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不富裕该不该告诉孩子”:所有的自我感动式付出,结局都是吃力不讨好

 碧读好书 2021-02-25

好书像碧玉一般珍贵!

原创文章、新书资讯、必读书单等,伴你成长

文|月月前些天,《奇葩说》的命题又一次上了热搜:家里不富裕,该不该告诉孩子。

在众多辩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黄执中的辩词。黄执中说:“中国家庭最拧巴的一点,就叫当面拒绝沟通,背后默默奉献。”“小时候,不告诉孩子家里穷,好感动;长大后,孩子对父母报喜不报忧,好感动。可是,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谎言?”“其实,父母在对孩子隐瞒家里状况的时候,他其实就是在进入一个剧本,这个剧本叫做《我爱你,我为你默默奉献》的剧本。在这个剧本里他自我感动,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可是,这个行为其实不是爱,甚至不是保护,这种行为是一种攻击行为。”

是啊,中国的父母总是容易给孩子一份“过于沉重的爱”。这份爱,感动了父母自己,却也成为孩子心头一辈子挪不走的石头。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的父母一辈子都在等着孩子感激,而中国的孩子一辈子都在等着父母道歉。因为这种自我感动的爱,孩子承受不起。 01 自我感动的爱,只是一种绑架曾看过一部台湾短片,名叫《茉莉的最后一天》。茉莉的妈妈是一名海归硕士。结婚后,她为了培养孩子,放弃了原本继续深造就能得到的教授职位。为了弥补内心的缺失,她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处处严格要求。孩子稍微不听话,妈妈就怒吼:“要是没生你们,我现在也是个教授。为什么我放着教授不做,在这里受你的气啊!”

女儿关心生病的妈妈,可妈妈却不领情:“你不好好读书,我怎么休息!”

女儿上学快迟到,妈妈拿出打车费,还不忘提醒一句:“这些都是我省吃俭用的,好好念书,不然就不孝啊!”

在妈妈不断的重压和道德绑架之下,女儿茉莉选择了跳楼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影片虽然不长,但却引起了我们的深思。在生活中,我们是否也有过这样“自我感动式”的付出呢?“你一天的补习费我要工作三天才赚得回来,你要不考好,对得起我吗?”“我都是为了你,才不跟你爸离婚的。我过得这么不开心,还不是因为你?”“为了让你学琴,我都几年没买过一件衣服了,你怎么可以不好好学,拿个奖回来?”看看这些为孩子倾尽一切的父母,伟大吗?当然伟大。可是,这样的付出会让孩子快乐吗?未必。当你用牺牲自我的方式为孩子付出,内心难免就会觉得孩子是亏欠自己的。实际上,你是用自己的牺牲感去兑换对方的内疚感,并通过这种内疚感绑架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会被这种沉重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 02 所有自我感动式的付出,都是变相索取沉浸在“自我感动式”付出的人,每一个都会告诉对方,自己是不求回报的。可事实真的如此吗?如果真的不求回报,那么那些自我牺牲的父母们,就不会要求孩子考出优秀的成绩,更不会口口声声把“孝”字挂在嘴边了。事实上,每一个付出了的人,骨子里都是希望回报的。可要命的是,你的付出并不是对方的要求的,而你希望得到的回报,又是对方给不起,或者不想给的。于是,这场自我感动式的付出,就成了一桩“强买强卖”的生意。从此以后:你没有满足我的要求就是你的不对,因为我对你付出那么多;你跟我吵架是你不对、冷战是你不对,消息没有秒回我也是你不对,只因为我对你付出那么多。甚至,只要你对我不够好,所有人就都会指责你,说你辜负了我的一番心意。试问,这样的关系又怎么可能长久呢?人哪,一旦做某件事不是为了自己,心理上觉得自己这么做是为了别人,那么,索取之心就已经产生了,彼此的关系也已经失衡了。所以,所有自我感动式的付出,都是在变相索取。当初付出时有多感动,后期索取就会有多用力,在索取不到时,就会有多受伤,多愤怒。 03 在爱他人之前,先学会爱自己前段时间参加闺蜜聚会,聊起生二胎的话题。闺蜜A问闺蜜B,你各方面条件挺好的,为什么不生呢?闺蜜B笑笑说,因为不想生。闺蜜A就劝她说:“你要是不生二胎,你的大宝多孤单啊。”闺蜜B说:“我知道生二胎的好处有很多。但我觉得生二胎这件事会让我变得不开心。而这种不开心要比生二胎的种种好处更重要。”

她接着说:“我觉得我们不要为了任何人生二胎,因为你在一开始时,就觉得自己被亏欠了。一旦有了这种被亏欠了的想法,那么,将来在带孩子很烦很累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很怨念,就会觉得当初要不是为了你们,我也不会生个二胎来折磨自己。然后把各种负能量带给身边的人。”闺蜜的话让我们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是啊,我们总是想着说为了大宝有人陪伴而去生二宝,可又有谁想过,你的大宝是否需要,又是否能承受得住你这么大的牺牲呢?中国的父母,总是会把孩子放在第一位,而把自己的感受放在最后。殊不知,一个不快乐的妈妈,是永远培养不出一个快乐的孩子的。一个不会爱自己的妈妈,也永远无法很好地爱她的孩子。就像黄执中说的那样:“如果做某件事让你觉得牺牲很大,那就不要去牺牲。开开心心地生活,让自己的幸福感溢出来。这种外溢才是对孩子、对伴侣最好的滋养。”要知道,一段亲密关系中,最舒服的状态应该是,有节制地爱别人,无条件地爱自己。 04 对孩子真正的爱,是成全还记得纪伯伦的那首小诗是这么说的:你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他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望而生的子女。他借你而来,却非因你而来。他与你在一起,却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以爱,却不能给他以思想,因为他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他的身体,却不能庇护他的灵魂,因为他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的梦境也无法到达的明天。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一样,却无法让他变得像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倒退,不会停留在过去。

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按照自己意愿生活的权利。而为人父母,能给予孩子最大的爱,就是成全孩子,让他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可是,有多少父母以自我感动式的爱为名,剥夺了孩子成为自己的权利,要求孩子朝着自己设定的方向发展?因为父母付出很多,所以孩子就必须考一个父母认可的学校,选一个父母满意的工作,找一个父母觉得体面的工作,寻一个父母同意的人结婚……多少父母,拿着自我感动式的付出当筹码,让孩子失去了自我,活生生成为了自己的傀儡。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只能成为不独立的“巨婴”,最终失去对生活的掌控能力。而这,真的是为人父母想看到的吗?所以,希望读完这篇文章的朋友们都能明白:每一份付出,都值得被感恩。但与此同时,每一份付出的施予者与承受者,也应当出于自愿。请停止那种自我感动式的付出。选择爱你的孩子,就让他轻松地翱翔,就去成全他飞翔的梦想。不要用这种沉重的“爱”,去压垮他的翅膀。共勉之。

作者:月月,碧读好书签约作者,一个追求“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佛系妈妈。本文为“碧读好书”原创,好书像碧玉般珍贵!提供原创文章、新书资讯、必读书单等,伴你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