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砂壶,你不知道的知识有哪些?

 丁山人家紫砂艺 2021-02-24

粗胚淬火后,把把显峥嵘。
貌似泥为骨,敲之金玉声。
这是清代文人郑板桥的五言绝句,亦是这寥寥几句道出了紫砂壶的美妙和神韵,更加体现了文人对于紫砂壶的喜爱。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紫砂壶有哪些不为众人所知的冷门知识。

微信图片_20210222102633.jpg

01

“反光”和“显色”有何区别?

反光指的是优质泥料加上恰好的火候,壶表会在自然光照下出现反射色光。而且反光越丰富表明泥质越好。
显色则是指紫砂壶注入沸水后,壶表泥色会变深,并且显色变化越大泥质越好。

微信图片_20210222102544.jpg

02

“停匀”“亭匀”有什么区别?

对于紫砂壶,我们有时会听人谈论起“骨肉停匀”和“骨肉亭匀”,但却分不清二者有何区别。其实这二者是属于异形词的,有所细微的差别。
“停匀”多指“匀称”。在《觚賸·石言》中,用“停匀”描写形态:“(端砚)其受墨也,差差鳞鳞,融洽停匀,石与墨得,墨与石亲,沛然膏流,油然酎醇。”
“亭匀”则多指“妥当”。在《庞贝故城》中,用“亭匀”描写结构:“这种画分明仿希腊的壁雕,所以结构亭匀不乱。”

微信图片_201811271600489.jpg

03

壶型为什么逐渐由大变小?

紫砂壶型最初是比较大的,至于壶型为什么由大变小,这个其实是决定于士大夫饮茶趣味和习惯的改变。
明代的紫砂壶,不但式样变化多端,壶形大小也大不相同。总体上说,明万历之前,崇尚大壶;万历之后,壶型日渐缩小。时大彬自和诸多文人结交之后,才改作小壶。以后徐友良诸家,更向这一方面推进,从“盈尺兮丰隆”转向“径寸而平柢”。明末清初更有陈子畦、惠孟臣都是“小壶精妙”、“各擅胜场”的名手。

微信图片_201811271558164.jpg

04

为何老壶里不常见有本山绿的壶?

这是因为本山绿泥含石英偏多,吸附水份相对偏多,在挥发过程中造成坯体的收缩大,也就是说泥料“爆”,烧制中容易开裂,易损。
而当时的烧制情况并没有现在的好,所以本山绿泥很不容易制作大件产品,只能制作小件产品和作“化妆土”,在古代主要是用来作紫砂花盆或笔筒的表面装饰。

IMG_4702.jpg

05

名家制壶会留下“暗记”吗?

暗号、暗记,名人常用。《扬州画舫录》就记载时大彬曾用大拇指在壶把下端按上自己的指纹做记号;而顾景舟曾在上海制壶也是悄悄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IMG_4818.jp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