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缅怀那些生死相守的平凡夫妻

 易轶婚姻律师 2021-02-24

关于清明的诗,我背过很多,曾经很喜欢——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在我前二十多年的人生里,清明于我,不过是一个春天里的一个平常日子。在我的家乡,大规模的祭祀活动都集中在春节和中元节,清明一般只用于游山玩水。

1

2012年,我和先生M君结婚了,因此接触到了另一种清明的画风。

在M君的老家,清明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他们对其重视程度甚至超过春节。因此,作为新媳妇进门的第一个清明,我必须要参与家族的祭祖、扫墓活动,于是我平生得以第一次见到如此阵势的清明:

清明前一周,县城里到处都在售卖祭祖所需的香火纸烛,但是所有店面会在清明前两天歇业,店主人都要回家准备祭祀扫墓所需的物品。每家至少提前一周为先人清扫坟茔,并制作上坟需要的食物——五色糯米饭、艾叶糍粑、特色菜包、烤香猪。等到清明前一两天,分散各地的家人纷纷返乡,整个家族数十人组成的祭祀队伍,浩浩荡荡地上山下乡,开始扫墓活动。

M君的爷爷奶奶葬在离县城约20公里的一处山谷里,现在公路依然不通,我们需要将车停在坑洼的公路边,在山间小道里徒步将近3公里方能到达。尽管交通极不便利,但是山谷里密密麻麻都是坟茔,爷爷的坟茔有些狭小,挤在奶奶和另一个坟茔之间。

M君告诉我,这里葬的是他爷爷的骨灰。爷爷以前是管水利的,这附近有个水库,当时爷爷被安排在这里值守,他的值班室就在坟茔不远处的一处平地上,现在已经撤掉了。奶奶去世后,爷爷没有把奶奶的遗体送回县城,坚持要把奶奶葬在这里,这样每天他下班都能来和奶奶说说话。

2

“你奶奶死了以后,爷爷五年就该退休了,可他在这里守了十年,后来要带他们兄妹俩,才回县城家里常住的。”公公在一旁插话。

再后来,爷爷也去世了。

在这个中国西部的保守小县城,火葬率非常低,一直到现在,绝大多数老人去世时都强烈要求后人土葬。但在二十多年前,爷爷去世的时候,他主动提出要火葬。当时,奶奶坟茔所在之处是当地人认定的“风水宝地”,因此坟茔的四周已经找不出一块正常大小的墓地了,如果爷爷想和奶奶合葬的话,就只能选择火葬了。最后,家人听从了爷爷的遗愿,将爷爷的遗体火化后,将骨灰葬在奶奶坟茔的旁边。

这个山谷很安静,四周都是具有典型喀斯特地貌特征的山峰,峰林丛立,山涧流水潺潺,山谷里遍地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确是人间胜境。

此后,每年清明来这里扫墓时,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这样的场景:暮色下归来的爷爷,先来到奶奶坟前,和她唠叨唠叨家长里短。临别之际,估计总是少不了一句嗔怪——你怎么走这么早呢?

是啊,陌上花都开了,你却一直没有再回来。

3

无论是西方电影《人鬼情未了》,还是我们《聊斋志异》里荡气回肠的人鬼恋,似乎都在寻找一种足以跨越生死的爱情。可是在这个闭塞的小城里,这对我素未谋面的平凡夫妻,却用这种无言的守候让我感受到超越生死的爱情力量!

说到爱情,如今那些走进婚姻的夫妻可能并不陌生,毕竟我们现在是新时代了,婚恋自由下的我们都曾深情过。情至深处时,也曾经期望这刻骨铭心的爱情,可以超越生死,成为永恒的绝唱。遗憾的是,大多数所谓的爱情连超越婆媳矛盾、生育纠纷、财产争议的力量都没有,根本够不上谈论超越生死的境界。

前不久,我在知乎浏览到一个问题——另一半说过最让你心疼的一句话?其中一个回答令人印象特别深刻。

许多热恋情侣们可能都曾有过这样的深情时刻,爱得你侬我侬之时,恨相识晚,恨终生不够相守。然而,很多也曾如此浓烈的感情,最终却敌不过短短的时光或者琐碎的世间俗事。在这个回答下,点赞数最高的前三者如下:

4

如今,我们连“厮守终生”的信心都已经丧失了,从哪里去寻找超越生死的爱情力量呢?

在电影《失恋33天》里,感情遇挫的女主遇到了一对走过“金婚”的夫妻,老太太已经病入膏肓,老大爷在病床边呵护有加,并且为老太太在医院里策划了一场浪漫的婚礼,令女主十分羡慕。后来,老太太告诉女主,他们年轻的时候,老大爷曾经有过一段婚外情,而且情人怀孕了。但是,老太太并没有因此向老大爷发难,而是平静地撵走了情人,继续和老大爷过日子。临了,老太太总结道:“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对待婚姻就像冰箱,坏了就反复地修,总想着把冰箱修好。不像你们现在的年轻人,坏了就总想换掉。

温格·朱利是美国著名的婚姻问题专家,他撰写了《幸福婚姻法则》,他想邀请一位重量级人物作为该书的代言人。

2006年情人节,102岁的兰迪斯和101岁的兰迪斯太太出现在了电视里,引发热烈讨论。当时,美国的离婚率不断攀升,而兰迪斯和太太创造了奇迹,当时他们的婚姻已经保持了78年。朱利邀请兰迪斯太太为其撰写寄语,后者这样写道“在这个世界上,即使是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会有200次离婚的念头和50次掐死对方的想法。

现在,我们的社会变得越来越便利,交流方式多种多样,可我们的情感却越来越脆弱,婚姻变动也越来越频繁,每一个人都在拼命地奔跑,就连谈情说爱都在争分夺秒,这个不行换下一个,一生可以“爱”上很多人。如同刚逝世的时事评论家李敖的情感态度一样——只爱一点点,一生与众多女人的风流韵事甚至可以编撰成书,成为炫耀的资本;又或者像某些网友声称的一样——要婚姻不要爱情,没有爱情的婚姻失败了,大不了是受点财产损失,没有情感伤痛……

5

一位网友在某情感问答里写道:“上个月,寂静的大学同学群里发布了一条消息——我要结婚了,对象没变。班长当即艾特了所有人,问大家从毕业到现在,对象还没变的有几个人?群里顿时热闹起来,平时潜水的、僵尸的全部冒了出来。四年的时间里,31个同学中只有两个没有换过对象。群里感叹声不断,但大多数人都很羡慕这那两个没换对象的同学。”

在这个高效的社会里,连恋爱分手、结婚离婚都变得很高效。但是,整个社会在情感和婚姻上的高效,换来的不过是连续15年持续飚升的离婚率罢了,我们确实换了很多伴侣,但可能从来没有真正用心爱过一个人。

诗人木心在《从前慢》里写道: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又至清明时节,斜风细雨中,耄耋老人在逝去爱人的坟茔前点亮了香蜡,插上了五色灵旗,若有所思地遥望着远方——陌上花开,你何时归来?

谨以此文,缅怀那些如M君爷爷奶奶一样信仰爱情的平凡夫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