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庙】安徽萧县文庙:大殿无像,汉画增光

 真友书屋 2021-02-24

关于萧县文庙的创建时间,萧县博物馆所撰《萧县文庙》一文中说:“大成殿始建于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殿赴在北城(旧城)。元末毁于兵燹。”然而嘉庆版《萧县志》中却称:“旧志学宫故址在旧城西北隅,宋绍圣间,县令孙文□人宝沔捐资,徙旧城东南。”

古石牌坊

按照旧志所言,萧县庙学位于旧城西北角,宋绍圣年间的孙县令捐资将文庙迁建于旧城的东南。既然是迁建,就说明早在宋绍圣年间之前,萧县文庙就已存在,但原文庙创建于何时,我未到相应史料。

关于迁建后的文庙的沿革史,嘉庆版萧县志有如下简述:“后为河水冲啮。元至正丁丑,县尹耶律廷瑞重建,邑人传汝覊为之记。元末毁于兵,瓦砾荡然。明洪武初,主簿刘瑜始创建。二十九年,知县乔峻、县丞齐福东益修治之。永乐十六年,知县郝玘又重修。正统十二年,知县柳新因邑民朱刚掘地得钱十余万缗,重建大成殿戟门及围垣。景泰元年,教谕王隆,成化间知县马纶相继重修。(祭酒安成吴节有《科第题名碑记》)。正德间,巡按御史宁钦莅萧县,命撤华严寺东岳观二所,移建其地。徐州判官董相、知县王隆董其成。嘉靖辛卯,知县寻孔乐,壬辰知县朱同芳相继修葺。年久又圮,知县宋炜、教谕姚应龙重整聿新。万历五年,城毁于水,知县伍维翰迁邑治,创建学宫于县治之东。十六年,邑奉祀官纵堪捐金,凿泮池构桥栏。四十六年,知县萧学俨复迁于县冶之西南,即今学宫也。”

萧国介绍牌

处在旧城东南的文庙,后来被河水冲毁,元至元十四年,县令耶律廷瑞予以重建,后来该文庙在元末时毁于兵火。明洪武初年,主簿刘瑜再次创建文庙,此后的一些地方官陆续予以维修。

万历五年,萧县县城被水冲毁,知县伍维翰将县城迁于新址,同时在新址之东建起学宫。到万历十六年,当地的文庙管理者捐款,凿出了泮池建起了状元桥。万历四十六年,知县萧学俨又将庙学迁建到县城之南。

上刻“太和元气”

对于新建文庙的状况,嘉庆版《萧县志》中描绘说:“庙门之外,东为名宦祠,西为乡贤祠,前为泮池,跨以石桥。又前为棂星门,门之前为屏墙,西为儒学署大门。由大门直北向为仪门,文庙之后为明伦堂,堂之东为崇德斋,堂之西为广业斋,堂之东北为启圣祠,堂之西北为敬一箴亭。”

应该是大成门

可见当时文庙建制颇为齐备,可惜到明末时,该文庙又再次被毁。清顺治五年,知县祖永勲捐资予以重建。康熙四十九年,知县徐大生重建奎楼,同时在城西南角开小南门为学宫。此后雍正十三年,邑贡生王傅梅捐款予以重修。到乾隆年间,该文庙再次扩建:“乾隆五十七年,署知县宗守修葺明伦堂,挑浚泮池。六十年,署知县赵立楅倡捐重修。嘉庆三年,知县方菁、十六年知县潘镕重修文庙殿宇及棂星门。十九年夏,大风雨,文庙殿宇及西庑乡贤祠俱圮损,知县潘镕又捐锾重修,并增高围垣三尺有余。”

大成门左侧的院落

关于该文庙在乾隆之后的维修情况,同治版《续萧县志》中称:“道光八年,知县陈廷连重修。道光三十年,知县顾鸿逵重加修整。同治七年,知县顾景濓复加修葺。”

对于道光年间的维修情况,《续萧县志》中收录有萧县知县顾鸿逵《重修文庙碑记》,该《记》中写道:“萧邑文庙,自道光十九年至道光二十八年叠次捐修,近来细察情形,其阅箭亭业已倾𡉏,基址仅存。大成殿梁木朽坏屋瓦脱节,东西两庑及启圣祠、戟门、官听等处亦多坍塌。今皇上颁发德齐帱载匾额,着各直省府州县恭悬学宫,若非敬谨修葺,曷以崇庙祀而焕宸章。”

墙上的点虎画

当时皇帝御笔题写了“德齐帱载”匾额,命令各地文庙均予以悬挂,萧县文庙当然不能例外。但是悬挂御匾总要对文庙整修一番以示郑重,于是顾鸿逵:“率领阖邑士民捐赀相助,庀材鸠工,三阅月而功成。斋门外附建祠宇,亦均重加整理。”

对于该文庙此后的情形,同治版《续萧县志》中附萧县训导姜怀祖所撰《重修萧学碑记》,其文称:“自咸丰年间,贼窜东南,蹂躏所至,羣庙悉遭燔毁。虽以圣人万世崇祀之灵,而亦不免此刼,何其惨也。萧以弹丸,当贼之冲,几陷者屡矣。邑之人士卒能联众志保危城,而孔子庙亦岿然得存,讵不谓幸欤?”

幸亏没赶上周一

太平天国战争使得很多文庙被毁,而萧县处在兵家必争之地,几次都差点被攻陷,后来当地人士努力保护危城,使得孔庙未毁。同治十年,姜怀祖到萧县做训导,他看到文庙有些破败,于是感慨说:“夫学校者,作育人材之地也,而宫墙颓败,则斯文有废坠之虞。逎者,正殿则楹栋朽挠,祠庑则垣梴㩻陊,风霜屡剥,丹雘无华。”

大成殿及两庑

姜怀祖觉得修复文庙乃是职责所在,于是他:“爰亟商之邑侯顾君,并集邑之同人,计材审工,酌力捐资,皆报曰可。遂于癸酉秋仲诹吉,鸠工次第营度。固者存之、损者易之、陋者文之、淤者通之,至甲戌春仲而事竣。规模聿焕,俎豆有光。”

古石构件

姜怀祖跟当地的官员和有志之士经过商议,决定修复文庙,众人纷纷响应,终于使得文庙焕发了光彩。但是后来文庙的大部分还是被毁了,对于现存情况,萧县博物馆所写《萧县文庙》一文中简述说:“今存建筑唯大成殿5间,高15米,长20米,深10米,殿基200平方米。东西厢房各5间,二道门9间,崇圣祠3间。后院明伦堂在‘文革’中被拆除。”

2020年8月4日,徐州古籍文献研究会会长王飞先生带我到苏北地区寻访文庙,我们参观完丰县文庙后,前往萧县。

神道石俑

徐州处在江苏北部,其与山东接壤,左侧则又是安徽。虽然是跨省,但开车一个多小时就到达了萧县县城,王飞与萧县当地的一些书画家交往密切,走在这一带的老街上,果然看到路边的门面房有不少都是画店。王飞告诉我,萧县收藏字画的人很多,画家也很多,此地的画在徐州颇有市场。文风如此之盛,不知道是否是受文庙的影响。

丹墀石

手机导航上没有标记出萧县文庙,王飞经过了解,该文庙就是现在的萧县博物馆。按此地址,来到了博物馆门前,在临街看到三开间的石牌坊,上面刻着“太和元气”。石牌坊的柱头颇具特色,看上去像荷叶盖着花柱,其侧旁立着文保牌,走近端详,上刻“萧国”二字。

喷涂石料

将一国立为文保牌,显然比文庙要重要的多,回来后查史料方知,萧国在夏朝末期就已创立,据说是萧氏先祖阵亏在夏朝末年获得夏王赐封,令部分东夷族人迁建于此建国。因为该 地有很多萧茅,故国号为萧。

后来萧国归附周朝,成王幼年继位时,管、蔡、霍叔等人反周,当时萧国与其他十六国皆从之。周公旦领兵平乱,于是萧国灭亡了。萧国被灭数百年,萧邑又升为萧国,春秋争霸时,萧国被楚国所灭。

捐献人

这段历史颇为复杂,但是有这么一块文保牌在,却能让人忆起几千年的历史。虽然国已亡,但历史不应忘记。

牌坊之后是一排临街的门面房,穿过门洞,后面乃是一座山门,想来这应当是原文庙的大成门。而今其墙上挂着许多匾额,主要的还是萧县博物馆。然大成门的左侧有一个独立的院落,月亮门上挂着一些镜框,因为风吹雨淋大多已掉色。

大成殿正门

走入院中,看到一块大展板,其题目是“一带一路——引领中国走向大师专题报道”。这么大的派头,让我忍不住看了一下展板上的介绍,原来这是一位画虎的画家,底下用上千字详细介绍了其获得的许许多多的称号。还有一面墙上有这位画家创作的群虎图。从这个侧面也说明了当地画风之盛。

萧窑专题展

走入大成门,其左右厢房现为副馆长室,文庙不收费,但标出讲解费为20元每人次。向里面张望两眼,未看到讲解员,于是走入院中。院落占地不大,约两亩大小,正前方即是大成殿。院落内堆放着一些古石构件,想来是文庙其他殿堂被拆下之物。院中还有一个武士像,可能是从某座古墓的神道边搬来的。

完全看不到塑像

大成殿前的丹墀石是由三块竖石组成,上面仅雕刻了一条龙,余外全是云纹,此龙直视前方,显现出凶狠之状。这种雕造手法在孔庙中不多见。丹墀后的月台两侧有石护栏,走近细看,方注意到这些汉白玉状的石护栏乃是喷涂上了一种真石涂料。前些年知道这种涂料主要产自日本,不清楚这些年是否已国产化。护栏的某个柱头掉了一块涂料,我看到里面是原石,想来维修者觉得这些护栏有些残破,于是用这种涂料新之。然这种涂装工艺很少用于古建,更何况这里是博物馆。

藻顶也被罩了起来

月台上种着两株颇为粗壮的银杏树,其树下立石块,上刻“图9140”落款为“”,这样的有识之士最令人感佩。

站在月台上看大成门

走入大成殿,在里面没有看到孔子及四配塑像,而今大成殿内改为了“萧窑专题展”。整个布局均为现代手法,一一看过去,展品基本是修复后的萧窑。也许萧窑有很重要的艺术价值,但是将其展览在大成殿内,还是让我有怪异之感。尤其顶棚的设计,乃是典型的展览馆做法,这种做法可能符合里面的整体布展氛围,但却无法看到大成殿的藻顶及梁柱结构。

安徽汉画像石艺术馆

独立院落

走出大成殿,我沿着右侧向后方走去,想看看后方有没有启圣祠,然通向后方之路不能直行,拐向右侧是另一个独立的院落,其影壁上写着“安徽汉画像石艺术馆”。这个院落的侧墙上嵌着一些石条。

水槽

朱文忠公治家格言

捕猎场景

进入正堂,里面摆放的均是汉画像石。王飞向我讲解这一带的汉画像石与徐州同类品的细微区别。我看过一些原物,感觉两者之间有很多的相似性。

两庑用途

正在布展

参观完此馆回到前院,其左侧的配房改为了萧龙士书画陈列展。走入展室中,里面的工作人员正在布展,展览的乃是汉画像石拓片。

疫情控制

此处应当是泮池位置

从总体上看,萧县文庙仅余下了大成殿的外壳,里面已经完全看不到原本的模样。两庑改为了办公室,房屋也是几十年前所建,石牌坊前是宽阔的马路,马路对面乃是现代化的高楼,估计泮池已经压在楼房之下,想恢复已无可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