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马士革钢VS乌兹钢——揭秘武松的雪花镔铁戒刀钢材

 新用户07039177 2021-02-25

大马士革钢刀最初是被认为在中东叙利亚大马士革(古称大马色)制造,因为具有欧洲刀剑中未曾发现过的两个特征:一个是装饰于大马士革钢表面的、现今被称为damask或damacene的波形花纹;另一个更为重要的一个特征是,大马士革钢刀的刀刃异常锋利得让人难以置信。传说将大马士革钢刀可以将飘在空中的柔软丝绸纱巾一劈两半,这可是欧洲人冷兵器无法与之抗衡的一种黑科技。

大马士革钢VS乌兹钢——揭秘武松的雪花镔铁戒刀钢材

▲近代阿拉伯刀匠老照片

大马士革钢VS乌兹钢——揭秘武松的雪花镔铁戒刀钢材

▲阿拉伯剑上Damacene花纹

大马士革钢VS乌兹钢——揭秘武松的雪花镔铁戒刀钢材
大马士革钢VS乌兹钢——揭秘武松的雪花镔铁戒刀钢材

▲阿拉伯弯刀上的damask花纹

尽管大马士革钢刀在世界各地声名显赫,性能优良,但欧洲人却从来没能够弄清楚这种高品质钢材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哪怕是最有造诣的欧洲冶金学家和刀匠,即使将样品带回国研究、详细分析之后,也仍未能成功复制出来。因此,大马士钢的生产工艺甚至在原产地也已经失传。专家们也认为最后一批制作精良的大马士革钢冷兵器的制造时间不晚于18世纪初。

众所周知,名副其实的大马士革钢刀是用从印度(古称天竺)运来的乌兹钢锭(Wootz),是在叙利亚大马士革这座城市和后来在中东和远东的其他穆斯林地区制造出来的。这种原料据说是远古时代坠落在印度德干高原上的巨型陨铁形成的,因为陨铁含有钴,乌兹钢内也含有微量的钴!印度出产的乌兹钢锭外观形状类似圆球或圆饼,直径约10余厘米,厚约2~5厘米、重约1~2公斤左右,系采用坩埚冶炼、反复熔化数次形成的乌兹钢锭。

大马士革钢VS乌兹钢——揭秘武松的雪花镔铁戒刀钢材

▲乌兹钢原料据说是来自远古时代坠落印度的太空陨铁

大马士革钢VS乌兹钢——揭秘武松的雪花镔铁戒刀钢材

▲乌兹钢锭剖面外观

大马士革钢VS乌兹钢——揭秘武松的雪花镔铁戒刀钢材

▲乌兹钢锭剖面外观

阿拉伯人征服古印度后,乌兹钢锭被运到大马士革,经过多次反复加热和锤打作业将这钢锭直接锻造成大马士革钢刀。故此先有乌兹,后才有大马士革钢之说!大马士革钢含碳量大概为1.5%左右,另外还含有少量的镍、铬、硅、锰、磷、硫、钴等其他成分。然而,加上乌兹钢锭产量稀少,售价昂贵,故阿拉伯刀匠们将乌兹钢锭与其他品种钢片相互交错并熔焊锻成一种新复合材料——形成了大马士钢刀表面的迷人花纹图案。当然,现代西方人也掌握了这种熔焊锻工艺,也能锻制出大马士钢刀相近的花纹图案,但这钢的内部结构不同于乌兹钢的内部结构,因为它没有乌兹钢成分,而性能远不如乌兹钢。

大马士革钢VS乌兹钢——揭秘武松的雪花镔铁戒刀钢材
大马士革钢VS乌兹钢——揭秘武松的雪花镔铁戒刀钢材

▲现代欧洲人熔焊锻制damacene波形花纹的大马士革钢,但不是真正的乌兹钢

所以从广义上谈大马士革钢,现泛指表面具有花纹的钢材而已;狭义上谈大马士革钢,是泛指古代叙利亚大马士革将来自印度的乌兹钢锭与其他品种钢片相互交错并熔焊锻成的一种复合钢材。

中国自唐宋以来,一向注重世界各国之海上贸易,阿拉伯商人将乌兹钢锭带到中国。但中国人将接触到的乌兹钢称为镔铁,又称为宾铁或斌铁。“镔”,乃古代波斯语Spaina的语音简译,与帕米尔语Spin,阿富汗语Ospina都相通。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云:“镔铁来自波斯、大食(大食是中国对古代阿拉伯的称呼)”。实际上它是产自于中国西域以西地区的一种花纹钢,即为欧洲人常说的大马士革钢。

大马士革钢VS乌兹钢——揭秘武松的雪花镔铁戒刀钢材

▲《水浒传》行者武松的雪花镔铁戒刀原料出自乌兹钢锭,中国宋代已有乌兹钢冷兵器存在

大马士革钢VS乌兹钢——揭秘武松的雪花镔铁戒刀钢材

▲北宋的广州、泉州海港已有很多阿拉伯商人经海上丝绸之路来华定居贸易,乌兹钢锭和阿拉伯冷兵器自然也被携带到中国

大马士革钢VS乌兹钢——揭秘武松的雪花镔铁戒刀钢材

▲擦亮乌兹钢刀剑表面的雪花纹样外观

中国史籍关于镔铁的记载始见于《魏书·西域列传》,该书在谈及波斯方物时,言其国出产有鍮石、火石、镔铁等。《周书·异域传》亦云波斯:“出白象、狮子……镔铁”。自《隋书》始,文献又有了罽宾( 隋唐两代指阿富汗东北一带,或以为即今印度北部克什米尔) 产镔铁的记载。唐人慧琳《一切经音义》和宋人乐史《太平寰宇记》,也均分别有罽宾或波斯出产镔铁的记载。慧琳云: “镔铁出罽宾等外国,以诸铁和合,或极精利,铁中之上者也”。

有关镔铁的记载尽管早已有之,但都言其产于西域诸国;而《宋史·食货志》虽有宋朝以金、银、钱、铅、锡、杂色帛、瓷器等与大食诸国交换香药、犀角、象牙、珊瑚、镔铁等物的记载,但仍未有国内镔铁生产的记述。直至元代统一中国后,随着东迁西域工匠的大量入华,中国不仅有了镔铁生产,而且政府还专门设立相关机构加以制造和管理。

大马士革钢VS乌兹钢——揭秘武松的雪花镔铁戒刀钢材
大马士革钢VS乌兹钢——揭秘武松的雪花镔铁戒刀钢材

▲阿拉伯乌兹钢嘉比亚弯刀

根据西方自然科学学者罗杰·培根(Roger Bacon)所言:区别铁有三种,制造与功用俱各有不同:第一种,最耐捶打,火烧红之后,可打成各种模形,惟不能制造截切器具......普通所谓之铁也;第二种,较纯净,含热亦多,制造各种边口器具,最合宜......惟不耐捶打,普通所谓之钢也;第三种,名曰Andena,性质与银相似,热烧不高,即可捶打,引伸性甚大,其他性质,亦介于钢铁二物之间。这第三种名曰Andena的铁,或为镔铁。

大马士革钢VS乌兹钢——揭秘武松的雪花镔铁戒刀钢材
大马士革钢VS乌兹钢——揭秘武松的雪花镔铁戒刀钢材

▲印度产乌兹钢阿拉伯弯刀

按《龙龛手鉴》所说:“镔,铁中最利者也”。由于其珍贵难得,古人乃神乎其言,以镔铁乃天然所产,剖石即得。王延德《使高昌记》即云:“有砺石,剖之有镔铁,谓之吸铁石”。《八纮译史》亦云:“镔铁上有自然花纹,剖砺石中得之,价值过银。”可以说镔铁比白银还贵重。

实际上,镔铁是一种碳分布极度不均的钢铁集合体。高碳部分耐蚀能力较弱,低碳部分抗蚀能力较强,用金丝矾擦过,在自然光线照射下,就会显示明暗不同的花纹。用镔铁打制的刀剑,其表面打磨光净,稍加腐蚀后,便能显示出一种自然花纹;而其刀剑则比较刚锐锋利。

中国最早出现的镔铁冷兵器为大食刀,顾名思义,即来自古代阿拉伯地区的镔铁刀具。其何时传入中国,史考不详,但有唐人诗歌记载说明大食刀应始传于唐代。在古代西亚地区,最为著名的冷兵器即属阿拉伯弯刀。它是早先阿拉伯人所惯常使用的弯形刀,刀形弯如半月,主要适于马上劈杀,故属骑士所用的冷兵器。后亦流行于中亚地区,奥斯曼帝国崛起时,它即成为土耳其铁骑的利器。

大马士革钢VS乌兹钢——揭秘武松的雪花镔铁戒刀钢材

▲18世纪的乌兹钢印度拳刃

就拿唐代的大食刀的形制来说,虽然国内没有明确的记载,至于其名称的由来,唐代称大食刀容易理解,但是因波斯阿拔斯王朝灭亡之后,埃及的马木留克王朝作为当时中东地区最强有力的帝国,曾以阿拉伯弯刀这一利器遏止了元代蒙古骑军西征向北非的扩张,并因此在东方产生影响,埃及的阿拉伯镔铁弯刀以贡物输入中国是元代的事儿。故元朝将来自埃及的阿拉伯镔铁弯刀称为米昔刀(元人将古代埃及称为米昔儿,古埃及领土包括现在的叙利亚境内)。《元史·顺帝纪六》称: “至正十三年( 1353 年)九月,札你则之地献大撒哈拉、察亦儿、米昔儿刀、弓、锁子甲及青、白马各二匹,赐钞二万锭。“札你则之地”虽不详其具体所指,但应与西域伊斯兰国家有关。

唐以来由西域传入的镔铁刀器,在古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食刀等以其精致、实用、锐利,而在古人心中有着无比的魅力。

大马士革钢VS乌兹钢——揭秘武松的雪花镔铁戒刀钢材

▲乌兹钢刀表面的芝麻雪花纹样

明初曹昭在其成书于洪武二十年( 1387 年)的《格古要论》中,对元明时镔铁刀剑器的特点予以了介绍,言其产于西蕃,面上有呈现螺旋纹的,也有呈现芝麻雪花的。这种镔铁金属所铸的刀剑或其他冷兵器要用金丝矾来擦,擦亮后花纹就明显了。当时用镔铁制作的刀剑器,价值比银子还要贵。曹昭还曰: “古云,识铁强如识金,假造者是黑花,宜仔细看验。刀子有三绝,大金水总管刀一也,西蕃(域)鸂鶒木靶二也,鞑靼桦皮鞘三也”。

元明两朝,西域乌兹钢冷兵器已出现在中国军队的装备中,从中国冷兵器发展来看,是应予以关注的事情。镔铁冷兵器在元明军队战争中的使用。无疑是这一时期中国与西域地区冷兵器技术交流的重要成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