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江边鸟
早晨7点多从郑州出发,赶往开封市。
开封是个七朝古都,迄今已有2700年的历史,是座历史文化名城。开封之名源于春秋时期,因郑国庄公取此地修筑储粮藏城,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汉献帝时,为避汉献帝之讳,将启封更名为开封,这就是开封之名的由来。
大巴车停在孝严寺街,导游带着游客,过七盛角,进入了清明上河园门前广场。
清明上河园是一座大型宋代文化实景主题公园,坐落在开封市龙亭湖西岸,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基地。它是以画家张择端的写实画作《清明上河图》为蓝本,按照《营造法式》为建设标准,以宋朝市井文化、民俗风情、皇家园林和古代娱乐为题材,以游客参与体验为特点的文化主题公园,集中再现原图风物景观的大型宋代民俗风情游乐园,再现了古都汴京千年繁华的胜景。





广场南侧是游客中心和售票处,广场中间耸立着一个七彩花篮。广场的一侧是“中华巨马”,马的造型伟岸,体态健硕、神采变交,如同天马下凡。这是传统文化与高科技的重构与融合的项目,厚重外壳与内部半裸露的机械结构巧妙结合形成了既古典又现代的艺术美学效果。
游客很多,很多人都在广场上等候入园。听说这里每天早上都有入园的仪式,是包公迎宾,可惜我们到得晚了些,仪式结束了。
走进迎宾门,迎面看到的是一代名师张择端的汉白玉雕像,这位艺术大师手捧《清明上河图》画卷,凝视远方,炯炯的目光仿佛是看透了800多年来的风云变幻、世事沧桑。他创作的《清明上河图》是以北宋东京开封为背景的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园是仿照《清明上河图》按1:1的比例原样建造而成的,再现出宋代开封繁华如梦的盛景。全园占地面积600亩,是中原地区最大的仿宋建筑群。




雕像后方是高3米、长16米的白色花岗岩浮雕,描绘的正是《清明上河图》中的传奇画面。芸芸众生的浮雕,再现了太平盛世时开封的繁华市景、民俗生活。从车夫、搬运夫、船工到市井商人、公子哥儿,太平盛世中的各色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
浮雕中广漠的田野,河渠纵横;岸边老树杈新芽未吐,薄雾轻笼,略显寒意,正是早春时节。柳林边有一支队伍,前呼后喊正在追赶着一匹奔马,其后有一顶轿子,轿上插满柳条,图中展现的是扫墓归来的景象。
东京码头,就在浮雕南面几十米处,在《清明上河图》中,这里应是一片舟船云集、水运繁忙的景象;码头下面就是被人们称为东京“生命之河”的古汴河。




离开浮雕墙,几步路就到了民俗街,民俗街往南就是虹桥。虹桥,在《清明上河图》上是一座造型优美的木顶拱桥。据专家研究,《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为中国十大古桥之一,是著名的木拱桥,建于1050年,对当时北宋京城的水陆交通运转畅通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后来毁于战火。今天展现在面前的这座拱桥,是仿照原图建造的。重建的这座虹桥1998年建成,桥跨径25米,高5米,桥两边设有四根望柱和四根9米高的立柱,顶部有一圆盘,上面泊立白鹤鸟,随风转动,对照下面的十字交仪木就知道白鹤所指的方向,这是古代的风向标。
走上虹桥,桥下就是汴河。汴河是我国最早开发的古运河之一,汴河始于战国的魏,通于隋,畅于宋,上起河洛,下至淮泗,直通长江,为北宋南北贯通的大动脉。汴河对于当时的北宋可谓至关重要。由于舟船往来,客商众多,于是在河的两边就出现了许多店铺,舟船如梭,商贾云集,这里就成了最繁华热闹的地方。虹桥下面就是是东京码头,如果有时间,可以荡起宋式木船,饱览北国水城的万顷碧波。






走下虹桥就是虹桥广场,这里有客栈、脚店、书院、擂台、美食城等,是个热闹的去处。看那桥南路西这座脚店,门前搭起有三四层楼高的彩楼,店名“十千脚店”,应该是酒店的一种称谓,北宋东京城只卖酒不造酒的酒店被统一称为脚店。在“十千脚店”斜对面,有一座“醉杏楼”,相传这就是北宋的亡国昏君宋徽宗与名妓李师师幽会的地方。听说每天下午,这里会演出《杨志卖刀》的精彩剧目。
作为主题公园,这个广场上还会有很多的表演,有“包公巡案”、“民俗绝活”、“气功喷火”、“好汉劫囚车”等表演,这里全新演绎着盛世的激情和狂欢。正当你沉湎于大宋的世俗民风时,冷不防就置身于一个精心编排的表演之中,真是目不暇接。广场的南侧还有鸳鸯桥、吊索桥、官渡码头等,但均没有时间去看,只能跟随着导游在人流中穿行。
清明上河园中一共有8个功能区、4个文化广场、4个文化展示厅,这个虹桥广场也是主题广场。





过了“平桥观鱼”就是“上善门”。上善门宏伟高大,庄重威严,是《清明上河图》中浓墨重彩描绘的标志性建筑。上善门是按旧制还原建造,高21.6米,这是一座气宇轩昂,巍峨壮观的城门楼,门洞高8米,宽5米。城楼上,金碧辉煌的彩绘更显示出它的辉煌与壮观,真的是雕梁画栋,气宇不凡。在《清明上河图》中,上善门起了分界的作用,恰好把城内的繁华建筑与城外沿河街市一隔为二,上善门不仅是作为城市的防务建设,还起到了城乡分界线的作用。导游说在这里可以拾级而上,登高远眺,沐浴和风,欣赏宋城美景。
过了城门,才算是真正进了城。内城是作为中央衙署商业区,寺院最为集中的场所,也是北宋东京城最热闹,最繁华的所在地。路北这家气派的酒楼便是“孙羊正店”。北宋东京城资金雄厚,可以自己造酒的酒店被称为正店。门前的两排栏杆,宋代叫“拒马叉子”,原本是为迎驾时防止马越界限而用,类似现在的停车场护栏,后来就成为大型酒店门前的装饰物。“孙羊正店”应该说以马位为表示,炫耀其“京都大酒店”的显赫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