掉。在最不该无为而治的时候选择了无为而治。结果丢了性命,乱了王朝,害了子民。

我们普通人,没有王朝和子民,说到放弃,就只能放弃自己了。可如果身在困局中,不再挣扎挣扎,是不是会后悔啊。毕竟困难里也蕴藏着机会

原创小鱼儿飞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