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一个中年人的命题...《奇葩说》—身边的同龄人过得都比我好,我该不该玩命追?

 畅读历史 2021-02-25

能问出这个问题的人,应该已人近中年。

这个问题,让我们感受到他更深一层的疑惑: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吗?

1

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只要还有比对,就永远存在差别,好与不好,是我们个人对差别赋予的主观价值。

我们从尚未出生就开始了与同龄人的对比,直到长大成人,你的羊水少,他的羊水很干净,你出生只有4斤9两,他有6斤多,你的分数没他高,他更爱读书,邻居家的小孩上的是国际幼儿园,别人家的孩子更听话……

这些是什么?你仔细想想,他们其实都是物质方面的对比,即使有人被夸聪明、考试分数高,也只是为了说明他未来可能会挣更多的钱。

现在我们说一个人过的好不好,他的工作好不好,评价标准都只有一个:钱多!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就是我们从小接受到的“教育”。

我们从小听的最多的是什么?

①你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考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钱多的工作);

②你要好好听话,我就给你买玩具;

③爸爸妈妈挣钱很辛苦,不是让你这么花的;

④一天就知道买买买,你知道你今天花了多少钱了吗;

⑤你将来一定要努力,才不会受苦;

......

这个清单可以很长,长长的清单就是在一直告诉我们,人生的目标就是挣钱,舍此无他。

在这种熏陶下长大的中年人,几乎从生下来就在追赶同龄人了,为什么还会问这个问题?如开篇所言,他追累了,疑惑了。

追了半辈子了,还追吗?这辈子是不是就这样了?

钱穆先生在《人生十论》里说,“你向前追求而獲得了某種的滿足,並不能使你的向前停止。停止向前即是生命空虛。人生的終極目標,變成了並不在某種的滿足,而在無限地向前。”

这句话我特别画了线,做了批注,他是在告诉我们,以精神追求为目标,会充实满足;以物质追求为目标,会贪婪,欲壑难填。

所以,你身边的同龄人过的都比你好,你该不该玩命追?

如果你追的是物质欲望,追的是物质生活,那不要追,永远有你追不上的同龄人。

那是人家的人生,你应该有自己的人生。

2

什么是自己的人生?

中国古人很少有为人生问题而感到迷茫的,我们开始迷茫,是从清末,西方文化侵入中国开始的。

西王文化是商业的文化,是物质的文化,他就一直告诉你要成功,要向外追求。市面上流行的各种成功学,大部分源于西方,清一色都是在教你如何挣更多的钱(卡内基成功学?巴菲特投资?);

中国的文化更多是人的文化,他告诉你要修身,要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人,成为一名“君子”,中国教人成功的书籍,无一不是教你从修身开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关于王阳明、曾国藩的书。

西方文化东来的当时,我们看到了对方的坚船利炮,看到了对方的锦衣玉食,似乎他们过的比我们好,我们认为那就是我们未来的追求,

于是,我们决定放弃我们自己的文化,“打倒孔家店”,开始奋起直追。

问题就在这里:我们追的只是一些物质追求,追不上就疑惑,追上之后就是无尽的空虚。

不要追,因为那一时的烜赫也不过是虚影。

要追,就追求自己的人生,在衣食住行之外,在物欲横流之外,去追求那个可以实现自我的人生。

3

我无意于诋毁西方文化,西方文化这么灿烂,一定有他灿烂的理由。

《奇葩说》这一期的辩题,要不要追?完全是在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在问要不要追,我只希望本文可以给读者多一个选择,

要玩命追?还是先问问自己,我们要追的那个生活,是我们想要的吗?

最后,孔子的两段话分享给大家: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End

2021.2.25


上一篇:《人生十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

推荐: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