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好/医/生 母婴传播是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据估算,全球50%的HBV感染者来自母婴传播,我国每年出生新生儿中母亲HBsAg阳性的有100万,如果不预防,将有约30万人通过母婴传播感染HBV,影响出生人口质量。 那么,我们该如何科学阻断乙肝母婴传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孟君主任做客“肝胆好医生”直播间,为您带来乙肝母婴阻断那些事! 专家简介 孟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妇幼中心主任,主任医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中国妇幼保健学会妇幼微创专业委员会宫腔镜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妇产科学系委员。长期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在省级以上专业杂志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专著4部,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承担国家“十三五”重大传染病专项乙肝母婴阻断项目。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看完整视频 母婴传播的途径 在不采取任何阻断措施的情况下,宫内感染:5%-10%;产时感染:80%-85%;出生后感染:10%-15%。 其中,宫内感染仅占母婴传播的5%-10%,但却是阻断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乙肝母婴传播风险因素 母亲乙肝的传染性取决于——病毒载量 ▪HBV-DNA载量>2×10^6为高风险; ▪HBV-DNA载量<2×10^6,>2×10^3为低风险; ▪HBV-DNA载量<2×10^3为极低风险。 患慢乙肝什么时候可以怀孕 ▪慢性HBV感染女性:计划妊娠前,最好由感染科或肝病科专科医师评估肝脏功能; ▪肝功能始终正常的感染者:可正常妊娠; ▪肝功能异常者:如果经治疗后恢复正常,且停药后6个月以上复查正常则可妊娠。 孕期什么情况下考虑药物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对免疫耐受期妊娠患者的推荐意见指出: 妊娠中后期如果HBV-DNA≥2*10^6 IU/ml,可于妊娠24-28周开始给予替诺福韦(TDF)、替比夫定(LdT)或拉米夫定(LAM)。 可于产后停药,并加强随访和监测,产后可以母乳喂养。服药目的是为了进行HBV的宫内阻断。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对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患者的推荐意见指出: 对于妊娠期间的慢乙肝患者,ALT轻度升高可密切观察;肝脏病变较重者,可以使用TDF或LdT抗病毒治疗。 对于抗病毒治疗期间意外妊娠的患者,如使用干扰素治疗,建议终止妊娠;妊娠期B类药治疗者,可以继续治疗;使用恩替卡韦(ETV)或阿德福韦(ADV)治疗者,可以换用替诺福韦(TDF)或替比夫定(LdT)继续妊娠。 其目的是控制乙肝病情、乙肝的规范治疗,通过抗病毒治疗使病毒水平下降,可同时起到宫内阻断的目的。 关于孕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孟君主任强调,要在充分沟通,权衡利弊的情况下进行。 孕期监测频率及内容 ▪用药后每月监测肝肾功能 ▪每月监测病毒载量 ▪常规产检及超声检查 ▪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用药期间需要注意事项 ▪患者和家属必须权衡利弊,知情选择 ▪良好的依从性,不随意漏服、停药 ▪分娩结束后在医生指导下适时停药 ▪停药后应继续随访,出现免疫激活(肝功能及病毒载量变化)及时启动抗病毒治疗 有关分娩方式选择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指出:慢性感染孕妇的新生儿经正规预防后,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的新生儿HB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剖宫产并不能降低HBV的母婴传播。因此,不能以阻断HBV母婴传播为目的而选择剖宫产分娩。 乙肝妈妈可以母乳喂养吗? ▪我国2015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乙肝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 ▪WHO指南指出:乙肝不是母乳喂养的禁忌症 ▪没有任何一个指南中提到乙肝妈妈不能母乳喂养 ▪2017年7月发布的《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指出: 母亲未服用抗病毒药物者,新生儿接受规范的联合免疫之后,可以进行母乳喂养; 以阻断母婴传播为目的而服用抗病毒药物的孕妇,分娩后停药,可以母乳喂养; 以治疗乙型肝炎为目的而服用抗病毒药物的孕妇,分娩后继续用药,由于乳汁中存在少量的抗病毒药物对婴儿的安全性尚不清楚,目前不建议母乳喂养。 但有研究表明,TDF在乳汁中药物含量少、毒性有限。 1 END 1 |
|
来自: 新用户8825scGG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