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学历更重要的

 齐鲁海风 2021-02-25

比学历更重要的

作者:徐俊霞

公司的餐厅装修地富丽堂皇,可是饭菜却难吃地要命,不仅基层员工常发牢骚,几个副总对饭菜也抱怨连连。

老总若在餐厅宴请客户,需要到别的酒店请厨师来帮忙。眼下,请一个好厨师就成了我这个人力资源部部总监的首要任务。

招聘启事在电视台播出后,上门应聘的人络绎不绝,个个拿着初中高技师级别的厨师证书,看上去都有大厨范儿。

有几个人顺利地过了面试关,试工期间却手忙脚乱,三天试工期没结束就被淘汰了。

这天,一位中年男子来公司应聘,手里没有厨师证书,虽然证书并不能说明厨艺高超,我还是有些犹豫,中年人主动要求先试工再做定夺。

餐厅操作间里,他的刀工一气呵成,冷拼热炒有条不紊,我和几个副总看得眼花缭乱,品尝了他做的四菜一汤,老总拍板就是他了。

事后,我从侧面了解到这位名叫杜旭的师傅是位退伍兵,从部队退役后到粮店上班,在粮店主要负责面食、熟食的制作。

前几年粮食系统不景气,他从粮店下岗后先后摆过早点摊,开过家庭餐馆,练就了一手好厨艺,没做过的菜肴尝过一次,就会做,而且会改良,加进自己的元素。

不拘一格降人才,有些人身上天生具备学历以外的东西。

家电部有位部门经理钟信,原来是某品牌家电的区域销售,无论是口才还是销售业绩都很出色,就因为学历低,他的薪资待遇比其他地区的同事低一截,上升空间也远不如那些平级同事。

钟信到我们公司后,不管放在哪个部门都能挑大梁。他写得一手好字,我曾经以为他是哪所名牌大学的高材生,没想到他告诉我,他连初中都没念完。

早年休学后,他做过苦工,做过采购,做得最多的是销售,尽管服务的行业不一样,但市场是相通的。他的工作经验是在实战中一点一滴积累的,当然付出的也是超乎常人的代价。

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业务员到部门经理,钟信一步步走地很扎实。他做业务员的时候为人仗义,从不吃独食,工作中尽量帮助一些业绩差的同事,同事们都愿意和他共事;团购客户对他的评价也很高,夸他做事认真,讲信用,他的回款在销售部是最快最及时的。

升到部门经理后,钟信需要和各家供应商打交道,处理起事情来成熟老练,很多供应商因为有求于他送他现金红包、商场购物卡,他都婉言谢绝,实在拒绝不了,就如数上缴财务。

钟信自知学历低,文化水平有限,所以随身带一本新华字典,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走到哪儿学到哪儿。新华书店、市图书馆和我们公司近在咫尺,他平时最喜欢逛这两个地方。

公司每年在威海和天津有长短期培训,钟信努力争取进修的机会,决策层也非常看重他的潜力和资质,愿意出资培养他。

《北京青年》中,何东一行五人在烟台进行100元生存体验,东西南北四兄弟奔波一天一无所获,连最简单的体力活也没找到,唐娇第一天就找到了酒吧调酒师兼服务生的工作。

四兄弟中间有硕士生,有海归,有本科生,有富二代,在生存体验方面却输给了一个没有学历的酒吧妹。

学生时代,家长和老师教育我们好好学习,考上一所好大学,才能有一份好工作,过上好日子。

从大学步入社会,我们都想成为一名在写字楼里上班的白领,坐在空调房里办公,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我们打心眼里瞧不上那些灰领、蓝领的工作,觉得那些工种太奔波太辛苦。

然而有学历的不一定有能力,有能力的不一定有学习力,更何况僧多粥少,学校培养出来的半成品,高不成低不就,挑挑拣拣,拈轻怕重,大多经不起时间的推敲和市场的检验。

从某种角度来讲,学历制约着我们的职业发展,给我们设置了一道又一道门槛,甚至与心仪的工作失之交臂。这让我们一度认为学历等同于机会,为此我们盲目追求各种学历,各种证书,力求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岂料职场江湖比我们想象中残酷,我们有了高学历高文凭,在能力和学习力方面却严重贫血,并没有如愿以偿走上一条康庄大道。

职场有道,学历只不过是一块敲门砖,进入社会之后,学历的优势逐渐会被弱化,能力和学习力会成为升职加薪的软实力。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这也是“学渣”逆袭“学霸”落后的原因之一。

学历不够,实力来凑。比学历更重要的是一个人持续不断的学习力,学历代表过去,能力决定现在,学习力决胜未来。有实力的不怕没学历,只要你是块货真价实的璞玉,就不愁遇不到唯才是举,唯贤是用的公司和老板。

徐俊霞,媒体撰稿人,笔名:海风,公众号:齐鲁海风(ID:haishangfeng2016),擅长创作亲子、情感、职场故事,作品散见于各大报刊和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