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凤栖梧桐】之十五《郑侨传(上)》

 柏涂hyzvi9113s 2021-02-26
郑侨传(上)
文〡苏新建

摄影:胡伟生

郑侨(1133—1203),字惠叔,号回溪,永泰二十八都龟岭人,乾道五年(1169年)状元。官至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追赠太师、郇国公,谥忠惠。

一、地方为官,勤政爱民

郑侨高中状元后,签书镇南军节度判官(治所江西洪州)。镇南军当时连年饥荒,郑侨帮助帅守,处理救荒等政事几十件。

乾道八年(1172年)四月,宋孝宗召对,孝宗采纳郑侨建议,免除江右税外税收米十万斛,升校书郎。这年淮浙一带发生旱灾,十月,郑侨转任淮浙常平官,处理救荒政事。郑侨利用久旱之后,监河浅涸,开浚河道五百二十余里。等到下雨,客船通行,漕运繁忙,下半年所收盐税超过全年税收。

淳熙八年,淮浙一带发生更大规模的灾荒。淳熙九年(1182年),朝廷遴选郑侨为淮浙常平官。临行前,郑侨劝孝宗“责躬求言”,并申请拨米四万石做为赈灾之用。既入境,宣布皇上救灾的诚意,让百姓皆知有官府可以依赖,不必做流浪他乡的打算。郑侨一边敦促各地官员打开仓廪发放粮食,鼓励富户参加赈济,安定民心,一边还不停地循行州县,督促严惩办事不力和不守法的官员,并趁着干旱河渠浅涸,浚治漕渠五百余里。

摄影:胡伟生

淮盐赋税收入原是天下最多的,但岁久积弊,本钱一直缩水,所负数十万。郑侨首先以身作则,严禁官府人员做手脚,各种弊端逐渐消除。并罢除“子斗钱”(履亩而税之,十取其五,名曰“子斗”),严禁百姓肆意开垦盐柴林种粮,盐柴林用地得以恢复。加上漕渠的浚治,盐运繁忙。只过一年多,所收盐赋累计三百九十万缗,淮盐得以恢复。

孝宗得知郑侨为官的作风和政绩,要召为言官,数次询问宰辅来京城的日期,郑侨以有丧在身,屡次请求当“祠官”闲职。

绍熙元年(1190年)三月,郑侨除吏部尚书。八月“侨恳求外任,除显谟阁学士知建宁府”。在任其间办事从不拖延,公平公正,用公使钱为下户代交夏税,力请减免诸县军用税钱。宋光宗听到后对宰相留正等说:“使人人如侨,民力其少纾乎?” 绍熙二年(1191年)九月,知福州,充福建安抚使。在任期间,他以简单清静作为执政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他免除了向百姓增收的“义仓”和“籴之”费用,减少古田县偏重之赋税。

摄影:胡伟生

郑侨地方为官善于处理救灾事宜,重视农耕生产,坚持轻徭薄赋,做到勤政爱民。

二、朝廷为官,刚正不阿

郑侨任给事中期间,孝宗皇帝亲笔下诏升婉容(妃之一)陈氏父亲的官,郑侨认为皇帝照顾外戚过分,封还“墨诏”,孝宗无奈取消了这一任命。

淳熙十五年(1188年)六月,郑侨上《乞申严武臣出官呈试之法奏》。因为处理王良辅申请免“兵部呈试”出任官职一事,上书说:“仰惟陛下创法立制,梨然当于人心,其中最可万世遵行而无弊端的就是考试。文臣出官要经过礼部铨试,武臣出官要经过兵部呈试。历岁以来,有司谨守奉行不曾有变……,此弊一开,递相攀援,遂使一时特旨,成为永久贯例……如果他果然精于武艺,为何畏怕呈试而求免乎? ……臣望申严此法自王良辅始,取消特例免试,请皇帝诏有司恪守成法。”皇帝以此事询问枢密院,周必大等奏:“旧法呈试考中了方得出官,淳熙十年放行曾经从军免试一两人,遂以为例。”皇帝说:“正如郑侨言:既曾从军,自合习熟武艺,何惮呈试!如不能呈试,前此从军所习何事!此说甚当,可依旧法行之。”

殿前副指挥使郭棣勾结社会上的人私下做买卖,朝廷上无人敢说。郑侨上《论指挥使郭埭交通殖货之罪奏》。孝宗称赞说:“卿屡献忠谠,朕甚开纳。”

摄影:胡伟生

淳熙十四年(1187年),太上皇宋高宗驾崩,郑侨接受馆伴金国吊祭使的差事,奏说:“陛下追复古制,欲缟素三年,是何等庄严隆重,而金国来的吊祭使者却没有换上参加丧礼的服装,请让我去诘责他。”郑侨到了京郊,准备好丧礼使用的物品去迎接金国使者,且令礼宾官上前责怪使者穿着吉服而来吊丧,又抄录了南北朝时裴昭明讲究礼节的事例准备让他看。虽然孝宗指示郑侨勿与金国使者计较,但金国使者毕竟感到理屈,以“紫鞍”代替了原先的绣鞍。

摄影:胡伟生

淳熙十六年(1189年)正月初一,郑侨到金国投递国书。金人以其国主有病为由,叫他到从东阁门入宫投递国书,于是金国馆伴使千余人不断催促郑侨。递国书要从正宫门进入,为国家体面,郑侨手捧国书屹立不动,徐徐说道:“东阁门,是你们金国臣寮进表章之地,某等恭持大宋皇帝国书来,从此门投进,他日何以复命,不如死守!”金国馆伴使了解郑侨不会屈服,即密告以金主病重之意。事关国体,郑侨还是不退让,自上午至于日中,声色愈厉。久之,宣徽使只好再出面说尽好话,郑侨不理。太阳要下山了,金国又派人威胁郑侨接受从东阁门投递国书的安排,郑侨手执国书屹立不动。天都要黑了,贺岁国书还递不进去,金主只好传命,让郑侨带着国书返回。到中山,就听到金主去世的消息。至宋国边境,光宗皇帝已受禅登位。郑侨还在路上就被授予给事中职务。回到朝廷受光宗嘉奖,兼侍读。

摄影:胡伟生

一天,郑侨与侍从官们同到重华宫见太上皇,孝宗当众对郑侨说:“卿守节不屈,举措得宜。”

郑侨在朝为官敢于劝说皇帝,多次上书纠正时弊;出使金国,不辱使命,足见其刚正不阿。

三、精通礼法,权变得当

淳熙十四年太上皇宋高宗驾崩,宋孝宗想按古制守孝三年,起居在德寿宫,众官员劝谏无果。郑侨与礼部的官员翻阅古今以来帝王治丧的记载,力求找出一个既能让皇上尽孝心,又不耽误朝政的方法。郑侨劝谏道:“父丧不离开丧事场所,这是礼制的规定,皇上有心效法古制,怎么可以以此为理由请皇上回宫呢?皇上要先恢复听政,闲暇时再到德寿宫守孝,这才符合古制。”问题得到妥当的解决,孝宗皇帝非常感动。

不久明堂秋祭,有司请举大礼,孝宗“屈意从之”。郑侨认为“圣主躬服通丧”宜用“礼”不宜用“乐”,于是上书奏道:“祭祀于事为大,礼乐于用为急,然先王处此,有常变之不同,各务当其礼而已。”于是秋祭时“所有皇帝及献官盥洗、登降等乐皆备而不作云。”

摄影:胡伟生

宋孝宗病逝后,宋太庙“排序”问题一直困扰南宋朝廷。开国皇帝作为“始祖”,其“庙”居中是历代传统。然而宋太宗子孙一直不愿意让宋太祖赵匡胤之庙居中,也不敢让宋太宗赵光义之庙居中。王安石执政时为迎合宋神宗赵顼之意,用宋太祖、宋太宗的高祖父,庙号为僖祖的赵朓庙居中视为“始祖”,把宋太祖庙列在昭穆之序间。

由于宋高宗无子嗣孝宗继位,孝宗是宋太祖赵匡胤后代。宋孝宗在位时感激高宗禅位,从不讨论太庙“排序”之事。孝宗去世,太庙“排序”的敏感问题不断被提出讨论,没有结果。绍熙五年(1194年) ,郑侨除吏部尚书,先后上《乞定宗庙万世之礼奏》,《论太庙僖祖之位奏》,《论僖祖当立别庙奏》,妥善解决了宋太庙“排序”的问题。其间,郑侨还参与拟定宋孝宗的庙号,奉旨题写了孝宗神位。

摄影:胡伟生

《左传》说:“国之大事,唯祀与戎。”郑侨精通礼法, 且权变得当,对南宋朝廷的安定、稳定起了一定的作用。

编辑:张凌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