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送你一份开学大礼——《教育的100种可能》

 我的教育人生 2021-02-25

送你一份开学大礼——《教育的100种可能》

作者:李广生

《教育的100种可能》是李镇西老师出版的新书。早就下了订单,但因为疫情不久前才收到。腰封设计别具匠心。中间是两组照片,都是李老师的学生上面是他们当年的样子,黑白的,很有年代感,一张张面孔青涩稚嫩;下面是他们现在的样子,彩色的,展现了各自的工作或生活场景不由得使人产生联想,教育究竟能够赋予人生什——是让人生更加多姿多彩呢,还是让人生更加黯淡无光上面有两句话,也颇发人深省——遇见你是我一生的幸运教育,让心灵自由自在地飞翔。如果我的学生对我说第一句话,我会激动的难以自已。但我清楚地知道,这取决于第二句话,我所追求的教育,能否“让心灵自由自在地飞翔”。

由此决定了我读这本书的“基调”,即:憧憬和反思。如果说“教育人生”本身便是一部书,我们每个教育者既是作者也是读者,那么憧憬和反思必将永远伴随着我们。没有理想和追求,或是缺乏理性和思考,都很难把教育做好。

开学在即,我们即将投入到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中。毫无疑问,本学期的任务将更加艰巨。一方面是抗击疫情的压力,一方面是深化改革的压力,一方面是提高质量的压力,千头万绪的工作伴随着三月的春风扑面而来。美好的憧憬会不会被巨大的压力碾成齑粉而被吹得七零八落?直逼良知的理性思考会不会淹没在琐碎的事务中?所以,我想把这本书送给各位朋友,无论如何都不要忘记,教育充满了可能性,更不要忘记,既有好的可能,也要坏的可能。

全面介绍这本书有一定难度,因为它是由一个个故事组成——关于李老师和他的学生的故事,由学校而延伸到生活的故事,与生命和成长有关的故事。但若是从中提炼出所谓的李老师的教育思想,必将是枯燥的,或许还被认为平淡无奇。教育的特殊性正在于此,任何高深的理论如果不能转化为校园里真实发生的故事,都将是一纸空文。所以在推进“生命课堂”时我一直强调,少讲一些理念,多讲一些故事。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还有后现代主义,都无法拯救教育,如果缺少一颗爱心的话。

河南省某市的一位主管教育的行政领导和我探讨教师培训问题。他感觉自己所在地区的教育质量正在走下坡路,教师的水平和能力不适应改革的要求,急需进行培训。我对他说,如果说质量下降是事实,那么既有可能是教师水平低了,也有可能是教师人心散了,当然还有其他可能。培训能够解决能力问题,能够解决人心问题吗?就像各种各样的“”满天飞,既能够激励人也能够打击人一样。如果只是激励几个人但是打击的是一群人,又该如何选择?大家都去追“帽子”了,谁还会安心讲好课堂故事呢。

听一听李老师的故事,真的可以净化心灵。如果说教育能够“让心灵自由自在地飞翔”,那么教师首先要有一颗安静而纯净的心,温柔且坚定。

既不能全面介绍这本书,又不想抽出几条干巴巴的原理,我想还是专注于一个故事,和大家分享我的感受和感悟。这是这本书的第一个故事。

1982年,李老师大学毕业,走进中学课堂,与那个“坐在前排的小不点儿”,一名叫王红川的初一学生结识。那年他12岁。2018年7月,李老师又来到这所学校,上了退休前的“最后一课”,王红川一家三口前来听课,他已经是一名骨科专家。那年他48岁。课堂上李老师从一沓保存完好的学生信件和贺卡中找出王红川写给他的贺卡,邀请他当众宣读:李老师,祝你新年快乐!身体健康!我的字一直写的很糟糕,从初一到现在,没有一点好转,您一定会感到失望吧?可这怎能影响灵魂的升华?您的心血绝没有白费,昔日的顽童已经长大了。谢谢您!您的学生:王红川。贺卡的落款时间为:1990年12月24日。那年他20岁。

通过这样一条时间线索的梳理,你发现了什么?他们的师生情谊还在继续,可以说融入到彼此的生命中。教师之所以是幸福的,很大的原因是他的生命可以融入那么多年轻的生命,得到它们的滋养而使自己的教育人生厚重而丰盈;同时那么多年轻的生命因为得到他的生命的温暖而更加精彩,并创造出无数可能。这是多么大的幸福!就像我把“生命课堂”定义为生命的互动一样,教育不正是一场生命的互动吗,而且是可以伴随并影响一生。

这让我想起另一个极端事件,前些日子闹得满城风雨。一个学生偶遇曾教过自己的教师,上前殴打,连扇十几个耳光,最后因此而锒铛入狱。我谴责这种行为,但也反思一个问题:在这教育引发的生命互动中,留在学生生命中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印记?

李老师偏爱王红川。开始我想用引号把偏爱括起来,再一想,何必呢,偏爱本身便是客观存在的。李老师自己在书里也说“我当年就毫不掩饰现在就更不否认我对王红川的"偏爱",准确的说,是疼爱”。但李老师还是用了引号。让老师不偏不倚、毫无差异的爱每一个学生,在我看来是强人所难,说的严重点是不把教师当人,至少是不当正常人看待。父母对亲生儿女的爱都有所偏重,何况教师?但偏爱不等于偏袒,不是制造不公平的借口。用李老师的话说:真正的“教育平等,恰恰意味着“差别化对待。这也意味着很多一刀切的管理和要求,恰恰是以平等的名义制造新的或更大的不平等。

在我的家乡有句俗语,“偏儿不得偏儿继”,意思是说父母偏爱某个孩子,却往往得不到偏爱的回报。很多人引以为戒。在我看来,真正的原因是偏的方向和爱的方式出了问题。所以我经常表达一个观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爱还没有教育。

王红川学习成绩确实不错,但这不是李老师偏爱他的最主要原因。他能得到李老师特别的爱,主要是因为他长得弱小,经常被欺负,李老师甚至因此而和高年级学生发生冲突并受到学校处分。这是对弱者的偏爱,是一种人性之爱,而非功利之爱。需要我们反思的是,很多时候是不是把偏爱给了强者,越强得到的爱越多。

不得不承认,很多教师爱的并不纯粹,对那些学习好的、成绩高的学生给予了更多的爱,而对那些学习不好、成绩差的孩子漠不关心甚至冷言冷语。他们的爱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从而让爱变了味道。我曾调解一对师生的冲突,对那个学生说,老师对你多好啊,可以说偏爱你了,为啥还这样对老师。他的回答你能想象得到吗?他说:他为啥偏爱我,还不是因为我成绩好,可以给他长脸。我严肃地批评了他,但心里很不是滋味。最真挚、最纯洁的师生关系如果都被当成了相互利用,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子?爱的方向一旦出了偏差,爱的种子不知道能够滋出什么嫩芽。我们是不是需要反思一下:我可以偏爱某个孩子,但是为什么偏爱?

李老师对王红川的偏爱除了表现在对他人身的保护,还表现在对他思想和精神的引导。王红川升入高中,写了一篇有争议的作文,受到老师批评。李老师告诉他:坚持独立思考,不要迷信教师,……要有勇于质疑的批判精神。但不要和老师公开顶撞……升入大学后,王红川看到军训教官殴打小偷,不知道怎么看待此事,写信给李老师。李老师在回信里告诉他:要理解社会的复杂,人性的复杂,就必须要有一套复杂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使自己纯洁而不幼稚,成熟而不世故,学会在保持自己高洁的品质的同时,能以博大的胸怀来包容一些丑恶的东西……

这是一种怎样的偏爱呢?对比一下我们经常看到的偏爱——把荣誉、利益、机会、表扬、鼓励给某个学生,特别关心他的成绩,给他特别的学习指导——我们会发现,这样的偏爱更多的是采取“给”的方式,而李老师的偏爱主要采取“导”的方式。“给”的太多,一方面养成对偏爱的依赖性,造就了社会上的“巨婴”;另一方面则助长了自私和贪欲,造就了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所以说,有些教师的偏爱不仅方向出了偏差,方法也存在问题。毕业三十年聚会时,王红川写了一篇文章《那种植入心中的精神》。他把这种精神定义为善良和正直。这就是李老师的用“导”的偏爱成就的教育的一种可能:爱的种子结出的善的果实。

王红川现在是一名骨科专家,在专业上取得很好发展。他自己说,善良正直的职业观对他成绩的取得影响很大。不仅作为一名医生,这个社会的任何一个人,如果崇尚并笃行善良和正直,世界都将更加美好。教育正是通过改变人的方式参与社会改造。教师不仅是改变命运的人,更是改变未来的人。

最后,我想说说王红川的家庭。2000年,他的女儿出生了,于是他很快和所有父母一样面临子女教育的苦恼。“对孩子,我觉得还是应该以信任和鼓励为。当年您就是这样教育我们的,而我也这样教育我的女儿,效果非常明显。”他这样对李老师说,“对子女的教育,很多习惯也是受您影响。有爱就会有耐心,目标对了,就能找到方法。”他不仅是一名好医生,还是一位好父亲。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肩负着“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使命,还肩负着为幸福家庭培养好父亲和好母亲的任务。教育要阻断贫穷的代际传递,但不要忘记,教育更要发展爱的代际传承。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爱更可以,而且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命运。

因为可能性的存在,作为教育者的我养成了反思的习惯;因为李镇西的存在,我对教育充满美好的憧憬。开学在即,把我对这本书的介绍当作开学大礼送给大家。让我们带着反思和憧憬上路,讲好自己的生命课堂,写好自己的教育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