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泉收藏夜话(19)

 zhaok1703 2021-02-25

一罐“生坑红锈窖藏钱币”的故事(中3)

一枚生坑红锈的“大定通宝”背“当十”


      《食货志》是古代历史典籍专门记载“货币史”的部分,而《金史.食货志》是目前所知,唯一记载金代“货币史”的历史典籍,虽然它记载的金代货币只有四种“正隆通宝”、“大定通宝”小平钱,折十篆书“泰和重宝”钱和“承安宝货”银铤等四种金代货币,但是仔细研读这部著作,对于我们这些金代钱币的收藏爱好者来说,仍然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
如“金初用辽、宋旧钱,天会末,虽刘豫「阜昌元宝」、「阜昌重宝」亦用之。”,这句话虽然简单,说明了金代初年,金代并没有铸造货币,而是使用“辽、宋旧钱”和刘豫铸造的伪齐货币。
又如“海陵庶人贞元二年迁都之后,户部尚书蔡松年复钞引法,遂制交钞,与钱并用。”,这句话,说明了在金代,主要的货币形式是“交钞”(纸钞)。
又如“正隆二年,历四十余岁,始议鼓铸。……,三年二月,中都置钱监二,东曰宝源,西曰宝丰。京兆置监一。曰利用。三监铸钱,文曰“正隆通宝”,轻重如宋小平钱,而肉好字文峻整过之,与旧钱通用。”
这句话,说明了金代第一次铸造铜质货币是“正隆通宝”小平钱,“轻重如宋小平钱,而肉好字文峻整过之,与旧钱通用。”。
笔者之所以将“货币”与“钱币”区分开来,原因是在东北金源之地出土的许多“出谱钱币”,可能不是“货币”,而是“改元更铸”制度下,象征性铸造的就有纪念性意义的钱币,类似今天的纪念币,而不是流通货币。
熟知内情的钱币收藏爱好者,都知道,在东北出土的窖藏钱币中,很少发现当年宋徽宗铸造的折十“大观通宝”,而折十的“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可以说着比比皆是,成为出土量最多的北宋钱币。
而折十“大观通宝”通常是以罐藏形式出现,而多与折十“泰和重宝”共存。
而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也可以得到解释。“初,新钱(大定通宝小平钱)之未行也,以宋大观钱作当五用之。”

上面是东北出土的薄锈“大观通宝”折十钱。
上面是折十“大观通宝”铁母。
在《金史.食货志》中,“大观通宝”与折十篆书“泰和重宝”钱是金代政府明确规定币值的铜钱(金属货币),而折十“崇宁钱”就不再其列,根据考古发现金代罐藏钱币中“钱串”,折十“崇宁钱”只是作为折二钱使用。
另外一个例证是在京郊大房山金陵故地,在金世宗的陵墓附近发现两个钱币陪葬坑,一个是普通窖藏,出土钱币2255枚,其中有折十“崇宁通宝”、“崇宁重宝”钱,也有“正隆元宝”、“大定通宝”小平钱,
唯独没有折十“大观通宝”钱,另外出土一罐“泰和重宝”钱,显然是金章宗祭祀祖父之用!
由此可见,金世宗确有铸造虚值大钱的想法,而明令固定“大观通宝”钱为“当五”虚值大钱,就是一个预兆。可能是金世宗铸造大量的“大定通宝”小平钱,加之强行实行限钱令,推行纸钞,使得铜钱的缺少危机得以缓解,没有真正的铸造大定虚值大钱,而到了其孙,金章宗时代,这一缺少铜质流通货币的形式越发严重,最后发行了“承安宝货”银质货币,以失败告终,不得不发行当十的虚值大钱“泰和重宝”。
在这罐“生坑红锈”钱币中有一枚“大定通宝”背“折十”钱:
其直径、重量与折十“大观通宝”钱相差无几:
笔者认为这枚钱币是金世宗准备铸造“大定通宝”折十虚值大钱的试制品或样钱。
下面是这枚“大定通宝”背“折十”钱与两枚“大定通宝”小平钱的对比图。
有人认为这枚生坑红锈“大定通宝”背“折十”钱的钱文写法与小平钱写法不同,必为赝品。
其实这种钱币应该是铸造在金世宗初年,而“大定通宝”小平钱铸造于“大定十八年”。
笔者还收藏有一枚“大定通宝”背“当五”钱:
其钱文、直径与折十钱差不多,也是出自信州。
其实“大定通宝”折十类大钱,在东北窖藏钱币中早有发现,下面是一种细缘“大定通宝”钱:
这种钱币与折十“阜昌通宝”曾经被传统钱币收藏界一同被称为“赝品”,而恰恰这两种钱币的东北窖藏钱币中有明确的发现记录。
下面是东北吉林信州遗址附近,农民的田间劳作时候捡拾到的一枚折十“大定通宝”背“申酉”钱:
还有折十“大定重宝”钱:
在百多年钱。此种钱币已经被儒学大师,著名的金石专家罗振玉老前辈收藏!
发布于 02-20
打开美篇,查看更多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