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怪谈(七)光遇(下)
文//谢强(北京延庆)
恭亲王奕炘闻听此言,顿时如五雷轰顶一般,大脑一片空白。奕炘跌跌撞撞地跑到了慧敏郡主的房间,只见女儿已被人从房梁上解了下来,平放在床上。奕炘用手探了下女儿的口鼻,发现女儿已无气息。再摸了摸手腕,已无脉搏。慧敏郡主的确死了! “哎呀!我的女儿啊!”奕炘和闻讯赶来的嫡福晋瓜尔佳氏哭得死去活来,奕炘怪叫了一声,痛得昏死了过去。家人赶紧搀住王爷,又是掐人中,又是抚前胸。过了好一阵子,奕炘才明白了过来。看到女儿的遗体,奕炘心痛欲裂,不住地捶胸顿足,心里追悔莫及。还是胡总管提醒:趁事情还未传扬出去,赶紧把慧敏郡主的遗体装进棺材里,把丧事办了,对外则宣称是王府的一个先生死了。奕炘命人把放在库房里的棺材抬了出来。这棺材由千年檀香木制成,通体金黄,似天然雕琢一般,散发出阵阵幽香。据说,将遗体放在棺材里,可保千年不朽。这个棺材本来是奕炘留给自己的,想不到家中突遭变故,白发人送黑发人。奕炘忍着悲恸,命人盛殓后,将棺椁放到了院中央。按照当时的习俗,有人故去,需要在院中停放七天七夜,方可入土为安。王府内高扎灵棚,悬挂祭幛挽联,还请了一百多名和尚念经超度。一切事情办置妥当后,恭亲王奕炘想起了纳兰文渊这个人,要不是他,小女儿也不会死。为了给小女儿报仇,恭亲王奕炘串联了几位大臣,捏造了三宗大罪,参了纳兰文渊家一本。奏章到了慈禧太后那里,慈禧太后大怒,本想处死纳兰文渊一家,但念其曾有过战功,故免去纳兰文渊家族死罪,全家发配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宁古塔地处北方边陲,环境极其恶劣,人到了那里九死一生。后来,听说纳兰文渊在发配的路上身染重疾,结果无药可治,最后病死了,草草掩埋了。恭亲王奕炘收拾了纳兰文渊一家,心里稍微好受点。但难掩心中悲恸,每天仍旧以泪洗面。他没想到的是,就在慧敏郡主去世的第三天,王府中突然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事情!第三天夜里,在灵堂内守灵的人,忽然听到棺材内有窸窸窣窣的响动,同时,灵堂内的蜡烛变得忽明忽暗,和尚念经敲的木鱼也跟着嗡嗡嗡地响了起来!守灵人连同超度的和尚顿时吃了一惊。正在他们纳闷的时候,那个棺材突然飘了起来,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里面不时传来慧敏郡主嘤嘤的哭声。守灵人吓得面如土色,大喊一声“诈尸了!”便四散而逃。恭亲王奕炘接到奏报后急忙来到灵堂内,亲眼目睹了一切。奕炘颤抖地问:“霞儿,是你回来了吗?”那个棺材仿佛有人控制了似的,没理会奕炘的话,继续在半空中飘着,十几个家丁上前按都按不住!直到天亮时,灵堂才恢复了平静。奕炘被下人扶进屋中,坐在太师椅上,冷汗直流。他自知做了亏心事,所以女儿的亡魂作祟,怨恨他。一连两日,王府被搅得人心惶惶,人们谈鬼色变,谁也不敢去守灵,唯恐避之不及。奕炘这两天被折腾得也没睡好,面色蜡黄,两眼肿得跟灯泡似的,整个人也没了精神。正在他焦虑不安的时候,下人忽然禀报,说王府门外来了一个道士,称王府中阴气重,似有亡魂作祟,他有办法可以化解。奕炘忙下令把道士请了进来。下人把道士请进屋中,奕炘上下打量了一下面前这位道士,只见他中等身材,白发高挽,头戴九梁道冠,竹簪别顶,身穿八卦衣,足下白袜云鞋。面若满月,目若朗星,高鼻梁、红嘴唇,颌下一部银髯,称得上发似山头雪,髯赛九秋霜,一派仙风道骨!见了王爷,那位道士口诵佛号:“无量天尊,贫道起首了。王爷,经过府外时,贫道见府中阴气环绕,又见您面色晦暗,定是府中有冤魂作祟。”奕炘鼻子一酸,眼泪差点又掉下来,说:“实不相瞒,是小女刚刚过世,只因她心怀怨恨,所以她的鬼魂不肯离开。”道士说:“王爷,有因就有果,令嫒冤魂不散其中必有隐情,还请王爷不要隐瞒。”奕炘见瞒不过去了,叹了口气,就把纳兰文渊和小女儿的事情向道士讲述了一遍。听罢,道士叹了一口气说:“所谓世间万般苦,唯有情最苦。令嫒因礼教束缚,被情所困,一时想不开寻了短见,其根源就是这万恶的封建礼教。倘若根源不改,日后不知会有多少少男少女遭其迫害。”奕炘说:“不瞒道长,其实我从心里并不反对男女自由恋爱,但此事若传扬出去,好说不好听啊,我也怕被世人的唾沫给淹死啊!”奕炘问:“可惜木已成舟,悔之晚矣,道长有什么法子化解一下吗?”恭亲王奕炘带着道士来到了慧敏郡主的灵堂内。道士环顾了一下四周说:“灵堂布置并无不妥之处,症结可能出在棺材里,请王爷开棺让贫道观看。”那时候,最忌讳开棺材。可奕炘别无他法,只得硬着头皮命人把棺材盖打开。棺材盖打开后,众人往里观瞧,只见慧敏郡主的遗体肤色白皙,毫无干瘪的样子,完全不像已死之人,只是双眼圆睁,甚是吓人。道士见了后,扭头跟王爷说:“小姐这是心愿未了,一定是落下了什么东西,这才死不瞑目。”奕炘想了想,摇摇头说:“女儿的心爱之物都放进棺材里了,没有落下的了。”奕炘顿时明白了,“原来如此!那封信放在书房中,我马上取过来!”恭亲王奕炘火急火燎地取回了信,交到了道士的手中,道士将信折好后放到了慧敏郡主的手中,只见慧敏郡主的眼睛,慢慢地闭上了。道士跟王爷说:“现在可以把棺材盖上了。”然后,道士拿出一张黄纸,又命人取了朱笔来,在黄纸上写下了“纳兰文公亲鉴”,落款写上“爱新觉罗慧敏”,然后把黄纸贴在棺材正前方。奇怪的是,黄纸刚贴上,转眼就掉了下来。道士以为没粘住,拿起来又重新粘上,结果又掉了下来。反复粘贴了三次,都没能将黄纸贴住。道士想了一下说:“我明白了,问题出在这里。”道士重新拿出一张黄纸,然后在上面写下“纳兰文公亲鉴”,落款写上“纳兰丽霞”,再把黄纸贴上后,黄纸稳稳地贴在了上面。道士摆摆手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啊,此事天机不可泄露。”然后,道士在王爷的耳边耳语了几句,就告辞了。经过道士一番操作后,王府内再无灵异现象发生。到了第七天,恭亲王奕炘按照道士临走前留下的话,将棺材秘密送至京西北某地区,找了块风水宝地埋了。纳兰文渊在发配宁古塔的路上感染了寒热病,这种病很厉害,人感染后九死一生。押运官兵担心纳兰文渊把病传染给其他人,就把他丢弃在路上。后来,有两个西方传教士无意间救下了纳兰文渊,给其服用了一种名为金鸡纳霜的西药,才把纳兰文渊给救活过来。辛亥革命后,很多满族人都改了姓,为逃避追查,纳兰文渊改姓叫司马文渊,过起了隐姓埋名的生活。一晃半个世纪过去了,想不到在怀安县慈宁镇发现了慧敏郡主的墓。至此,一段埋藏半个世纪的秘密才得以见天日。司马文渊老先生执意要跟着考古队,前去怀安县慈宁镇慧敏郡主的墓葬处。考古队长拗不过,只得同意了。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考古队和司马文渊老先生回到了慧敏郡主的墓葬处。在考古队长的指引下,司马文渊老先生见到了盛殓慧敏郡主的棺椁,顿时老泪纵横,哽咽地说:“丽霞,为夫我……来看你了。”在场的人无不泪目。司马文渊老先生边流泪边走到棺材前,深情地抚摸着棺椁。当看到贴在棺材前的那张黄纸时,司马文渊用手捏住黄纸一角,轻轻一揭,那张粘贴牢固的黄纸竟然被揭了下来!就在大家驻足观看的时候,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只见那个棺材忽然开始发光,变得越来越亮,散发出刺眼的光线。紧接着,棺材盖慢慢飞了起来,从棺材里飘出了一个女子。这女子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浮在半空中,缓缓地落到司马文渊老先生的面前,睁开了眼睛。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可是空气中仿佛有什么无形的东西一样,把人牢牢地控制住了,动弹不得。只有司马文渊没受影响。看着眼前的女子,司马文渊老先生动情地说:“半个世纪了,丽霞,终于找到你了!我想你想得好苦啊!”慧敏郡主眨了眨眼,莞尔一笑,然后飘到了司马文渊的面前,将嘴唇轻轻地吻了上去。当他再睁开眼睛时,发现慧敏郡主的光芒在渐渐减弱。司马文渊老先生伸出双手,想把慧敏郡主留住,只是,慧敏郡主已化作尘埃,慢慢地消失在空气中……那口千年檀木制成的棺材,也随着慧敏郡主的离去,幻化成一缕尘埃,消失在空气中。一切都结束了,仿佛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待司马文渊老先生回过神来,发现手中多了一张信纸。把信纸打开后,司马文渊老先生的眼睛顿时模糊了。这正是当初慧敏郡主写给自己的情诗,信纸上的字迹清晰可见:两天后,在怀安县的一个家里,有个女孩呱呱降生。这个女孩长得眉清目秀,很讨人喜欢,丈夫和妻子商量了一下,给孩子起了个名字,叫叶丽霞……注:①本段摘自歌曲《天各一方》,作者很喜欢,觉得这首歌词放在结尾再合适不过了,冒昧地引用了,还请词作者谅解。
编审:宋光平 作者:谢强,笔名:司马文渊, 北京市延庆区人,大专学历,电脑工程师,自幼喜爱文学,语言风格幽默风趣,从事其他行业多年仍坚持写作,作品多见网络,曾在《延庆报》上发表过文章,现就职于土豆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