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野钓策(21)——七星坠钓组野钓鲫初探

 松柏林光139 2021-02-24

野钓策(21)——七星坠钓组野钓鲫初探

试用中的七星坠


一、使用七星坠钓组想法的由来
时光倒回1998年初春,我在子牙河钓鱼时,见右侧一位老钓手使用七星坠不断中鱼,于是过去与其攀谈,得知老师傅姓杨,后来听钓友说,老杨钓鲫鱼有两下子。
老杨当时是传统调平水钓法,大线上有3颗坠子,两根脑门线上(尼龙编织线)各两颗坠子,布局呈现的是传统文化中的“三星高照”,钓友称老杨的钓法为“七星坠钓法”(见下图)。
看到老杨用七星坠钓鲫鱼效果非常好,我萌生了在台钓钓组中使用七星坠的想法。当时,台钓的小配件少且贵,于是我采用在主线上直接夹铅的方式。由于台钓用线偏细,夹铅时常常伤线,后来干脆用上下坠(双铅)钓法,逐渐放弃了七星坠的钓法。

传统七星坠示意图


如今,台钓小配件丰富多样,20年前遇到的技术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故此又勾起了我再次使用七星坠的念头。我的主观意识中认为:其一,七星坠与传统短子线嫁接,钓鲫鱼灵敏度更高一些;其二,调整钓目可轻松变换七星坠状态,方便应对底部结构和水流;其三,七星坠通过浮漂牵引立于水中,酷似菹草蘖枝而降低了鲫鱼的警惕性。

七星坠配件的一种


二、七星坠线组的相关技术问题
1、七星坠线组的组装问题
由于七星坠线组只是把台钓线组的的单颗坠,变为七颗小的坠子,所以按照台钓线组组装方法即可。在此之前,先完成七颗小坠子包裹铅皮的工序,每颗小坠子之间用一枚太空豆固定(太空豆型铅座不用加豆),最上面的加一枚紧固豆,也就是两枚太空豆。七颗坠子重量可以相同,也可以按最上面的一颗大,最下面的一颗小的方式排序,方便修剪铅皮,并保持钓组的灵敏度最高。当然,野钓鲫鱼完全没有必要搞得太复杂,每颗坠子大小差不多就行。

组装完成的七星坠(1)


组装完成的七星坠(2)


2、七星坠钓组与浮漂吃铅问题
毫无疑问,由七颗小坠组成的七星坠,与台钓的一颗坠相比,其重力一般情况下要大,所以更适合吃铅量大的浮漂,由此产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七星坠的适用面小。当用小漂钓微口鲫鱼时,七星坠的使用便会受到限制。这个问题的产生,主要来自于铅皮座重量和铅皮重量的叠加。为最大限度解决这个问题,铅皮座可采用短小的橡胶软体座,铅皮可采用0.5mm厚甚至更薄,一般不会出现无故“炸铅”。从实际情况看,七星坠匹配吃铅量1.5g左右的浮漂容易做到,小于1.5g时调漂修剪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是七星坠的一个缺陷。

钩坠总重2.05克


吃铅2.05克(标2.01克)的浮漂


3、七星坠钓组与跑铅钓的问题
由于七星坠钓组嫁接的是传统钓中的短子线钓法,在应对缓流水体时,可以通过改变钓目,使七星坠体弯曲,实现从下面第1颗到第7颗小坠子躺底,所以在设计时没有把跑铅作为重点来考虑。如果想把七星坠变成可以跑铅,办法并不复杂,在装配七星坠时,只要使七颗小坠子顺次穿起,然后在上端穿入两枚太空豆固定即可,当需要七星坠跑铅时,上移固定豆就能实现。由于七星坠有一定长度,所以当水底状态复杂,且不能保证主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灵敏度可能有损失,但效果不会太差。

跑铅式七星坠


三、七星坠钓组的调钓与实测
七星坠钓组主要用于野钓鲫鱼,它与传统立漂钓组是嫁接的关系,而传统钓子线的长度在3cm时灵敏度最高,所以七星坠钓组的子线应控制在5—10cm以内比较合适。如果采用短子线作钓,那么七星坠钓组的调钓就比较简单了。在实际应用中,采取空钩调平水即可,钓1、2、3、4、5目都可以。以下是在调漂筒中,调平水钓1—5目时,钩坠在水底的状态:

调平水钓1目


调平水钓2目


调平水钓3目


调平水钓5目,8字环触底,双钩躺底


调平水钓葫芦顶,第一颗坠子躺底


当然,以上图片只代表测试的一种情况,钩坠状态与子线长短、钩距大小、子线软硬、底部支撑等因素,都有密不可分的关联。
有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关注:七星坠部位的主线,经过小坠的串联,局部实现了硬化,只要浮漂有向上的牵引力存在,就不会出现七颗小坠子全部躺底的情况,从这一点来讲,讯号的传递会更灵敏一些。

四、台钓单坠与七星坠受力测试
前面已经对七星坠调平水时,浮漂吃铅量为2.05克做了称量。为了测试台钓单坠与七星坠在底部受到拉力时,浮漂向下的行程长度是否一样,我们把台钓单坠钓组的重量也设定在2.05克。然后用同一支17目硬尾芦苇漂找调目,结果也是平水,说明两种结构的坠子的重力与浮力平衡的结果一致,测试的第一步工作完成。

七星坠钩坠重量2.05克


台钓钩坠重量2.05克


卸掉双钩,分别修剪铅皮,把浮漂的调目都定在9目。然后在8字环拴上一个长子线的钩子,挂上专用橡皮泥,并将橡皮泥放在测试漂筒的上口边缘,测试时让其从等高处坠落,在水中进行自由落体运动。
根据相关研究数据,100克重鲫鱼在水底的吸力大约为0.10克,我们称重0.10克的橡皮泥,作为鲫鱼向下拉力的基准。当然,0.10克橡皮泥到位后,拉动浮漂时的力到底是多少不得而知,但0.10克重作为共同基准应该没有问题。

0.10克重橡皮泥


调目同为9目


准备自由落体的橡皮泥


测试结果:
1.浮漂受到拉力后,下拉目数均为过9目,漂尖入水2目左右,说明下拉的目数基本相同;
2.在浮漂刚刚受力的瞬间,七星坠钓组的下顿力度大(注意是目测),但总行程与台钓单坠无异。

这个测试结果,并不符合我的预期,为此我测试了5次。我一直以为:七星坠的横截面积变小后,水阻相应变小,浮漂受力后向下的行程,比台钓单坠的行程要长。想象中应该是超过台钓单坠的行程,然后向上返漂,最后达到与台钓单坠相同的平衡点。测试结果并不是这样,这个结果是必须要接受的,七星坠向下受力后,并不具备加大浮漂行程的优势。
值得欣喜的是:七星坠在受力瞬间,浮漂下顿的力度大,说明浮漂的动作比台钓单坠灵敏一些。
分析原因,七星坠个体的横截面积小,所受水阻肯定小,鱼在吃饵时讯号传递快,浮漂瞬间反应快。但由于七星坠整体长度大,与水磨擦的时间长,下降速度变慢,在重力相等的条件下,七星坠浮漂的向下行程与台钓单坠的向下行程相等。

河流中试用


五、两次试钓的感受及一些想法
实事求是的说,试钓的次数实在太少,所以不可能谈及体会,简单地说一下感受:
第一,七星坠钓组的调钓相对简单,比较适合野钓鲫鱼;
第二,抛竿的指向性较好,不会因为坠子重心分散偏离钓点;
第三,使用吃铅2.8克的大漂,浮漂反应比较灵动,没有明显的迟滞;
第四,七星坠搭配短子线,没有出现主、子线缠绕。

从理论上讲,短子线传递讯号的速度比长子线要快,七星坠的初始水阻小,浮漂的反应动作要大,一快一大正是七星坠钓组的优点。反过来,七星坠钓组的缺陷也非常明显:首先,制作比较麻烦,修剪铅皮不方便;其次,小浮漂不太适合,钓微口鱼困难;第三,虽然能钓跑铅,但灵敏度可能有损失。

有钓友问:七星坠钓有什么意义吗?其实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这纯粹是个人的一点爱好。
曾记得,我和钓友老杜形影不离疯狂出钓,分别创下了一年钓鱼天数272天和299天的个人记录,也曾数次收竿时忘收鱼护,正所谓“得鱼忘荃”,就这样一共丢过4个鱼护。
也许是钓的次数太多太多了,便不再专心致志,对鱼获多少兴趣不大,倒是总想尝试不一样的方法,七星坠钓法纯纯粹粹是个人爱好,它既不是新技术,也不是新技法,如此而已,况此法也正在摸索中,故钓友不必模仿。

镇楼之花 影像版权:利剑教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