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在民间被美化成民族英雄,历史上,却是一个误国误民的罪人

 tyxyj 2021-02-25

在中国历史上,不乏野史、演义、评书这类文学形式的存在。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这些文学为他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娱乐和消遣,成为他们茶余饭后的主要谈资。

相比于正史,野史、演义、评书等的客观真实性不强,富有娱乐性,无论是对于当时的政客文人,还是现在的史学研究者,这些都还是不足以上台面的东西。

但正是因为当时社会整体的文化程度不高,老百姓的生活需要娱乐消遣,或是书中人物曾经真实的要求,代代流传,才让民间文学有了产生的理由和发展的空间。毕竟就算内容再天花乱坠,也不会有人刻意去考察其真实性。

同时民间文学也并非一无是处,它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现在的历史学者还原了相对真实的社会环境,解析普通百姓的心理,对正史进行部分补充。

翻阅这些民间文学作品,常常出现的是神怪妖魔的形象,如《西游记》、《聊斋志异》;或是各种“英雄”的形象,如与自然斗争的《愚公移山》、草根农民起义的《水浒传》。“英雄”形象的大量涌现,反映出普通百姓对于英雄的渴求。

秦政的暴虐,有了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更有高祖斩白蛇建立西汉政权。司马炎结束三国纷乱的局面,建立西晋,天下有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时间。

诚如《三国演义》开篇所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老百姓向往和平,那必定要有“英雄”来实现这和平,因此“英雄”形象在民间文学中不断诞生。老百姓把听来的故事加以美化,再通过评书等流传出去。

可有这样的一个人,他在民间被美化成民族英雄,但在历史上,却是一个误国误民的罪人。他,就是北宋武将,呼延庆。

呼延庆

谁是呼延庆

在民间文学作品中,呼延庆是北宋开国名将呼延赞之后,生活于北宋仁宗至徽宗时期。其家族曾因太师庞吉陷害而惨遭灭门之灾,家族上下三百余口埋在一处,筑成一座巨大的“肉丘坟”,只有呼延守用、呼延守信两兄弟成功逃脱,而呼延庆就是呼延守用的儿子。

呼延庆和自己的几个同族兄弟,与孟强、杨文广等人义结金兰,在包拯、寇准等爱国忠臣的支持下,与奸党展开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被封为忠孝王。

如此看来呼延庆的确是一个英勇的民族英雄。他在清代的民族文学作品中时常出现,在百姓中拥有极高的人气。百姓出于对英雄的向往,让“呼延庆”三个字家喻户晓,孩童视其为武将中的代表。

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完美的人物形象,其中的真实性到底有多少呢?真相与童话往往大相径庭。

呼延赞

真正的呼延庆

民间文学把呼延庆美化成了一个骁勇的民族英雄,可查阅历史,发现呼延庆原来是个误国误民的罪人。谈及北宋灭亡,就会想到“靖康之变”;谈到“靖康之变”,就会想到“海上之盟”,而呼延庆与“海上之盟”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不断壮大,北宋朝廷岌岌可危。历史上,呼延庆担任平海军指挥使一职,通晓外国语,曾多次被朝廷任命出使交谈。呼延庆多次求见金主,与其辩论,后因谈判无果返回大宋。

随后,北宋朝廷再次派遣使者与金国政权谈判,最终签订协议,即为“海上之盟”。这项协议,也成为了后来金国攻打北宋的导火索。此时积贫积弱的北宋政权摇摇欲坠,难逃最后被其毁灭的下场。

回溯整个事件,呼延庆等人签订的协议,因为金国觉得北宋背约而使其使有了充分的理由攻打北宋,成为“靖康之变”发生的直接原因,“靖康之变”也成了中原历史上遗臭万年的丑事。由此,呼延庆的英雄形象已完全破裂。

靖康之变

民间文学的影响分析

中国历代大量的民间文学作品,除了呼延庆被从一个误国误民的罪人美化成民族英雄外,还有大量的历史故事被颠倒黑白。

如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曹操是一个奸臣的形象,但是历史上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枭雄。此外,他还神化诸葛亮,借东风、空城计也有夸大的嫌疑。还有更多的演义故事,抛弃历史事实,只随着创作者的意图走。

站在创作者的立场来讲,他以一个历史场景作为舞台,使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粉墨登场,完成自己的剧目。

曹操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样的事情都很常见,架空历史不过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门类,有其吸引人的地方。所以从古至今,演义、评书、架空历史的小说都能吸引一大批的追随者。但是站在受众的角度,我们需要保持一个清醒的认知。

古代,由于社会环境的限制,百姓无法接受高等的教育,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和阶级差异,使他们对民间文学抱有最大的追随。

民间文学诞生的意义,既有为社会提供娱乐和消遣,也为当时社会中的文化人提供了一个发泄情绪、倾吐抱负的场所,如《西游记》就表达出中国封建社会人民的反抗和奋勇进取的精神。

而在今天,社会文化程度不断提高,我们已经有了别的形式来发泄情绪、舒展抱负。架空历史的故事更多成了娱乐消遣的存在。针对古时流传至今的演义作品,我们有能力,对其中与历史真相不相符的故事加以辨别,就不应该再让错误的人物形象和虚构故事得到流传。

我们可能谁都不是专业的历史学者,但是应有一定的自身文化素养。现在茶余饭后的谈资已是多种多样,如果还像以前那样说着与历史真相不符的演义故事,就未免显得没有文化了。

内容来自腾讯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