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学点经济学,我得到了什么

 小影子攒钱记 2021-02-24

全文1159字,预计阅读5分钟

日更的第286天,感谢你的陪伴

今天,给大家分享是万俟尔雅关于《斯坦福极简经济学》的读后感。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经济学教材,说是通俗易懂,毕竟本质更偏向于教材,看完跟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万俟尔雅分享了她学到的东西。

之前几期投票时,就有小伙伴中意这本《极简》,这次终于揭开这本《极简》的面纱了,这次读书活动是年前结束的,想想现在已然过了将近一个月,甚至都忘了要写读后感这回事了,马上开始下一期的读书活动,才不得不提醒自己赶紧着手写这本书的读后感,好在自己是全勤,一直跟了下来,翻了翻之前每天打卡的读后感,与其说是读书的感想,不如说是自己的读书笔记,这本书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讲的很透彻,感觉自己回到大学课堂,从基础理论开始,初步掌握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了吧。

 

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学习宏观经济学,便可以旁观市场和政府的各自角色,学习微观经济学,能够使自己成为更聪明、更成熟的参与者。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就好比森林与树木之间的关系。

在本书中我了解到“机会成本”,所有的成本都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表示,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机会成本是无处不在的,因为我们总要做出选择,300块钱买件衣服或者买份保险,虽然同属消费,但是你放弃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成本。

一件衣服300块,或者一份保险300块,并不是由服装店或是保险公司决定的,而是由市场决定。市场直接反映出产品或品牌的价值,市场需求决定价格,因此任何商品的价格都是由市场供需关系最终决定的。我们日常消费中,不要过于在意商品的价格,而是要着眼于它的价值,尤其在买东西时,不要起先在心理设定一个商品的价格,而是要考虑商品于我们有多少价值,这样可能会避免过度消费。

无论是商品市场,还是劳动力市场或是资本市场中,都是在家庭与厂商两个群体间的流向,不同的是商品市场中厂商是供给者,家庭是需求者。劳动力市场,厂商是需求者,家庭是供给者;资本市场中家庭是供应者,厂商是需求者。工资将随着时间,由劳工生产的商品价值来决定。所以,另一个角度来看,你的薪资水平反映你的劳动力价值。

人一生累积财富的关键,在于复利(compound interest)的力量。复利从我接触理财第一个了解到的概念,投资不是一味追求高利率高收益,一定要评估平台风险,并且考虑自己的风险、流动性和税负。一般避免风险最常用的就是分散投资。流动性是将投资变现,最后要考虑税法是否有利于该投资,一般投资房地产会课税。

按风险等级来排列,依次是银行,货币基金,定期存单,债券基金,蓝筹股投资组合。所有的投资忠告最终都基于一个事实:你需要存些钱,越早开始越好。

我们总是抱怨收入不均等,然而事实上收入不均是不可避免的,关键还是得看自己的选择付出的努力。导致收入不均有两个因素: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科技使得低技术含量的工作消失,全球化意味着工人付出的劳动会得到更少的报酬,因为其他国家会有更廉价的劳动力。

全球化是大势所趋,是全球经济变得越来越不受国界限制,越来越全球化。未来的经济在不断的挑战与崩解中将出现巨大的机会。

文/小影子攒钱记

2017/2/9

回复“读后感”,获取该栏目相关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