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道、佛、基督教、伊斯兰教的精彩大比拼,非常经典

 Loading69 2021-02-25
天下纷乱,如何化解?

儒家要人努力,进取,打拼,学会做人,搞好人际关系,知礼义廉耻,懂孝悌忠信,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做圣人和君子,做英雄好汉,建功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都是高大上的追求,好是好,但是,打拼久了,心会累,累了怎么办?有奋斗就有成功和失败,失败了怎么办?如何对待失败?儒家很少讲,儒家不太关注失败,只是一味鼓励人奋斗,这就是儒家的缺陷,儒家不能解决心累和失败问题。人失败了,就会痛苦,太痛苦,想不通,就会自杀?

进而儒退而道,儒家是进取的哲学,道家则是退守的哲学。于是这个时候,道家登场了。道家说,心累不要紧,失败了也不可怕,要学会看淡、看开、大度、豁达、清净无为、顺其自然、知足常乐、逍遥自在,不要太刻意、太执着,自己给自己添堵。但是道家也有缺陷,道家教人看淡看开,可是看淡看开了,想通了,意志消沉了,就可能懒得付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就会下岗失业,就会挨饿,道家解决了心累和失败问题,但是不能解决挨饿、身无分文、一事无成的问题,所以信道家也会痛苦,也会自杀?

怎么办?于是,佛家现身了,佛家是解决心理问题和生老病死问题的。心理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欲望太多,所以要戒欲,要六根清净,看破红尘,看空一切,看穿,看透,放下,解脱,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就不会痛苦,也不用怕死,生老病死是轮回,要淡定,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万一死来临,死就死,了结此生痛苦,早死早投胎,重新做人。所以人老了,要多看佛家,正确面对生死。只是佛家也有缺陷,佛家主要解决心理问题和生老病死问题,可挨饿、身无分文、一事无成的问题依然解决不了,需要儒家帮忙。当然,现在许多寺庙也收费甚至敛财,这是有违佛法的,这个问题不属本文讨论的范围。

儒家讲的是中庸之道,仁爱天下,叫人做好人、守本分,读书识字,知书识礼,在道德的基础上再给自己加上一些条条框框,约束自己,把自己变成一个令人敬佩的君子或圣人。

然后,道教登场,说你有了仁义礼智信,能知书识礼,也知道修身养性,智慧有了,应该进一步做神仙,做神仙多好啊,无烦恼,乐逍遥。道教讲的是清净无为,修道成仙,得道升天,长生不老。

后来,佛来了,佛说:看书识字也好,做神仙也好,都要轮回,走不出六道,不如跟我走出六道,去它界生活,它界无生老病死和痛苦,是极乐世界,无轮回,可以永生。佛教讲的是众生平等,众生皆可成佛,超脱轮回,成就佛果。

其实,儒佛道都有缺陷,都只能解决人生中一方面的问题。不过,儒佛道都没有教人自杀,都没有要人一死了之,都是要人好好活着,只是活法不同而已。

东土文化需要儒佛道三家联手,才能搞定人生一切问题。那么,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文化,是怎么解决人生问题的呢?西方只有基督教,阿拉伯也只有伊斯兰教,就凭一家一教,能解决所有问题吗?他们有没有缺陷呢?

没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只有一个全能的神,基督教的神是上帝--耶稣基督,伊斯兰教的神是安拉。任何需要解决的人生问题,只需要请求神帮忙,就可以搞定。怎么请动神呢?很简单,就是必须信仰上帝耶稣或者真主安拉,相信他们,爱他们,按照他们的约定(旧约、新约、摩西十诫等)和旨意去做,不要干坏事,忏悔,赎罪,他们就会拯救你,帮你搞定一切。呵呵,真诗意!

儒家相当于小学,道教相当于中学,佛教相当于大学。

儒家:是站在世俗的道德制高点。并不是真正的宗教,它更近似于一种道德准则,类似于我们小时候学的思想品德课,通俗易懂。

道教:是站在神的道德制高点,但神灵总是放弃不了自我,限于六道轮回之中。

佛教:是站在六道以外(他届)的制高点,放弃我执,心中熄灭了贪嗔痴,自然脱离了六道轮回。佛法没别的,“放下”而已。放下的妄想和执著越多,境界越高。放下,是心里放下,是一个良好的心态,事还是照常做;放下,是为了更好地担当;空,不是空无一物,而是把消极因素都放下。

儒家教人做人也好,努力奋斗也好,获得的都是世俗的名利,是世俗利益之争。然而,滚滚红尘中,争与不争,都是纠结,都是矛盾。儒家是进取的哲学,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是属于年轻人的哲学。

道家教人看淡、看开的恰巧是世俗的功名利禄,境界要高。当你年纪大了,退休了,你才知道,功名利禄是浮云,知足常乐,回归自然,颐养天年,健身、养生、长寿才是生命之道。

佛家则要人放弃一切世俗的欲望,熄灭一切贪嗔痴,境界最高。当一个人七老八十,接近死亡的时候,他才知道,一切世俗功名利禄是多么的无足挂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归宿,那就是老去,变成一呸黄土。

有粮千担,也是一日三餐;

有钱万贯,也是黑白一天;

洋房十座,也是睡榻一间;

宝车百乘,也是有愁有烦;

高官厚禄,也是每天上班;

妻妾成群,也是一夜之欢;

山珍海味,也是一副肚腩;

荣华富贵,也是过眼云烟;

弟子问师傅:您能说说人类的奇怪之处吗?答:他们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他们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想用金钱恢复健康;他们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现在的幸福,因此,他们既不活在当下,也不活在未来;他们活着仿佛从来不会死亡;临死前又仿佛他们从未活过。

在对待功名利禄上,道家在儒家和佛家之间,比较折中,清静无为、知足常乐、顺其自然,既不像儒家那么世俗、市侩、势利、志在必得,也不像佛教那么消极、避世、万念皆空。

佛家讲“超世”,

道家讲“出世”,

儒家讲“入世”。

佛家重心理,

道家重生理,

儒家重做人。

以佛修心,

以道修身,

以儒治世。

儒家主要是在读书人中进行教育。主要通过学校教育来传布教义和思想,所以儒家弟子往往是“书生”。他们不像道家的隐逸,也不像佛家那么普渡众生。

儒家是一种入世精神,要干预,要参与,要认真,要投入;倡导进取的人生,奋斗的人生,拼搏的人生,竞争的人生。

道家是一种出世精神,要超然通达,要放下、要淡然,追求的是脱离凡世间的困扰和诱惑,寻找寂静清幽之所,静心修行而达到高超的境界。

佛家重出世,也讲入世:出世即遁入空门、清心寡欲、万念皆空;入世即步入烦世、宣扬佛法、弘扬文化。

人生的最高境界,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儒家讲天理、道家讲论道、佛家讲如法。

儒家讲入世、道家讲出世、佛家讲救世。

儒家讲天命、道家讲自然、佛家讲解脱。

儒家如小学、道家如中学、佛家如大学。

儒家如粮店、道家如药店、佛家如百货商店(南怀瑾言)

儒家求君子、道家求逍遥、佛家求自在。

儒家弃小人、道家弃造作、佛家弃烦恼。

儒家表现于礼、道家表现于真、佛家表现于戒。

儒家执于境、道家执于心、佛家心境双亡。

儒家以人为本位:采取的路线是从政治上改革。要从人的角度来设想,所以肯定我们要尊重及帮助别人,让人类社会可以永续发展;

道家超越人类本位: 道家认为,在乱世里没有人可以幸免,想活下去,必须改变思维模式,首先必须顺其自然,尽量避免人为的造作,要从整个宇宙来看一切。

儒家刚健、有为、进取、入世的精神表现得比较突出;

道家则偏重于柔顺、无为、退守、潜隐的精神。

儒家直面现实社会,力求探索一条改造客观世界的道路,即便是个人的修身养性,最终也是为了治国平天下;

道家面对残酷的现实,深入到人的心灵深处,从自然中寻找一条自我拯救的人生道路。

马云:

中国真正有理想领导力的是道家文化;

儒家思想是我们加强管理最好的东西;

佛家思想是让你学会做人,因为领导力很强、管理能力很强的人身上一定有毒,有毒需要佛家思想的空把它化了。

儒教:仁义礼智信,不用解释,最容易理解。

道教:讲究道法自然。无为,故无所不为;无争,故无所不争。

佛教:讲究慈悲,消除痛苦。苦,集,灭,道。佛教认为人生是充满痛苦的,修行的最终目的就是超脱,消除痛苦;劝导人们行善。

基督教: 人一出生就是有罪的,只有信仰耶和华才能得到救赎。

佛教:管我屁事。佛教说,生老病死皆是造化,让自己六根清净,大脑一片空白,啥也不想,啥也不管,这不就是管我P事。

道教:管你屁事。道教说,天下万物皆是道。管你做了什么了不得的事,你也出不了天道。天塌了地陷了,该干嘛还接着干嘛去,这不就是管你P事。

基督:你是我的各种蛋疼。基督教说,你惹了祸,我来买单,只要你信我、爱我,我来帮你,拯救你。这不就是说你是我的各种蛋疼吗?

1)基督教教人行善,让我们信奉耶稣基督是救世主,是天父的儿子,并且让我们效法他,总之是一个爱字。

     佛教是信佛祖,也是教人行善,若像拜偶像那样求菩萨保佑升官发财什么的也就偏离了正道,不管你信什么教,总之要行善,要修德。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些话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

2)基督教靠上帝来努力赎罪,“耶稣是救世主” “信仰也是即可得救”;

     佛教靠人自己修行:“度人自度,救人自救”。

3)基督教的信众要信仰耶稣,赦罪得救,最终靠上帝的拯救才能得救,经过上帝的最后审判才能上天堂。

     而佛教的信众则完全靠自己的修行才能实现涅磐,甚至佛也不帮不了,完全靠自己。

4)基督教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凡是不信仰上帝的都是异教徒。

     佛教基本上对不信佛教的人,一直保持良好的关系。

5)基督教的宗教哲学吸收了希腊哲学并进行改造。

     佛教的宗教哲学是土生土长的唯实论哲学。

6)基督教产生的基础是犹太教,犹太教的教义《旧约》成为基督教教义的一个部分。

     佛教产生于婆罗门教,释迦牟尼对婆罗门教的教义做了根本性的改造,甚至在一些原则性教义上,与婆罗门教完全相反。

要比的话,佛法象是智者,基督教像村夫

1. 基督教有人兽之别,基督教的爱狭小,只爱人,而不爱禽兽;

    佛教看众生平等、不杀生。

2. 基督教是博爱、爱天下所有的人;

    佛教是慈悲,慈悲为怀、普渡众生。

3. 佛教是公元前700年左右创立的;

    基督教是公元30年创立的(公元元年12月24 耶苏诞生)

4. 基督教中的道理是有理有句(《圣经》是一个个小故事) ;

    佛教是博大精深,佛法无边,佛教中的道理凭自己去“顿悟”,透过现象看本质。所以是“学佛的多如牛毛成佛的少如牛角”,佛教的哲学水平相当高。佛教就像杯水,里面有很多智慧,教人去思考,但人们去崇拜水和杯子,却忘记了去寻找这一切的源头,以至演死在这杯水中。

5. 基督教是神创世说,上帝创造了世界和人类;

   而佛教的世界观认为,世界万物不论物质与精神都是缘起的,是内外各种因缘暂时的存在,没有恒常不变。“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是佛教的三个根本法印。

6.两者都是教人从善,基督教没有什么深奥的东西;

  佛教是三大宗教中最深奥的,充满了智慧,它真的可以净化心灵,改恶从善的作用。

7. 基督教的道理越学越明白,越学越明白,越学越真实;

   佛教的理论越学越深莫测,越学越玄。

8.佛教徒一般不开杀戒;

  基督教徒往往到处侵略。

真理

基督教自称是“唯一真理”,耶稣更是自称“我就是道路,我就是真理”。

在佛家看来,人们到达解脱彼岸的道路并不是唯一的,而是很多很多。一个哲学家说:法西斯的本质就是坚持唯一真理,只在自己手里。

信和行

基督教首先强调的是“信”。信的人上天堂得永生,不信的下地狱,基督教虽然也讲“行”,但是,“行”是次要的。

佛家强调的是行,修行修行。

崇拜和平等

基督教的信徒们必须拜倒在一个绝对权威之下,即耶和华/耶稣。

在佛家看来,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人的生命本质和佛是一样的,人和佛其实是平等的。

基督教看人生是乐观的;佛教看人生是痛苦烦恼的。

基督教劝人信耶稣,出发点是赦罪得救;佛教劝人信佛修行,出发点是离苦得乐。

基督教有救恩;佛教讲因果。

基督教的究竟是永生;佛教的归宿是涅盘。

基督教有上帝;佛教拜多神,或无神。

督教得救的凭据是圣灵内驻:佛教则没有。

基督教最强调的是“爱”,而且它的本质就是“爱”;佛教则追求精神的超越。  

基督教的理论是朴素的,形式是简洁的;佛教从内容到形式都比较玄虚。

1.西方人进教堂是为了忏悔,是求上帝赎罪,是为了解脱精神上的苦难;

   中国人进庙宇是为了行贿,贿赂神灵保佑,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苦难;

2.西方的上帝一直在拯救众生,在受苦,

   中国的神一直在接受供奉和香火,在享受;

3.西方的上帝只需站着拜,

   中国的神则要跪着拜;神与人不平等。

4.西方人终身信仰唯一的上帝,

   中国人要么不信神要么信多神或临时抱佛脚。

道家是黑白交融(太极),

儒家是黑白之间(中庸),

佛家是无黑无白,四大皆空,什么也没有,无、空。

基督教文化是非黑即白(二元对立),

伊斯兰文化只有唯一,没有黑白之分。

儒家讲修;

道家讲道;

佛教讲悟;

基督教讲救赎。

儒家靠修德;

道家靠修身;

佛家靠修心;

基督教靠修;

伊斯兰靠修功。

儒家看重,看好,看准;

道家看淡,看开,看轻;

佛教看穿,看破,看透;

基督教看懂,看天,看神;

共同点:

(一)信奉来世幸福、以及善恶有报。

(二)信仰全能的神灵。

(三)爱的精神。在各大宗教的教义中,普遍流露出博爱、仁爱等精神,当然其范围更多的是限制在同类教徒之间。

儒佛道文化: 

1、重变通

变动—联系

2、重人生

儒家之真性:个体—家庭—社会

道家之飘逸:精神—宇宙

佛教之超越:轮回—涅槃

3、重践履:

知行合一;

4、重道德

中国古代哲学的本质是道德哲学。这也是知识论、宗教不发达的原因。

5、重和谐:天人合一,中庸

6、重直觉

轻逻辑重感悟,少体系多片段。

一切的宗教都是使人向善,以心性的修为根本,以解决生死问题为归宿。

都要求克制人的感官欲望,主张人不要被身体本能牵制和奴役。三教都把心静定为人生的追求,一切的说教和修行都是为了使人达到心灵的宁静。都是叫人多做好事,多行善。

罗素说:“多种宗教中,我所赞成的是佛教。” “历史上所有宗教中,我对佛教最具好感,尤其是它初级的形式,含有最少压迫性的因素。” “我觉得不论是智慧还是人格……佛陀都超过耶稣。”

顺便补充几句墨家:

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墨家,要求非攻,兼爱,节用,节葬,崇尚身体力行,艰苦劳动,都体现知识工匠的朴素价值观。以低层百姓为基础,走和平发展、勤劳致富、科技兴国的道路。墨家侠义,为了崇高的理想而不计个人得失,坚定站在底层百姓一边,以弱胜强,以侠制暴。

墨家是共产主义、科学主义。

道家是自由主义、浪漫主义。

佛家是唯心主义。

法家是法治主义。

儒家是保守主义,是以维护等级制度的仁为核心的礼治。

专制统治者通常选用儒法并用,墨家的兼爱,反战,走和平发展道路,不符合搞丛林法则、穷兵黩武路线的统治阶级的需要。

无论是循规蹈矩的儒生,还是浪漫超然的道者,都不过是求得一己的安宁和自我形象的完善,惟墨子能够真正摆脱各种社会势力的纠缠和引诱,从力学、光学、几何学、逻辑学等广泛的知识领域去把握生命本来的含义,认知世界的真相,从而形成寻求真知、注重实践、自励自强的可贵的品格。

以上内容,部分是自己的,部分来自于网络。

延伸阅读

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髓

一、文化主旨

儒家文化:进取文化。

道家文化:规律文化。

佛家文化:奉献文化。

二、做人标准

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

道家文化:领悟道、修养德、求自 然、守本分、淡名利。

佛家文化:诸恶莫做、众善奉行、遵 守十戒、心灵安定、运用 智慧。

三、人生观

儒家文化: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道家文化:顺其自然、自我完善。

佛家文化:慈爱众生、无私奉献。

四、世界观

儒家文化:世界是展现才华的舞台。

道家文化: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境界。

佛家文化:相由心生,世界就在自己心中;一念之差,便可创 造地狱、极乐。

五、价值观

儒家文化: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道家文化:以完善的自我带动和谐的社会。

佛家文化:在为他人献爱心、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六、哲学倾向

儒家文化:入世哲学。

道家文化:出世哲学。

佛家文化: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

七、物质食粮对精神食粮的比喻:

儒家文化:主食(如米饭、馒头等),不吃就会饿。

道家文化:副食(如各种炒菜、汤羹等),不吃没滋味。

佛家文化:水果(如:苹果、香蕉等),不吃不甜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