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癌症患者要谨记,癌症的过度治疗比癌症可怕的多

 成靖 2021-02-24

癌症,制造着一个个庞大又惨烈的战场,错伤者难以计数。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5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公布的数据,中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29.9万例,全国平均每分钟就有7人被诊断为癌症。近十年来,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增幅为3.9%。40岁以后恶性肿瘤发病率快速升高,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80岁达到高峰。

癌症患者要谨记,癌症的过度治疗比癌症可怕的多

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让公众闻癌色变。为防止漏查,癌症诊断范围日益扩大化,我国医生和患者也更倾向于采用激进的治疗方案,以防止复发。

但是,矫枉过正的态度却往往导致癌症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这目前正在成为新的杀手。

癌症患者要谨记,癌症的过度治疗比癌症可怕的多

近期,美国最权威的癌症诊断机构——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发布了系列报告,呼吁彻底改变对癌症的检测和治疗,癌症应该被重新定义。他们认为,在癌症筛查过程中可能检测到很多病变,这些病变不应该被称为“癌症”,过度诊断会引发患者心理恐慌,导致过度治疗,如切除手术和化疗等,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其实,中国也存在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的情况。癌症所具备的“异质性”导致诊断和治疗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而这种不确定性则为“过度诊治”埋下了隐患。

癌症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它是由控制细胞分裂增值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细胞除了分裂失控,还会局部侵入周遭正常组织甚至经体内循环系统或淋巴系统转移到其他部位而危害生命。

癌症“异质性”是指同一肿瘤中可以存在很多不同的基因型或者亚型的细胞,因此,同一种肿瘤在不同的个体身上可表现出不一样的生长速度、侵袭能力、药物敏感性、治疗效果和预后反应。

癌症患者要谨记,癌症的过度治疗比癌症可怕的多

除了癌症所隐含的不确定性,新技术的应用、认知理念的变化以及多种治疗方法的尝试,都使癌症诊断和治疗呈现出越来越敏感和多样化的趋势,加上医患关系的变化和利益驱使等原因,医学界有不少观点认为,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已颇为普遍。

挑战常规——早诊有风险

“早发现,早治疗”的观念早 已深入人心,这也是癌症筛检越来越普及,并上升为国家公共卫生政策的主要原因。

癌症筛检可以提早找出潜在未发现或早期无症状的癌症,主要包括筛检乳腺癌的乳腺摄影检查、筛检大肠直肠癌的粪便测试和大肠镜检查、筛检宫颈癌的子宫颈抹片检查、筛检前列腺癌的直肠摄护腺触诊和摄护腺抗原血液检查等。

癌症患者要谨记,癌症的过度治疗比癌症可怕的多

最终确定癌症的方式是活体组织切片。”来自日本楽啓生再生细胞研究所的伊藤教授强调。通过活体组织切片,可以观察细胞分化程度和转移能力,这也是癌症病理学诊断的主要标准。

“最终确定癌症的方式是活体组织切片。”来自日本楽啓生再生细胞研究所的伊藤教授强调。通过活体组织切片,可以观察细胞分化程度和转移能力,这也是癌症病理学诊断的主要标准。

正常组织转变成肿瘤细胞需要经过一连串的过程。细胞分化程度和速度被称为细胞增生,根据其程度判断癌变几率。“但细胞增生的过程是可逆的,这就意味着是否会引发癌症难以准确判断。” 新技术和新设备的运用使细胞增生被敏感地捕捉到。

2009年9月,《美国医学会杂志》有份名为《重新思考对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筛查》的报告指出,恶性度非常低的癌症被诊断出来,导致了病患的恐慌和过度治疗;早期癌症的大量发现还使癌症发病率剧增,从而稀释了癌症的死亡率,并将其混淆为癌症的早期发现。

例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监测和流行病学统计资料表明,造成前列腺癌发病率剧增的主要原因,是1986年美国FDA批准了前列腺癌特殊抗原血液检测(PSA) 这一新的筛查技术。

据估计,在 1986年至 2005年之间,因为 PSA的普及,美国多了 130多万前列腺癌病人,其中100万人以上接受了治疗。类似的技术还有筛检甲状腺癌的CT扫描、超生和活检,筛检肺癌的脊髓CT扫描,筛检乳腺癌的乳腺 X光片等等。

癌症患者要谨记,癌症的过度治疗比癌症可怕的多

“比如肿瘤标记物检查,很多健康人的数值也超标,呈假阳性,服用药物、代谢、过敏等情况都有可能造成数值偏高。”伊藤教授介绍说,肿瘤标记物检查是观察癌症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由于检查方式过于敏感,很容易造成过度诊断和治疗。

好莱坞影星安吉利娜·朱莉的 DNA筛查结果显示患乳腺癌几率高,她因而选择切乳防癌,这一新闻轰动一时。作为一项最新流行的检测技术,DNA筛查通常会出示的结果是患癌概率,对于很多“就怕万一”的公众而言,低概率仍然会导致恐慌和过度治疗。

肿瘤恶性程度与细胞复发和转移能力有关,与大小无关,很多可逆的细胞增生被认为是癌前病变,而癌前病变又被称为“癌症”,甚至很多良性肿瘤也被认为具有转变成恶性肿瘤的风险。例如,大肠肿瘤、脑部肿瘤、卵巢肿瘤和胸腺瘤等,因为这些肿瘤有可能从良性转变成恶性,所以很多病患和医生会采取切除等治疗方法,甚至“有瘤就切”。

“不同癌症的自然病程差异性很大。”伊藤教授解释说,自然病程是指不经过治疗自然生存的时间。“肝癌、胰腺癌的自然病程一般不到一年,甲状腺癌、前列腺癌的自然病程通常在十年以上,甚至很多人去世后尸检才发现患有癌症,但生前没有任何表现,也并非癌症致死。”

临床现状——过度治疗

癌症可以经手术切除、化疗、放射线治疗、免疫治疗或其他方法治疗,治疗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肿瘤的位置、恶性程度、发展程度以及病人自身的身体状态。

目前对于癌症治疗方式的探索,均是基于彻底清除癌细胞而不损害到其他正常细胞的思路。但手术切除的方式常因为癌细胞入侵和蔓延到邻近组织或远端转移而效果有限;化疗则难免令体内其他正常组织被药物毒性所伤;放疗的辐射也同样会伤害正常组织。

癌症患者要谨记,癌症的过度治疗比癌症可怕的多

癌症这个涉及多种细胞和组织的病症,不会像治疗一般疾病那样采用单一的治疗处方,而是会根据病程发展采用联合处方,以求达到最大效果。

相应地,癌症治疗‘双刃剑’特性也就表现出来了。

切除手术会导致器官损伤,如乳房切除术、前列腺切除术等,有的手术是完全没必要的,有 的手术则为最大化避免肿瘤再生和癌细胞转移,激进地扩大了切除面积。

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也常常被推上“神坛”。比如伽玛刀,说是对人体正常组织无伤害,能集中射于病灶 ,一次性、致死性地摧毁靶点内的组织,但是没有副作用吗?这是有争议的。

医师和放射专家会小心计算所需要的放射线计量,并分多次进行,让健康组织在每次辐射线照射的间隔中能有机会恢复,但一定存在误差和误伤,这些副作用难以避免。

许多患者没有得到正确治疗,不仅经济负担加重,甚至加速死亡。

过度治疗与病患心理有非常大的关系。听闻癌症,绝大多数病患和病患家属都会胆战心惊,为保住生命 ,一般愿意采取更加激进的治疗方法,以获得心理安慰,避免一切可能产生的后患和遗憾,甚至不惜过度治疗。

如何避免癌症的过度诊断和治疗?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表报告《癌症的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一个改进的机会》提出,一个办法是改变使用的术语,使之能够区分细胞增生、癌前病变、良性 肿瘤和癌症等。

伊藤教授表示:“我们需要 21世纪的癌症定义, 而不是过去一直使用的 19世纪的癌症定义。”

“筛查技术有助于发现癌前病变,有助于发现肿瘤,可以对早期潜伏的癌症给予针对性治疗。”伊藤教授强调,筛查是有必要的,但医务人员对肿瘤及治疗的认识必须有所提高,从而向患者表述正确观点,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治疗。

对于过度治疗,根本原因是我国对免疫疗法的限制。我们早已知道传统的肿瘤治疗,一般是依据肿瘤能否手术、放疗、化疗,制订一个大方向性的治疗方案,但是这种一刀切的治疗方案对病人的生存率往往不理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精准医学研究表明,对于肿瘤,病种不同,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也不同,应该实行精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比如两个肺癌病人,虽然患的是同一种病,但是在治疗上仍会有不同的特点,经过基因检测,可能会发现导致两人患上癌症的基因突变类型不一样,可以采取相应的靶向治疗方案,另一名患者并不是没有治疗希望,他可以适用免疫疗法治疗。所以,个性化的精准治疗能使肿瘤病人的生存率得到明显提高。

癌症患者要谨记,癌症的过度治疗比癌症可怕的多

伊藤教授称,对癌症患者实行联合治疗,为患者制定“量体裁衣”式的精准治疗方案,避免过度治疗、无效治疗、尽力找到对患者真正有效的治疗方式。

目前,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免疫细胞回输可以有效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免疫细胞回输治疗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方案弥补了这一不足,其主要的优势在于三点:

(1)能补充上亿个有效杀伤癌细胞的免疫活性细胞,加强和巩固放、化疗的效果,从而更好的防止肿瘤复发及转移;

(2)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减轻放、化疗引起的由于免疫力降低而导致的毒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3)免疫细胞回输治疗本身副作用轻;

癌症患者要谨记,癌症的过度治疗比癌症可怕的多

图为:生化级别的细胞实验室

在治疗癌症的同时,大部分经放、化疗后的癌症患者,经过免疫细胞回输以后都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减轻或消失、皮肤重现光泽、黑斑淡化、静脉曲张消失、头发停止脱落并恢复生长、白发变黑发等“年轻化”表现,精神状态和体力亦有明显恢复,从而大大提升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还与医疗体制的趋利性紧密相关。医学专家认为政府部门应促进医疗卫生体制、医药流通体制、医疗保险制度的“三医联动”改革。由此才能“理顺医疗体制,改革付费方式,切实实现医药分开,明确医疗责任,完善医保制度。

但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医学和科学问题了,涉及政策、法律、制度、经济、心理、社会等各个方面。过度医疗一直很难界定,无法用量化指标来衡量,需要多方合力来解决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