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去小区旁边的车站小吃店给土豆买早餐——楚门嵌糕。 糕店的生意很红火,一家亲一条龙服务,有捏糕头的,有切糕馅的,其中一位三十来岁的女老板一边熟练的包着糕头,一边笑容满面的吆喝着,看着路过的,年轻的,或年长的,不论男女老小,她都能亲切的招呼着,师傅啊,后生啊,姊妹啊,囡儿头,个个听的心花怒放。路过的行人本来就挡不住糕头的魅力,想象那薄而糯的糕皮,那油而不腻的五花肉,还有那棒棒的美味,这不又有女老板如此动听的称呼,自然包一筒尝尝。 我在一旁边等着边听着那动人的称呼,心里不由的呵呵一笑。 老话说:生意人生意嘴,会说话生意好开花。可见生活中“称呼”多重要。 记起同事曾说起的一段经历,她去菜场买菜,买好了菜才发现随声带的雨伞不知落在哪家店。正转身去找找,不远处肉铺店老板在大声的喊着:“老树人,你的雨伞丢了”。那大嗓门整个菜场都能听到,同事一听一愣赶紧不要雨伞冒雨逃离了。其实,那时同事也只有30来岁,这个称呼可是配不起。我想下回那家店的生意,她肯定不光顾了。 还有前几天,带学生去杭绍研学,导游小姑娘一上车就对车里的学生们特别强调:你们得叫我姐姐哦,不能叫阿姨,我会很崩溃的。 我在位置上听着乐着。是呀,这些大学生模样的小姑娘,自然最不爱听“阿姨”这两个字,好像有一种一下子叫老的感觉。 更有一个经典的问路故事,一个城里人来农村寻亲,迷路了,就问路边的一位大爷说“老头,去某某地怎么走,还有多远的行程!”老人瞥了一眼年轻人说“你直着走,还有100丈就到了!”小伙不解问道“人家都说还有多少里路,怎么走你这就改成丈了!”老人说“你不按礼来,我们这就按丈算!” 小伙一脸茫然,回到家才明白原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靠尊重与礼貌来获取的! 一声亲切、到位地称呼,给别人带来尊重,给自己带来方便,带来帮助。反之,给别人带来不快,自己带来麻烦。 从小,我的母亲曾多少次地叮嘱我:叫人不亏本,舌头打个滚。说话要嘴巴甜,称呼人要正确。 是啊,生活中的称呼看似简单,其实也是一门艺术。人与人的交往中,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这“称呼”远不是呼得上口,唤得人应的称谓那么简单。 |
|
来自: 桥妈hegt3ib2lo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