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回民街千年古寺,地处闹市却游客稀少,底蕴深厚还免费开放

 小渔的行旅日记 2021-02-25




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西安。

这两日西安下了雨,气温也一下子陡降十多度,许多朋友调侃:西安似乎入“夏”失败了。雨天的麻烦事儿很多,不过对于爱旅行、爱摄影的人来讲,这或许会是一次赏景的好时机。

古都的气韵,仿佛会在雨雪天里得到发酵。平日里见到的寻常景色,也有了不同的美。如果此时去一些历史悠久的人文古迹,往往能收获更多的幽静与诗意。

我在一个雨天走进了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寺。

这里地处西安闹市核心旅游区回民街街区,与游客必打卡的钟楼、鼓楼、北院门街只需要步行十多分钟,却“隔绝”了大部分游客,是老西安最爱的市井老巷。

老西安来大学习巷,大多为了一饱口福。这条500多米的老巷子藏着不少地道美食,成为老饕们的最爱。其实它还有不少人文古迹,这座千年古寺便是其中最显眼的一个。

PS.关于大学习巷的更多内容,大家也可以看我上一篇旅游攻略:老西安才知道的烟火古巷,全长500多米,遍地美食、处处古迹

大学习巷清真寺,又叫“西大寺”,是西安历史最悠久的清真寺之一,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和法国总统马克龙来西安时,去过的化觉巷清真寺相比,这里名气小了许多、规模也小了许多。但仍不失为一处值得一游的人文之地。

ps.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寺内碑石记载,西大寺始建于唐朝神龙元年(705),不过也有近代有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其应该始建于元代至元元年(1264),寺内石碑上的记载是明朝人谬误所致。小渔的游记就不做更多的分析了,期待更多的考证得以定论。

西大寺原本清静,再加上雨天人少,更给了我细细游览的机会。这里虽然面积不大,但草木繁盛、古色古香,碑石铭刻遍布,别有一番人文之美。这座清真寺的建筑风格比较特别,融合了中国汉族古典建筑和清真建筑风格。走入其中,琉璃蓝瓦、雕梁画栋、飞檐翘起的古建筑群,让人觉得诗意盎然。

寺内最高大的建筑便是“省心阁”了。这座三层三重檐式的阁楼始建于宋代,如今保留下来的为明代重修所建。整座阁楼很有古典美,飞檐斗拱、庄严古雅,坐在其中听听雨,也是极好的。

穿过省心阁,迎面有南北两座碑亭,均为明代遗存。其中南碑亭内的石碑《重修清净寺碑》很有名,它有个别名叫“郑和碑”。这块石碑记述了明朝永乐十二年(1413年),西大寺掌教哈三追随郑和第四次出使西洋时的事迹。

西大寺的正殿,也就是清真寺的礼拜殿游客是不能进入参观的,我只从外观看了看。蓝绿色琉璃瓦被雨水冲刷得更加鲜艳,给人以辉煌壮观之感。

走到屋檐下,悬挂着的几块牌匾也颇有意思。左右两边为白崇禧、张云山题的“兴教建国”“道冠古今”牌匾。正中间是一块古兰经文字的匾额,我看不懂什么意思,在网上查询也没有结果,不知道有没有朋友知道呢?

藏在西安回民街区里的这座千年古寺,地处闹市却游人稀少,底蕴深厚还免费开放。有机会也来逛逛吧!

最后说一些旅游实用信息,想来的朋友可以参考

1、大学习巷清真寺就位于西安大学习巷中段路西,路边有一块青砖雕花照壁,还是很显眼的。坐公交车可以到“广济街”站下车,步行几分钟即到。

2、这里没有门票,免费对游客开放。

3、因为是清真寺,所以女士着装需要注意,不能穿短裙、短袖入内,也请勿在寺庙内吃东西。

4、周边距离钟鼓楼、回民街北院门、西安都城隍庙等地都非常近。


END

走走停停,我们一起看世界

小渔的行旅日记

旅行 | 攻略 | vlog | 摄影 | 心情

商务合作

旅行达人|自由撰稿人|百家号导师|入驻多家自媒体、OTA平台

全网@小渔的行旅日记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