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骆玉明 | 大善大伪:没有人性的“圣人”

 cat1208 2021-02-24

有道是:大善必有大伪。一个觊觎更高权力的野心家,往往会小心翼翼、善自掩饰,扮成谦谦君子与积德善人,毕生致力于仁义道德。然而一旦大权在握,便是杀戒大开。因而,“高尚”得不近人情的人,很可能比一般肮脏小人可怕得多。

图 | 友朋会导师,骆玉明教授

天上掉下来的官位

这是西汉末年的事。

话说长安城里有个卖烧饼的,叫做王盛,个子长得高大魁梧,为人却老实懦弱。他每天总是天不亮就起身,烤熟百来个烧饼,提到市场上去卖,赚得几个小钱,养活老婆孩子。

这天运气不好,日头老高了,还有几十个饼未卖掉,只好再等一阵。旁边的摊子是个卖菜的,再过去是个卖狗肉的。大家都没生意,欺王盛老实,拿他消闲。卖菜的说:“喂,王盛,你没找到天书吗?” 王盛不懂,问:“什么天书地书啊?”卖菜的讥笑道:“天书嘛,就是老天爷写给摄皇帝,要他做真皇帝的符,有的刻在石头上,有的刻在铜印上,好些人都找到了,送上去,立时做大官!你也不用卖烧饼了,到河里去摸摸,说不定摸上一个,往后天天吃肉,也不挨老婆骂了!”

卖狗肉的也凑上来:“你也姓王,摄皇帝也姓王,说不定是一个祖宗下来的!等摄皇帝做了真皇帝,姓王的都去做官!老兄,往后我的狗肉全包给你了,好不好?”王盛任他们胡调,只是嘿嘿笑着说:“我是卖饼的命哟!”

又等了半个时辰,王盛看看市上人已稀落,叹口气,提着篮子回家了,心想少不得又挨老婆一顿臭骂。走进泥水满地的小巷子,只见自己家门前围了一群人,有当官的,也有当兵的,吓得他不敢上前,不知闹什么鬼。一旁早有人叫起来:“来了,来了!”王盛看看躲不掉,抖抖颤颤走过去,见中间一个好像是当官的,便要跪下磕头。做梦也没想到,那当官的倒先跪下,给他磕了个头。王盛吓得手一抖,半篮烧饼打翻在地,滴溜溜全滚到泥水里。他兀自心疼那些烧饼,当官的说什么,一句也没听清,糊里糊涂地同老婆孩子一齐被带出小巷,又被推上一辆马车,就往皇城那边驶去。王盛想了半天,问老婆:“莫不是你找到了天书?”老婆也奇怪:“哪来天书?没有啊。”二人不知是祸是福,一直被带到一座大院子里。

好大气派!一重又一重的高房子,漆得崭新,石路铺得整整齐齐,两旁栽着许多大树。王盛问那带他来的官:“这是什么地方?带我来干什么?”当官的说:“这就是您的府邸呀。您不知道,金匮,就是天书上,写了您的名字,要您辅佐新天子治理天下呢!”王盛惊得两眼发直:“真要我做大官了?”小孩子却很高兴:“嘿,做大官啰,吃肉啰!”

一场闹剧的开始

这是前不久的事情:有个叫哀章的读书人,一天黄昏来到高祖皇帝的神庙里,说是有神人命他送一个铜盒子来。高庙的官员打开铜盒一看,不得了,里面藏着一幅图,乃是“天帝行玺金匮图”;还有一封信,乃是“赤帝行玺刘邦传予黄帝金策书”。原来是天帝和汉高祖刘邦的神灵传命给摄皇帝王莽,说他是真命天子,要他明年元旦就即位,改朝换代,新朝的名字,就叫做“新”。图和书信上还写了十一个人的名字,是新朝的辅佐大臣。消息报给王莽,王莽亲自来到高庙,向高祖的灵位磕头,恭恭敬敬接过铜盒,回宫去了,而后就把金匮图、书的事情,诏示群臣和天下百姓。

十一个辅佐大臣,其中八个,原就是朝中最重要官员,包括王莽的堂兄弟王舜,刘氏宗室刘歌等;另外三个,一个就是送铜盒的哀章,另外两个叫王兴、王盛,谁也不知指的是谁,只知道二人的名字合起来是王氏兴盛的意思。王莽下命赶快去找,结果找到一个老头叫王兴,原是长安城管城门的小吏,现已不干了,赶紧请来凑上;“王盛”却槽糕,全长安只有两个,一个是瞎老头,一个是卖饼的。但天命不可违抗,决定请卖饼王盛出来辅佐新朝。真是人间有飞来横祸,也有飞来横福,卖饼王盛一夜之间,变成了新朝的前将军,爵位是“崇新公”。

转眼就是新年,元旦这天,顺应天命,禅让仪式如期举行。巍峨雄壮的未央宫,装饰一新,列侯百官,依次站立。王盛官阶高,就站在御座的下面。只见御座上坐了一个小孩,才四五岁光景,呆呆的眼神,显得很害怕。这就是西汉最后一个皇帝刘婴,因为年纪太小,还不曾正式即帝位,号为“孺子”。旁边坐了一个五十多岁的汉子,嘴大,下巴短,眼睛滚圆,眼球发红,身子臃肿,便是摄皇帝王莽。(按史书记载,王莽身材短小,喜穿厚底鞋,戴高冠,夹衣中填充硬毛,以显得高大。)片刻,礼仪开始,大殿上下,鸦雀无声。王莽站起身来,用沙哑的喉咙宣读给孺子要的策命。大意是说汉朝从高祖开始,为天所保佑,立国已有二百多年,如今老天改了主意,要我做皇帝,不可违抗,特封婴为定安公云云。刘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见那么多人站在下面一声不响,如木头一般,这老头叽叽咕咕,像老狗叫,吓得“哇”的一声哭起来。

王莽此时忽然感动,泪流满面,上前拉着刘婴的手说:“古时周公代成王摄政,最终使成王归位。如今我为天命所迫,不能按自己的心意行事,实是可哀!”边说边抽泣,眼泪鼻涕一大把。群臣看着,个个感动,不少人也哭起来。卖饼王盛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哭,硬挤了半天,也没眼泪流出,只好作罢。有官员上前,将刘婴抱下台阶,放倒在地,教他向已坐到正位的王莽叩头。于是,朝代就算更换了。这一年,算是新朝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

偶然糊涂的机缘

这一场戏,要从根上说起,纯粹始于一个偶然而且糊涂的机缘。那是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太子刘奭最宠爱的女人司马良娣得病死了。她才二十来岁,死得不甘心,临终时对太子说:“妾实非死于天数,乃是宫中姬妾祝诅杀我。”“祝诅”,就是用巫术诅咒,使人生病乃至死,至今中国乡间还有,当时在汉代宫廷中相当流行。太子信了司马良娣的话,从此对自己宫中的女子一个都不理睬。这可把宣帝急坏了。太子还没有孩子,如从此不同女人睡觉,皇家岂不要断后了吗?赶紧同皇后商量,想出一个方法。

一天早晨,太子照例到母后宫中请安,礼毕,皇后像给小孩吃糖似的说:“让你看几个人。”一拍手,从屏风后面走出五个宫女,个个体态轻盈,衣衫鲜洁,如花似玉,有个太监在旁边,指着她们,分别报出姓名、年龄、家庭出身。太子却只想着司马良娣,对其他女人提不起胃口,竟只是眼光冷冷一扫,毫无反应。皇后当面不好问他,待太子出门时,叫刚才给太子介绍宫女的太监追上去,问太子可看上了谁?天晓得,太子竟连一个名字都记不得,但说全不喜欢吧,怕伤了老娘的心,就随口搪塞了一句:“其中有一人不错。”太监再要问,太子已转身走了。这可把太监急坏了,到底是哪一个呢?回复不出,可要倒大霉!

回到皇后处,五名宫女还站在一旁。皇后便问道:“太子喜欢哪一个啊?”太监急中生智,指着一名穿绛红衣服、先前站得靠太子最近的宫女说:“便是她。”皇后顿时欢喜,也不再问,叫人收拾一下,当天把这名宫女送到太子宫中,供他使用。这宫女叫王政君。

太子刘奭早忘了这件事。一天在宫房里,无意间撞见一个女子,漂亮而温顺,却是从未见过的,便问她是什么人。王政君羞羞答答,好些时才说清楚。太子久已不碰女人,看她一副娇嫩模样,突然情致勃发,当下牵入内室,三下两下剥个精光,撒下一片恩泽。说也奇怪,太子后宫姬妾有数十人,其中使用得久的,已有七八年,没有一个怀孕。这王政君一经御幸,立竿见影,第二年就生下个儿子。把个宣帝喜欢得不知怎么是好,亲自给孙儿取名叫“骜”,字“太孙”。所谓“太孙”,就是明白确立他为皇位继承人。

过几年,宣帝死了,太子刘奭即位,是为元帝。又过了十几年,元帝死了,太子刘骜即位,是为成帝。王政君这时便成了皇太后。

显贵氏族中的寒门

西汉几朝皇帝,都喜欢重用外戚。因为外戚既算是自家人,又不像刘姓宗室,容易引起皇权的纷争。成帝即位后,依惯例,任舅舅王凤(太后同母长兄)为大司马、大将军,掌管朝政。又封太后的同母弟王崇为安成侯。几年后,索性把太后的另外五个异母兄弟也一齐封了侯,此时几乎满朝都是王家兄弟子侄。尤其是王凤,权势最重,地方官吏几乎都出于他的门下。成帝性情软弱,曾经想任命刘歆为中常侍,因为王凤不同意,也只好作罢,可见得大舅父的厉害。

王氏一时贵盛无比,一个个比奢侈,赛豪华。金银珍宝,从四面八方献来;家家姬妾成群,奴仆上千;府第宏丽,可比皇宫;歌舞不绝,狗马奔逐;作威作福,无人敢问。从来外戚势力之大,没有到如此程度的。

然而却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便是王莽。他的父亲王曼,是皇太后的异母兄,但死得早,未赶上封侯。王莽的堂兄弟们,全是侯门之子,富贵尊荣,飞扬跋扈,相比较而言,王莽家就冷落寒酸多了。但不管怎么说,王莽总是皇太后的侄子,要抖抖威风,敲敲竹杠,总还是有办法的。但他并不如此。他生活俭朴,读书勤苦,喜欢结交京城中的名士,而疏远那些游手好闲的贵公子。至于待人的谦虚恭谨,更是有口皆碑。走出门来,就像一个老实巴交的儒生,别人绝想不到他竟是太后母家子弟。对于母亲和寡居的嫂嫂,他悉心照料;对几个叔父,也十分尊敬。大将军王凤生病时,亲生儿子不过装模作样来看看,作为侄子的王莽,却一直侍奉在病榻前。每逢吃药,他都要先尝一口。到王凤病重时,王莽个把月没脱衣服,困了就在床榻前躺一会,弄得蓬头垢面,如同囚犯一般。王凤实在感动,临终前特意向太后和皇帝交托,请他们照看王莽。

太后王政君听了大哥的嘱咐,想到诸兄弟都已富贵,唯独王曼早死,门庭冷落,心中也觉悲哀。于是让成帝给王莽授官,拜为黄门郎。大家看出太后的心思,也确实感到王家子侄中以王莽最为贤明,于是纷纷帮他说活。叔父王商提出要把自己的封邑分一半给王莽,让他也封侯;朝中大臣接连上书,夸奖王莽德行才干俱优,应该重用。因此,王莽在成帝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封为新都侯,官职升迁到光禄大夫。到此,王莽在兄弟辈中,已经是最显达的了。但他越是爵位高、官职显,就越是谨慎小心,温良恭俭让。家中不蓄财富,倾其所有,赡养宾客,资助名士,交结将相列卿。

声誉扶摇直上

王莽的哥哥王永早死,他的儿子王光由王莽收养,在太学中读书。一天,王莽休假,特地载了羊、酒去慰问王光的老师,就连一齐读书的同学,也各有所赠。以他这样尊贵的身份,如此礼贤下士、平易近人,是很少有的。太学生们齐来围观,那些德高望重却又寒酸相的博士(约等于今之教授)们,更是感动得叹息不止。当时虽没有报纸可以发一条新闻、登一张照片,但太学生全是贵族、官宦人家子弟,这消息自然不胫而走,传遍长安。

又有一次,王莽买了一个漂亮婢女,不知怎么,给那帮堂兄弟们知道了,未免有些风言风语,说是平常装得好看,其实大家还不是一路货?王莽就对别人说:“并非是我要这个女子,而是因为后将军朱子元没有儿子,听说这户人家的女儿都擅长生儿子,我特地给朱将军买的。”当天就把这个婢女送到朱家。

上上下下,许多人得了王莽的好处,都争着给他说好话。至于一帮专靠王莽养着的游说之士,更是奔走不休,口干舌燥,到处宣扬王莽的声誉一天高过一天,渐渐压过了他的叔父们。

但是,当应该有所作为的时候,王莽也是能够当机立断,毫不手软的。太后姐姐的儿子、也就是王莽的表兄弟淳于长,机敏能干,口齿伶俐,很得成帝宠爱,官位在王莽之上,他恃宠骄横,贪赃枉法,无所不为。本来王莽根本不在意这些事情,朝中贵官胡作非为的多得很,他岂肯多说一句,而为此得罪人?但是,当时执政的大司马王根(也是太后之弟)久病,屡次上书要求卸职,而外戚中地位最高、又最得成帝宠爱的就是淳于长,很可能代王根执政,这就使王葬不能忍受了。他派人四处寻访淳于长的劣迹,终于查到一桩足以置淳于长于死地的把柄。

原来成帝有一位许皇后,因为跟大美人赵飞燕争宠,用巫术诅咒,泄露后被废。她一心想要重新得到成帝的欢爱,听说淳于长在皇帝面前说话管用,便通过姐姐跟他联络,送了许多珍宝钱财。宫中皇后的废立,外臣不好随便插嘴,再则赵飞燕又正得宠,连皇帝都怕她,许氏其实是白日做梦。

淳于长贪财,哄骗许氏,答应想法让她与赵飞燕并列为皇后,而且色胆包天,在写给许氏的信中多次用种种下流话调戏她。王莽开始只查出许氏以钱财贿赂淳于长,心知其中必有隐情,便向王根、太后、成帝告发,最后拷问出真相,淳于长便以大逆不道的罪名被杀死在狱中,许皇后后来也被毒死。王莽则由此得到忠直的美誉。王根在请求免职的奏章中,保荐王莽替代自己执政。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王莽三十八岁,终于登上大司马的宝座。

矫情求名,超乎常理

此时王莽的谦虚、恭谨、俭朴,种种美德,并不因为位极人臣而稍有减退,反是愈加增进。一次,王莽的母亲生病,朝中公卿、列侯均派夫人前往探视。这些贵夫人,无不是绮罗飘曳,珠宝耀彩。来到王府,只见一个女人,衣不及地,套裙仅到膝盖,而且色泽素淡,质地粗陋,出门来迎接。众夫人都以为是王家的仆妇,但听其言辞,却以主人自居,大惑不解,问明白后,才知是大司马王莽的正夫人!众夫人个个大吃一惊,觉得王家的节俭,实在超乎常情。

王莽这样竭力克制自己,矫情求名,不能不说是非常费力的。但他辅政仅一年多,由于成帝的去世,几乎前功尽弃。这是因为成帝没有儿子,继承帝位的是定陶王刘欣(成帝侄),是为哀帝。王政君这时升了一级,称为太皇太后,依然很尊贵。但哀帝有自己的亲祖母和亲娘,也都跟着进宫来,他们自有一个新的外戚体系,等着要掌权。王莽拼命挣扎,竭力贬低哀帝的祖母傅太后、母亲丁太后的法定地位,说她们只是藩王的姬妾,不能同太皇太后相提并论;哀帝既是入继大统,就应该尊奉成帝的母家,不应以个人的骨血之亲破坏国家的大义,想以此为由阻止傅、丁二姓外戚势力的膨胀。然而哀帝是成年即位的,哪里会听他那一套?结果王莽被加上不敬的罪名,遣出京城,去新都侯封邑(在今河南新野)居住。

多年的惨淡经营,眼看就要付诸东流,王莽怎能甘心?他在侯府中闭门不出,暗中仍保持多方面的联系,等待东山再起的时机。这时,他的儿子王获杀死了一名官奴。杀奴,按法律说是犯罪行为,而实际在显贵阶层中,又是常有的事情。通常,无论想个什么法子,都可以蒙混过去。但如果为政敌所利用,也可能成为攻计的把柄。王莽左思右想,不仅要把这可能存在的隐患消除干净,而且要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他把儿子找来,严厉指责一通,最后说:“我多年克己奉公的名声,岂能为你这不孝子毁于一旦?你自作了结吧!”王获面如土灰,“扑通”跪倒在地,双泪长流,苦苦哀求说:“大人将儿送入官府,依法治罪,也不至于死啊!大人难道竟要杀子以求名么?”王莽拔出剑来,扔在地上,面部肌肉僵硬如石,两眼向天,一语不发。王获见此情景,心冷已极,拾剑在手,恨恨说道:“儿成全大人!”遂自刎而死。王莽便将这案子报了地方官。这种大义灭亲、严于律己的行为,令人们大为震动。自王莽被迫离京后,一直不断地有官吏上书,批评对他的处置,认为是冤枉,此时更纷纷称颂王莽的德行操守,要求将他召回。哀帝既要考虑太皇太后的情面,又要考虑官僚集团的情绪,只好将王莽召回,但也不肯委以重任。这是王莽离京后的第三年。

营造媲美周公的伟大功德

不说天命吧,王莽的运气确实是好。哀帝在位六年,到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竟一病不起,呜呼哀哉。他没有留下儿子;而且,在这以前,他的祖母傅太后、母亲丁太后都已死了。王政君却是始终康健,这时,只有她有资格主持大事。哀帝一死,太皇太后便驾临未央宫,收起了皇帝御玺,派人急召王莽进宫,拜为大司马,总领朝政。权力又回到了王家人手中,而王莽的事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首先需要从宗室中选一个人出来做皇帝。王莽选了九岁的中山王刘衍,是为平帝。九岁的小皇帝当然不能管事,所以要请太皇太后临朝称制,而实际政务,便由太后委任给王莽了。其次是选丞相,王莽选了孔光。此人系孔子后代,已做了三朝丞相,可称是德高望重。而尤其令人满意的,是此人最善于见风使舵、阿谀奉承,凡事没有主见,也不坚持己见,是一件得心应手的工具。王莽为了排除异己,树立亲信,凡傅、丁二姓的外戚及依附于他们的官员,一律免职,迁徙远地。还有一个麻烦人物,就是王莽的叔父王立,他是王政君诸兄弟中仅存的一个。王立与王莽并无怨仇,但他辈分高,与太后的关系近,王莽未免有所忌惮。于是指使丞相孔光上奏,重提王立以前犯过的错误,要求将他遣回封地。

太后起初不答应,王莽劝告她说:“汉家几代皇帝没有后嗣,呈露衰败之象,太后代幼主统政,理当以公正示天下,才可收拢人心。如今以私情违逆众大臣的建议,恐怕要引起动乱!何不暂且遣送叔父出京,日后找机会再召回来,公私两顾,不是更好?”太后想想,也没有其他办法,只好听从了王莽的建议。这样一桩桩做下来,王莽的权力基础,便得到充分的巩固。

下一步,是要继续提高自己的声誉。相传古代的圣人周公代幼主成王执政时,以道德教化海内,天下大治,连远方的蛮族都倾慕不已,纷纷歌须周公的光辉不但照遍中国,而且照遍世界。有一个叫越裳氏的部落,还特地献来了一只代表吉祥的白色野鸡。弄一只白野鸡,并不算太难的事情,在王莽的示意下,益州(今四川的一部分)太守派人到处搜寻,找到一只,又叫了一群少数民族的男女老少,打扮得花花绿绿,前来长安贡献祥瑞。这一边也早有准备,一群大臣联名上书。颂扬王莽的功德,与千年之前的圣人周公一般伟大,所以才有同样的远方蛮族贡献祥瑞的事情发生。

既然有如此伟大的功德,就应该有崇高的称号。周公以“周”为美称,王莽应该称为“安汉公”,同时还应该增加封地,才能顺应天心。

太后面前惺惺作态

谁都知道王莽是一个谦谦君子,他怎么肯轻易接受这些特殊的封赏呢?他就上书说,孔光、王舜、甄丰等四位大臣,同他一起迎立中山王,并制定了国策。请太后封赏他们几位,自己则不用考虑。一个坚决要赏,一个坚决要让,使者来来去去,推推操操,总有四五个回合。到最后,王莽跪在太后面前,眼泪鼻涕一起往下淌,表白自己对于国家的一片忠心,不愿个人有所得。老太太弄不明白这位侄儿想干什么,好在有大臣在边上指点,说是应该先封赏孔光等四人,成全王莽的美意,他才能接受自己的一份。于是太后下诏,给四人已封侯的增加土地户口,未封侯的封侯,并各赐给宅邸。如此,王莽该接受封赏了吧?谁也没想到他还有一手:他只接受了安汉公的称号,并进位为太傅,其他赏赐,一概推辞。他表明心迹说:要等到老百姓家富人足,自己才愿意加赏。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心愿!

接着,王莽大做好事:自高祖以来,功臣及诸侯王的后代,凡以各种原因失去爵位的,都加以恢复;官吏年老退休后,发给原俸禄的三分之一;螺夫寡妇、孤苦老人,都由政府给以救济。从此,天下都知道王莽是个大好人,什么皇帝、太皇太后,几乎无人提起。

王政君这老太太,在平帝初年已经七十多岁了,既有个好侄子当政,自己就不大想管事。王莽知道她的心事,便暗示大臣上奏,请老太太不要再过问朝廷琐事,把一切都交给王莽。老太太也乐得清闲,下诏说,以后除了封爵一类的事,都由王莽会同大臣决定。这样,汉朝的大权,就全部转移到王莽手中。对老太太,王莽竭尽奉承之能事。知道她喜欢热闹,不耐烦守在宫里,就找出些理由来,让她经常出宫游玩。老太太坐着舒适的马车,载着金银和一串一串的铜钱,一路游山玩水,看见孤儿寡妇,便随手赏赐,让人给她磕头,高呼万岁,心里觉得很快活。她有一个弄儿,就是专门陪她说笑话、做怪腔、供她逗乐玩弄的小丑角色,是她很喜欢的。一次这弄儿生病了,住在宫外,王莽竟不顾自己的高贵身份,亲自去探视,安排人服侍,好让他给太皇太后解闷。老太太见侄儿如此孝敬,对他当然深信不疑了!

杀一子牵连数百人

至此,各方面的进展都很顺利。但王莽仍有一个忧虑,就是平帝的祖母冯氏、母亲卫氏,都被他阻留在中山王国,一旦入宫,冯、卫二姓外戚得到重用,弄不好又要演出哀帝继位后的那一幕!王莽对此特别警惕,朝臣中有人说平帝年幼,不应使他和生母分离,都被王葬找借口赶了出去。但就是王莽的长子王宇,因为不知道父亲胸怀多么远大,也在担心,恐怕王莽硬不许卫氏入宫,拆散皇帝母子,待小皇帝长大后,必然愤恨王家,而带来灾祸。他觉得应该想个办法劝劝父亲,但想不到,由此引起了一场血腥屠杀。

一天晚上,王莽府邸的门吏看到有人在门前鬼鬼祟祟地走动,忙出去查看。那人慌慌张张,赶紧逃走,却已经和门吏打了个照面,原来是长公子王宇夫人吕焉的哥哥吕宽。

他是王家的亲戚,也常到王家来,为什么在门前这样鬼鬼祟祟呢?门吏心中疑惑,四下察看,发觉门上被洒了一大滩猪血狗血之类的污物,地上也是黏黏糊糊的一片。他吓了一跳,赶紧去报告王莽。门前被泼洒污血,是不吉祥的事情,王莽知后大怒,派人连夜缉捕,将吕宽捉拿归案。

吕宽倒也不是十分惊恐,把缘由一一说清。原来,王宇想劝父亲迎平帝之母卫后入宫,但知道父亲生性刚愎,不易打动,便同老师吴章和妻兄吕宽商量。吴章想了个办法,对王宇说:“你父亲很相信鬼神之事,不如叫人乘黑夜在门上洒上猪狗血,令他生疑。他必来问我事出何因,我便借机解说,劝他迎卫后入宫。”王宇觉得此计不错,就叫吕宽去办。交代完毕,吕宽就请求放他回家。一则这是王家长公子指使,二则用意也不是要诅咒王莽,总是可以宽恕的。

王莽听后,随即招来王宇对证。王宇也无可推托,一一应承。查问清楚,王莽就走开了。王宇、吕宽二人,在侍卫的看押下,忧心仲仲,不知会出什么事。但想来想去,这毕竟是王家的事情,顶多也就是训斥一顿吧。万万没想到,过了不久,就有一批侍卫进来,将二人押送到官府的牢狱中。随后,王宇的妻子吕焉、老师吴章,也都被抓了进来。

还有更想不到的事情。第二天,就有人送了王莽的一封书信给王宇,令他立即自杀。早几年,王莽杀子王获以求名,毕竟王获确实犯了罪,而且当时王莽的处境不好,有可能因王获杀奴之事受到别人的攻计。但他现在为什么又要逼死王宇?并没有发生什么了不起的大事,而且王宇是他的长子!王宇怎么也想不通,但他知道父亲的命令是不可违抗的,无可奈何,喝下毒酒,一命归天。吕焉也被判了死刑,只是她尚在怀孕,要等生下孩子后再处死。吴章被送到长安市中,肢解而死。唯有吕宽系于狱中。

而后,王莽奏告太后,说王宇受吕宽诱惑,交接平帝外家,妄发议论,蛊惑人心,已被杀死。太后按照大臣的意思下诏,夸赞王莽不以父子之情损害国家之事,勉励他继续为国家除害。既然王莽连儿子都杀了,当然他是无私的了,因为他是无私的,所以他可以放手地干;因为他连儿子都杀了,当然有理由杀别人。

这时吕宽的用处显示出来了。经过不断的审讯,他的供词越来越丰富,牵连的人越来越多,终于织成一张大网。结果是:有很多人勾结在一起,企图拥戴帝舅卫宝、卫玄等人夺政,谋害王莽,危害国家。其中有元帝的妹妹敬武公主,梁王刘立,王莽的叔父王立、堂弟王仁,以及其他朝中大臣、地方官吏,共达数百人!总之,凡是对王莽擅权表示过不满,或对王莽进一步篡政可能不利的人,都被网罗一空。王莽杀一儿以堵天下人之口,制造了一场大冤案,从而扫清了障碍。这到底是残忍,还是精明?被诬告的数百人,或自杀,或处死,全国为之震动。人们渐渐看出,王莽志不在小。

新花样层出不穷

此后不久,即元始四年(公元4年)四月,王莽的女儿立为平帝皇后,他就成了汉室的国丈,而不只是太皇太后的侄儿了。这是为了密切他与汉王朝名分上的关系,不再完全依赖于王政君。而这时,平帝只有十三岁。

接着,王莽觉得“安汉公”已经做得太久,还想玩点新花样。王舜等党徒又为他造出一个新官名,叫做“宰衡”。因商朝的名相伊尹做过“阿衡”,周朝的周公做过“太宰”,“宰衡”就是把两者合在一起,说明王莽的功德已经超过历史上最伟大的圣贤。伴随着这个新官号的,是扩大封邑,以皇后聘金的名义赐一亿钱,为他的母亲加尊号叫做“功显君”,封其二子为侯。很自然,王莽又是极为诚恳、非常固执、反复再三地推辞,直到磕头流泪。但这一次,他却推辞不过,最后还是接受了。只是从一亿聘金中取出一千万,送到太后所居的长乐宫,让那些侍候太后的太监们用来供养太后。

紧接着,又有九百多名官员联名上书,依据《周官》、《礼记》等儒家经典,提议给王莽加九锡——九种特殊的仪仗,以表彰他的丰功伟绩。后代权臣准备以“禅让”形式改朝换代之前,都要经过加九锡这道手续,就是从王莽那里学来的。

自平帝即位、王莽执政以来的几年中,由于王莽不断地诛灭异己、培植亲信,凡能体会其旨意、善于阿诀奉承的人,就加重用,无耻之徒纷纷扶摇直上,刚直之士无以容身,政治日益腐败,再加上水、旱、蝗等自然灾害,社会危机已经越来越严重。王莽除了遇到大灾害难以蒙骗时,便吃几顿素食表示节俭和与民同甘苦外,并无多少真有实效的措施(用个人的道德形象来遮掩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是中国传统政治的一种恶疾),相反,他却指使、怂恿手下的心腹爪牙们,想出种种花样,来美化自己的统治,歌颂自己的圣德。这些玩意都很琐碎无聊,不必一一列说。有一件事比较有趣:元始四年,王莽派陈崇等八人分行全国,观察民风,结果带回来总数三万多字的伪造的民间歌谣,全是赞美在王莽的治理下,大家如何幸福快乐。可惜这些歌谣都失传了。这办法也是具有开创意义的,后世一直在用。武则天时代,有地方官吏进献民谣,至今还保存着。大意说过去大家穷得光着屁股下田,如今都穿上了一层层厚厚的衣裳。这也是跟王莽学的吧。中国历来有一种说法,认为从民间歌谣中可以了解政治的情况;但事实是,大凡歌颂性的“民谣”大量出现的时候,政治必然已经潜伏着危机。这恐怕是研究民间文学的人应该注意的。

几年过去了,平帝也长大了,元始五年(公元5年),他已十四岁。这少年皇帝的母亲,被王莽禁止入宫,他的舅舅们,全被王莽杀死,所以他渐渐懂事以后,难免对王莽怀有怨恨。王莽此时已经准备多年,岂能让他平安长大,接过政权?这年冬天,王莽就在平帝的酒中下了慢性毒药。平帝饮后,顿时疼痛难熬,卧床不起。而王莽呢,一面欢喜,一面装作愁眉苦脸,并且始终不忘记他是周公再世,学了周公为成王祷告、金滕藏策的榜样,教人写了一篇文章,表示自己愿意代平帝去死。祷告完毕,将祷文装在一个金盒子里,放在平帝皇宫的前殿。他还特意谕示几个主要大臣:这事切不可说出去!大臣哪里会误解他的意思?于是到处传扬,说王莽真是和周公一模一样,皇帝病重,他忧心如焚,特意向天帝祷告,恳请以身代死,这种忠心,真是少有!

到底,毒药比祷文有用。平帝苦撑了几天,终于一命归天。这就又要立新皇帝。王莽挑了谁呢?是宣帝的玄孙刘婴,在可选的人员中年纪最小,才二岁!

大善大伪仅一线之隔

就在这时,有官员向王莽报告,说是武功县的孟通在掏井时,挖到一块白石头,上圆下方(象征天地之象,古人认为天圆地方),上有朱红文字,写着:“告安汉公莽为皇帝。”这就是第一次符命,也就是卖饼王盛等下等人所说的“天书”。大臣们赶紧报告太后,太后说:“这种欺骗天下人的事,不可为!”太保王舜劝太后:“事到如今,已经无可奈何,您也无力阻止了。再说王莽也并不想真做皇帝,只是要摄行皇帝之事,以加重其威权罢了。”老太太也没办法,只好答应。于是下令明年(公元6年)改元为“居摄”,王莽称“摄皇帝”,刘婴为皇太子,暂不即位,号为“孺子”。

从此,符命不断地在全国各地出现,都是命王莽做真皇帝,造符命成了一帮无赖升官发财的捷径。开头所说的那位哀章在长安读书,怎么也读不好,灵机一动,想出造金匮图书的好主意。他的胆子大,把自己的名字直接写在天书上,列为新朝的辅佐大臣之一,居然成功了,一步登天。因为光写一个无人知晓的“哀章”太显眼,又随便捏造了“王兴、王盛”两个讨王莽欢喜的名字。这一来,莫名其妙地把一个看城门的、一个卖饼的带上青云。

王莽即帝位前,派王舜到太后那里去要御玺。老太太王政君这时才大梦初醒,大骂王舜说:“你们父子宗族蒙受汉恩,累世富贵,已经无法报答,怎敢乘人之危,夺取汉家的天下!你们这对兄弟,真是猪狗不食!况且既然是受天命改立新朝,就该自造新玺,又何必讨这不祥的亡国之物!我是汉家老寡妇,要带着这颗御玺一同下棺材,绝不会给你!”王舜见姑妈如此发怒,跪下哀求说:“王莽一定要得到这颗御玺,太后难道能够真的始终不给吗?”老太太想想,也知道这事没有办法,取出御玺,往地上一扔。幸好她年老力衰,只摔坏了一只角。

王莽拿了这御玺,做了十五年皇帝,越搞越乱,终于被绿林军攻入长安杀死。后代诗文中,对王莽一生发感慨的很多。不少人以他为例,说明人心难测。白居易《放言》说: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意思说:周公代成王执政时,曾有流言说他要篡位;王莽篡位以前,人人都认为他谦恭无比,假使这二人当时就死了,谁又知道他们为人的真相呢?这话似乎有些道理,但也不全对。周公因为已经被儒家涂抹得无法辨认,暂且不说;王莽的为人,实际很早就是令人怀疑的。可以这样说:中国的封建道德,具有否定正常人性的倾向,所以越是在道德上表现得超乎常人、令常人仰望不及的人,就越是背离正常的人性,因而其内心中越有可能隐伏着不可告人的东西。这就是大善大伪。

—— 版权声明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