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招商引资政策创新,跑不出这4个方向

 东海问渔 2021-02-24

如今,产业园区更多基于园区主导产业定位,在产业发展所需的关键资本、人才、产业要素等方面进行政策创新,打造产业园区的核心吸引力与竞争力。

一、营商环境优化政策创新

营商环境政策创新主要包括加大行政放权、提高审批效率、 优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品质、确保已承诺政策的兑现等方面, 这是各地政府和园区更容易主导、财政压力最小、快速提升企业满意度的途径。2020年7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也特别提出,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国家高新区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实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容缺受理制,减少 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和审批备案事项。

以成都高新区为例,2020年4月出台《成都高新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2020-2021年)》,参照世界银行、国家发改委和成都市相关指标体系及评估报告,并广泛对标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营商环境改革最新举措,围绕18个主要领域细化展开110项具体举措和指标考点,具体政策创新亮点如下:

一是深化工程建设项目「一窗式」并联审批改革,例如进一步精简办理建筑许可至6个环节,压缩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和竣工验收环节办理时间;推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电子证照应用和发放,实现审批监管“手掌化”,证书打印「自主化」;推行社会投资项目审批「一站式」全流程服务。

二是全力推进涉企优惠政策一窗通办,包括在政策制定环节开展产业「政策众筹」,在政策兑现环节设立涉企优惠政策办理综合窗口和线上平台,逐步实现所有涉企优惠政策相关事项「一口受理、一窗通办、一网查询、限时办结」等。

三是首创「甄审」机制,跨部门会商解决企业难题,重点探索设立营商环境甄审室,畅通企业建议、咨询、投诉渠道,创新政企互动机制,以部门会商共审的形式协调解决跨部门、 跨领域的复杂疑难问题,形成制度化解决方案。

二、产业发展政策创新


战略新兴企业发展所需的关键产业政策创新,意义更为重大,既解决了业务发展的关键瓶颈,又可能帮助地方形成「产业政策高地」,快速形成产业聚集。主要包括产业发展所需的一些关键资质/批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产业发展补贴等方面的政策创新。

以武汉市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为例,2020年10月,武汉市发布《武汉市加快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鼓励集成电路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建设集成电路核心技术攻关载体,对集成电路领域新获批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次性资助500万元。目前,武汉聚集了180多家集成电路专业企业,涵盖光通信芯片、存储芯片、北斗导航芯片、传感器芯片等领域。

此外,武汉东湖高新区还与中科院武汉分院、中科院微电子所等开展了合作,东湖高新区管委会给予近9000万元支持中科院科技成果在光谷产业化,总投资100亿元的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也已落户光谷。截止目前,中科院武汉分院已引进中科院39家研究所76个科研团队280余人服务于武汉的创新创业,转移转化科技项目达124项。

三、人才吸引政策创新


对于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园区,人才聚集已然成为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前置条件,2020年,越来越多的园区意识到
「聚产先聚人」的重要性,多地园区纷纷出台人才吸引政策,在人才落户、购房、异地就医 、人才补贴、社保互认、个税减免、孩子异地教育、人才公寓等方面进行政策创新。

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人才购房与落户政策为例,2020年2月,天津市发展改革委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印发《天津市支持重点平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试行)》中,在落户政策方面,“符合天津产业发展定位的北京转移来津项目,其职工符合海河英才行动计划落户条件的,直接办理落户;在企业就职满1年及以上的其他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职工,并在津缴纳社会保险的,不受年龄限制,可在津落户;项目落地即可申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被认定后按照「企业提名单、政府接单办」办理落户;30周岁及以下的中高职毕业职工,可在津落户。”这突破了人才落户天津的年龄限制。

四、资本政策创新


战略新兴企业的发展更加需要
资本的加持,主要政策创新方向在于:地方政府和园区如何帮助优质企业更快、更低成本的获得信贷支持,如何用好产业基金等金融工具、如何帮助企业对接科创板等方面。

以重庆市为例,自2014年发起成立上百亿规模的产业引导基金以来,投资和引入了多个大型企业和项目,其中,借助定向增发、基金入股等市场化方式,成功引入京东方8.5代液晶面板、惠科8.5代液晶面板项目,快速带动了重庆市相关产业的崛起。

截至2020年7月,重庆市产业引导基金已发起设立30支子基金 ,总规模达341.02亿元,子基金投资项目共253个,金额149.46亿元,带动社会资本跟投188.02亿元。其中,首发上市项目6个,借壳上市项目1个,并购重组上市项目3个。公司参与投资政府主导基金2支,包括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以及纾困基金,总规模370.03亿元。

来源:选址96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