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红河综合试验站2022年科技项目指南征集
2021-02-24 | 阅:  转:  |  分享 
  
1
2
附件
云南省科技厅2022年省科技计划项目

报指南
重点项目建议征集表
单位:
填报日期:2021、2、22
领域名称
绿色食品及高原特色现代农业
项目名称
承担单位
经费需求(万元)
合作(参加)单位
项目领域(行业)国内外发展趋势简述
前期工作基础(包括研究、投资、人才、平台等情况)
项目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考核指标
备注:
云南蜂产业技术体系红河综合试验站
熊蜂为膜翅目,蜜蜂总科、蜜蜂科、熊蜂属的昆虫。为多食性的社会性昆虫,蜂群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组成。巢房为圆球形,不规则排列,用于蜂群生活、储存饲料、产卵育虫。其形态特征为体型较大,多毛、啄长,多为黑色,带黄或橙色宽带,飞翔速度快,采集能力强,每分钟访花15—20朵,一次可携带花粉数百万粒,是优良的野生传粉昆虫。国内的野生优势蜂种主要有5个:红光熊蜂、明亮熊蜂、火红熊蜂、密林熊蜂、小峰熊蜂。是为授粉而生的,有较长的吻,对于一些深冠管花朵的蔬菜如番茄、辣椒、茄子等,授粉效果更加显著。采集力强:一次飞行可以采集5000朵花。耐低温和低光照:8℃熊蜂就能出巢活动,10℃便可进行采集,正常授粉.趋光性差:在温室是很温顺地在花上采集。耐湿性强:在湿度较大的温室内,比较适应。信息交流系统不发达:能专心地在温室内采集授粉。声震大.如草莓、番茄、茄子等的理想授粉者。可以周年繁殖:能够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缩短或打破蜂王的滞育期,在任何季节都可以根据温室蔬菜授粉的需要而繁育熊蜂授粉群,从而解决了冬季温室蔬菜应用昆虫授粉的难题。采集专一性:熊蜂采花蜜时,会寻找同一种花进行采集,不会见花就采,这种行为为保证授粉创造了条件。利用熊蜂为可控环境下的农作物传粉,首先要实现熊蜂的人工饲养。我国研究挖掘出的弗里熊蜂和短头熊蜂,是我国云南省分布最丰富的2种熊蜂。规模化繁育潜力较大,是目前研究所熊蜂驯化工作的重点研究对象。研究探明了这2种熊蜂在云南的传粉植物、年生活史、蜂群发展动态和交尾行为。是目前我国筛选出的8种熊蜂中工蜂数量最多的蜂种。,全国能规模扩繁熊蜂的只有四家企业,大都处在实验室研制阶段,云南蜂产业技术体系红河综合试验站只具小规模生产扩繁,年产200箱以内的实验规模。




(1)配合企业专家工作站的协作协议完成蜜蜂(熊蜂)授粉的各项目标任务,(2)与云南云岭工贸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熊蜂扩繁基地,云南蜂产业技术体系红河综合试验站提供技术支持,完成本土熊蜂成果的转化及熊蜂市场的应用示范;选育2个地方品种和改良杂交选育品种完成4代稳定性选育。(3)完成2个品种授粉沉降试验观测和蜜蜂(熊蜂)访花评测。


(1)300平方平方米的熊蜂扩繁基地。(2)5000箱扩繁熊蜂市场转化示范(3)知识产权;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2项授理授权:(4)一篇学术论文和一篇科技成果转化报告。(5)2个品种授粉沉降数据报告。

联系人及电话:13988923683
项目总经费1
000
万元,自筹
50
0万元,省厅补助
5
00万元负责人:杨爽
熊蜂优良品种人工繁育关健技术研发及市场化示范推广
云南蜂产业技术体系红河综合试验站与云南云岭工贸有限公司开展设施农业蜜蜂授粉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为设施农业授粉、温室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市场渠道支撑,走院企合作实现成果转化,2020年云南云岭工贸有限公司与中国农科院合作,获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认定,致力于发挥李继莲博士在传粉蜂生物学与授粉应用方面积累的深厚技术知识与丰富实践经验优势,拟在既有熊蜂授粉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基础上,根据熊蜂授粉习性及病虫害发生特点作为监测指标。主攻(1)熊蜂授粉行为及其机理研究.(2)熊蜂授粉应用技术配套的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3)生产费效比评价.目标;为云南省开发集成一套设施农业熊蜂授粉技术规程,提交相关技术报告,为熊蜂授粉提供技术支撑.同年云南蜂产业技术体系红河综合试验站与云南云岭工贸有限公司开展设施农业蜜授粉合作,对现已培育的三个地方熊蜂实现人工扩繁饲养,集成一套熊蜂设施农业授粉技朮规程.2020年合作方向基地提供授粉中华蜂465箱,熊蜂1050箱,制定企业授粉(蓝莓)技术规程一部,熊蜂授粉管理手册一份,本土熊蜂人工繁育186箱,单品种授粉沉降试验观察218组,蜜蜂访花测评(价)387组,完成年初制定的授粉预定计划.优化出一套适合周边地区使用的熊蜂人工繁育和授粉技术应用及商业化示范推广技术。进而形成高效益、无污染、绿色生态的现代化农业增产措施。
云南云岭工贸有限公司
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
(1)建没300平方平方米的熊蜂扩繁基地,年产熊5
0
00箱以上。(2)建设熊蜂种植资源保护基地120平方米,选育培养地方熊蜂种2个,改良杂交选育熊蜂优良品种1--2个。(3)完成年产5000箱扩繁熊蜂成果转化的市场应用场景基地2个以上,培育蜜蜂授粉专职人员10人以上,完成1篇科技成果转化报告。(4)研发经费投入,每年按产品销售收入1000万以内按3%、1000万元以上按2%投入,5000万元以上按1.5%投入.项目实施期完成1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理授权,完成1篇国家级期刊论文发表。(5)社会效益:为区域熊蜂授粉提供依据,促进蜜蜂及熊蜂授粉产业发展,加快授粉技术推广,通过授粉技朮替代人工激素喷花,实现农业增收,打造绿色食品及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促进果蔬栽培产业可持续发展。




(说明:每个项目填写一张表,可另加页,若不能填写具体实施项目的,请详细备注说明理由及下一步工作建议,如人才引进、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建议。)
下一步工作建议(1)农业现代化蜜蜂种殖资源开发利用,对育种基础性研究以及重点育种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支持。(
2
)以政策的形式加强科研部门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对重大的品种和推广示范给予后补助。(
3
)把良种体系的建没(科研单位)与良种基地(企业)建设有机结合,有目标、任务、成效的综合考核以项目给予支持。
献花(0)
+1
(本文系养生馆272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