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丨百年建筑:科学会堂1号楼!这样的建筑科学之光你去过吗?

 万宝全书 2021-02-25

科学会堂1号楼——上海现存最大的单体法国文艺复兴式建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百年建筑,感受这跨越世纪的岁月风华!

科学会堂

科学会堂整座建筑的门洞,类型多样,保存完整。北立面入口底部为半圆拱形门洞并饰以贝壳状雕饰,中部为倒圆角矩形窗,顶部有瓶式栏杆及山花,“科学会堂”四个大字便镌刻于此。



北立面入口

南立面底层两侧是悠长的外廊,如今典雅的窗帘装饰着外廊上的落地玻璃,外廊的墙面上悬挂着科学会堂历史性时刻的珍贵照片,记录着科技工作者的辛劳。


底层外廊照片

沿木质楼梯拾级而上,抬头可以观赏由彩绘玻璃镶嵌的弧形花窗。这面彩绘玻璃于1918年由土山湾美术工场制作,图案具象、花枝招展。光线透过玻璃,呈现出瑰丽辉煌的色彩。


一楼大厅楼梯


楼梯平台处的彩绘玻璃


楼梯平台处的彩绘玻璃

二楼大厅由柚木条拼接的弹格式地板走廊,柔软又舒适。二楼南向相连的平台,装置白色栏杆,可凭栏远眺。主体建筑前,建筑物与树林、草地形成了一种与自然的对话。


局部平台照片


建筑历史

科学会堂1号楼始建于1904年,经历数次改扩建从而形成现在的规模,1994年被列入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2019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04年-1926年,1904年始建初期为二层坡屋面建筑,南立面东西对称呈三段式构图。1917年在保留原建筑基础上,向西侧扩建,组成了建筑的主体形象。

1926年-1949年,1926年此建筑改建为学校。1930年在东西两侧扩建二层平屋面建筑,作为学校文体、实验和辅助用房,形成大楼主体规模。


1926年至1930年时期

1949年至今1956年此处被辟为科技工作者的活动场所,并由上海第一任市长陈毅元帅题字“科学会堂”镌刻门首。1958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成立,科学会堂作为市科协的办公和活动场所使用至今。


建筑修缮

2011年科学会堂1号楼进行了整体修缮。为尊重和保护建筑原有结构体系和空间格局,复原了一层大厅、室外平台、外门窗形式、室内空间布局等。在不破坏历史风貌的前提下,植入现代设备、无障碍设施等,规划了展示、接待、会议及办公空间,使建筑成为适应现代办公和学术活动的场所。

一层大型门厅是此次修缮室内部分的重点。木框门扇在门洞封堵拆除后重现,鹅黄与棕红色镶嵌的水磨石地面加上菱形黄铜纹样装饰其中。已遗失的中央吊灯根据原有历史照片重新仿样制作。对所有墙面的实木护壁、浅色粉刷、顶面的天花涂料、装饰吊顶与石膏线条进行了修缮还原,再现大堂原有装饰的质感,使昔日气派熠熠生辉。


修缮后的一层大厅


部分会议厅照片

修缮前,建筑外墙被涂以厚重的米黄色涂料,弱化了原鹅卵石墙面凹凸质感。经过数十次工艺试样及专家现场论证后,最终采取将原卵石取下清洗涂料后,按照原工艺重新制作卵石饰面的施工方案,卵石数量不足的采用同粒径、色彩、配比的卵石补充。


修缮前的北立面


修缮前的南立面


修缮后南立面

作为全国第一个科技工作者之家,现如今的科学会堂又重新恢复了含蓄典雅的风貌,呈现出浓郁的科学文化艺术氛围。


二层大厅


木质楼梯


会客室一角


建筑周边

科学会堂所在的南昌路同样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这里拥有数量众多且不同风格的文物保护建筑,还可以踏访林风眠等人的旧居。

在建党百年之际,想要追寻革命志士的红色足迹,可以去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旧址看看,感受一下那里浓厚的革命色彩。


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旧址

在经过2020年的整体整治后,现在的南昌路焕然一新,修缮保留了原建筑特点,很多文艺小店和独立咖啡店进驻。选择一个阳光舒适的午后,在此处信步闲走,闻着浓郁的咖啡香气,那会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