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枫渔火对愁眠”究竟是何意?诗词大会总冠军都答错,遭网友群嘲

 风雪觅时光 2021-02-26

唐朝诗人如同夜空中的繁星,数不胜数。然而,能够始终熠熠生辉的诗人屈指可数。最广为人知的便是李白、杜甫,他们是唐代诗坛上的佼佼者,创造了无数上乘佳作,成为文人骚客争先拜读的作品。

李白是浪漫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杜甫的诗更是被冠以“诗史”之称,两人的艺术成就以及对古代诗坛的影响不可估量。然而,并非所有诗人的作品都能如李白、杜甫一般出色与精彩,更多的是被埋没在尘埃之中,不被任何人赏识。

因此,古代多的是怀才不遇、扣壶长吟的诗人。不过,诗坛里还有一部分特殊群体,他们凭借一首出彩的代表作扭转了名声与命运,用诗歌成就了自己。

唐朝诗人张继便只以一首作品留名千古、名声远扬。他的作品《枫桥夜泊》被收录至《唐诗三百首》,诗中提到的寒山寺甚至因此成了趋之若鹜的旅游胜地。如今《枫桥夜泊》被搬上《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把北大博士陈更都难倒了,这是为何?

诗词大会总冠军‍‍‍‍答错‍题目

大型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开播已有六季,节目中云集了无数热爱且精通诗词的选手。例如第四季的总冠军陈更,她是北京大学博士出身,才华斐然、形象姣好,答题时自信满满、落落大方,在诗词圈也小有名气。

然而,当遇到从未接触过的难题时,她的眼神中也会瞬间流露出茫然与慌张。《中国诗词大会》中有一道题把陈更给难住了,原题为:张继的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他“愁”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共有四个选项,分别是A.旅费不足,寄宿游船;B.国家动乱,自己漂泊;C.环境凄凉,疾病缠身。陈更思考片刻,给出了“选项A”的答案,并解释《枫桥夜泊》乃是诗人张继科考落榜时所作,因此彼时的他一定穷困落魄,连回家的经费也没有。

其实,正确的答案应当是B。如此一来,身为诗词大会总冠军、北大博士的陈更自然成了众矢之的,被网友嘲笑与讽刺,网友们称其堂堂北大博士连小学生都比不上。

《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在安史之乱后途径寒山寺所创作的羁旅之诗。这首诗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还扬名海外,风靡全日本。日本人对这首诗情有独钟,将其收录至小学课本,还仿造苏州的寒山寺在本国建造了一座名为寒山寺的寺庙。

紧接着,日本人又根据“夜半钟声”建造了一座钟楼,甚至在溪流上架起了一座枫桥。由此可见《枫桥夜泊》的影响力之大。整首诗的诗眼仅“愁”一字,通过描述残月、栖鸦、渔火等意象,展现了一幅萧瑟、寂寥的夜景图,同时烘托出诗人内心绵延不绝的忧愁与孤独。

诗人孤身一人在枫桥之下泊船,心情本就惆怅惘然,谁知偏偏望见一轮残月,心头不免涌上一丝悲凉与伤感。通常来说,羁旅者在外漂泊,都会格外思念亲人,期盼着尽快回乡与家人团聚。

而诗人却与众不同,在客舟上孤独难眠、愁容不展,无人知晓他究竟为何而愁,是因为仕途不顺?亦或是家事索怀?诗中并未详细说明。

李定广教授出面辟谣

答错题后,来势汹涌的质疑声将陈更淹没,网友对她的诋毁远多于赞扬。对此,命题专家李定广教授出面维护陈更,并称其答错情有可原,因为连初中语文教材也出错了。据《全唐诗》记载,《枫桥夜泊》作于安史之乱后,而安史之乱发生在公元755年末期。

可《唐才子传》的第三卷很明确地记录了张继于公元753年科举及第,因此这首诗绝非因科考落榜而写的落第诗。试想,张继已然在两年前中了进士,岂会在两年后抒发科考失利之愁?这首诗的许多解读都出现了明显的时间线与逻辑错误。

那么张继究竟为何而愁呢?自然是导致唐王朝动荡不安的安史之乱。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席卷整个大唐,唐玄宗李隆基逃亡至蜀地避难,而张继虽已科举及第,但还未上任,他只能同其他才子一起逃跑至江浙地区躲避灾祸,途径枫桥时,有感而发写下这首千古名作。

李定广教授认为陈更之所以会选错,主要源于我国著名作家张晓风女士的《不朽的失眠》,文中提及张继“落榜”一事,并感慨榜纸那么长,竟也容不下张继的名字。

由此可知,张晓风将《枫桥夜泊》误认为是落第诗了。除了张晓风与陈更外,还有许多人不了解张继在创作《枫桥夜泊》时的背景,都理所当然地认为诗人怀才不遇、思乡心切等。

结语:

李定广教授之所以出这道题,是因为他知道大家的知识盲区,想让大家在阅读与品鉴一首诗歌时,一定要具备自己的观点,切不可人云亦云、望文生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