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根溯源(19)

 小桥流水阆中客 2021-02-26
 
 
 
 

追根溯源
(19)

 
 

  
 
 

 

 

   “圈阅”据说是由王安石发明的。

   自三国时,就有在文字和契约上签字署名的做法,史书上称为“押”。唐宋时期,大臣们进呈公文或传阅书牍时,不再署全名,而只是写上自己的字,表示阅过。

   公元1069年,王安石被宋神宗起用,任参政知事,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公文、呈文。他每次阅过文件,都要写上—个“石”字。由于文件多,他又是急性子,且不太注意书写,因此,“石”字经常被他写成一横一撇下边再加一个圆圈。因为他画的圆圈还大多不圆,这样给别人造成很多麻烦。于是,一次议政会议上,他声明自己“阅毕”的文件符号是,一横一撇下边再加一个圆圈。事隔不久,他索性去掉了横和撇,仅保留了那个圆圈。时间一长,其他同僚也纷纷效仿,久而久之,圆圈就变成了“阅毕”文件的特殊符号。

   现在,“圈阅”这一做法仍被沿用。 

 

 

 

   典出《左传·宣公四年》: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

   春秋时期,有一天公子子公和公子子家,一起进宫去拜见郑灵公,快要进宫门时,子公突然站住抬起右手,笑眯眯地让子家看。子家不解地看着子公的手,只见他的食指一动一动的,子家说:“这谁不会啊?”于是也伸出自己的右手,让自己的食指也一动一动的,子公看了大笑,说:“你以为是我让食指抖动的吗?你仔细看看,是他自己在动啊。”子家认真的看了看,然后又动了动自己的食指,发现和子公的果然不一样,就问是何缘故,子公说:“每当有新奇的美味等待我去尝的时候,我的手指就会情不自禁地动。我想今天大王一定会有美味赏赐给我们的。”两人说说笑笑进了宫门,这时正好遇见郑灵公,于是把刚才的原委说了一遍。郑灵公觉得他们二人非常没有规矩,便没有说话。正巧那天御厨在为大家做一条很大的甲鱼,当大夫们都到齐了的时候,郑灵公让御厨将甲鱼拿来给大家分吃,然而当每个人都大快朵颐的时候,子公却傻傻地呆坐在那里,原来他的碗里并没有甲鱼,这当然是郑灵公吩咐的,子公也不敢说什么,他看见别人吃得很香,没有一个人注意他,他就忍不住走到大鼎前,伸出指头往里蘸了一下,尝了尝味道,然后,大摇大摆地走了出去。

   此后便有了“染指”一词,指分取不应该得到的利益,也指插手某件事情。

 

 

 

   语出《论语·先进》:子曰:“由之瑟,系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圣人孔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在教授学生的时候强调学习礼乐。有一次他听到子路在弹琴,可是内容却不是《雅》、《颂》一类的古典音乐,于是孔子很不高兴,他说:“子路,你为什么在我这里弹琴呢?”因此孔子的其他学生都不尊敬子路。孔子就说:“子路在学习上已经达到了升堂的地步,可是还没有入室。”在古代“堂”是指的正厅,“室”是指的“内室”,也就是说“堂”在前面,“室”在后面。孔子用“堂”和“室”来比喻学生学习的好坏。入门,升堂,入室用来比喻学习由浅入深的几个阶段。

   “入室”指的是学问技能深得老师传授,达到了精深广博的境界。今天我们依然用“入室”一词来形容学习好的学生,有“入室弟子”一词。

 

 

 

   语出《晋书·周处传》: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处曰:“若此为患,吾能除之。”父老曰:“子若除之,则一郡之大庆,非徒去害而已。”

   在西晋时期,有一个叫周处的人,官至御史中丞。他是一个很奇特的人,从小体力就超出一般的人,他喜欢骑马,打猎,不注意小节,放纵性情,为所欲为,乡里人都认为他是一个祸害。周处知道他受到乡亲们的厌恶,很是感慨,他决定改过自新,做一个让大家喜欢的人。他对父老乡亲们说:“现在天气暖和,收成也很好,为什么你们还是闷闷不乐呢?”一个老人唉声叹气地说道:“三害没有除掉,我们有什么好高兴的呀!”周处说:“您说的三害是指的什么呀?”老人说:“南山的白虎,长桥下的蛟,第三个就是你了。”周处说:“如果我把这三害除掉了,你们是不是就高兴了呢?”老人说:“如果你能真的除掉,乃是全村人的一大喜事,不仅仅是除害而已啊!”。于是周处上山射死了老虎,又来到河里去杀蛟龙,可是并没有那么顺利,他和蛟龙斗争了三天三夜,乡亲们都以为他死了,心想三害终于被除掉了,全村都在欢呼,这时候周处却从河里出来了。周处看见乡亲们这么厌恶他,于是就离开了家乡。他去拜访陆云,准备好好学习,做一个有教养的人,经过陆云的指导,周处勤奋好学,最终官至御史中丞。

   后来人们就用“三害”来指残害百姓的祸害。并且沿用至今。



 
人生之“八” - 小桥流水阆中客 - 小桥流水阆中客
朱德元帅戎马生涯(12部):雾松飞鹤的博客小桥流水阆中客
朱德元帅戎马生涯(12部):雾松飞鹤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