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何唯独没有灭掉卫国?背后原因大有深意

 新用户61391524 2021-02-26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歼灭六国,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而在秦始皇建立六国之后,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建立了郡县制,并将郡县制应用到了全国各地。

但是熟悉历史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秦始皇并未将郡县制实行到帝国的每一个地方,而是保留了一个小小的、半独立的卫国。这也就意味着,秦始皇并没有灭亡卫国,这是为什么呢?

千年来史学家们众说纷纭,最为流行的说法,是因为商鞅、吕不韦都是卫国人,前者帮助秦孝公推行各种改革,从而将一个孱弱落后、备受歧视的边陲国家,塑造成为国富兵强、天下畏惧的军事大国;后者有扶立庄襄王、辅佐秦始皇治国的大功劳。正因为如此,所以秦始皇保留了卫国。

这种解释看似合理,其实却是不值一驳。因为,商鞅有大功于秦国不假,但在秦惠文王即位后,他却是以“谋反”的罪名被车裂而死的。至于吕不韦,秦始皇深厌吕不韦,曾斥责他窃据相位、无功于国,最终逼使其自杀。因此,秦始皇是根本不可能因为这两个人对卫国手下留情的。

还有一种解释便是认为卫国民风纯正、君子众多,是天下人无比向往的“精神家园”,秦始皇不忍心将其吞灭。从西周初年建国到最终的覆灭,卫国不绝如缕的存在了800余年,期间曾面临过无数次亡国的危险,之所以能顽强地“活”下来,跟国中众多君子、贤臣的积极奔走不无关系。

不得不说,存在这种说法的人实在是过于天真,因为秦国不是那么仁慈的国家。在春秋战国时代的人看来,秦国不仅文化落后、形同蛮夷,而且天性残暴、不讲诚信,堪称“虎狼之国”。这样一个国家,怎么可能对卫国心生怜悯?

其实,卫国之所以没有被秦始皇吞灭,真实的原因无非有两点。其一,卫国早已沦为秦国的附庸,在事实上已经亡国。早在战国初期,卫国因为国力衰微便已经沦为魏国附庸,因为国势不如其他诸侯国,甚至已将国君的称号由公自降为侯。等到战国后期时,日渐衰微的卫国已经丧失大部分国土,最后只剩下了濮阳这个“弹丸之地”。

秦王政六年(前241年),秦国击败魏国,夺取濮阳等城邑,并将卫元君迁到野王城。由于卫元君只是寄食于野王城而已,并没有统治权,因此卫国在实际上已经灭亡。若是秦始皇想要罢黜卫国国君,只需要一纸诏书将其废黜即可。

其二,秦始皇之所以保留卫国,无非是想把它塑造成一个范例,在形式上宣示对闽越、滇等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并没有停止扩张的脚步,东南沿海的闽越、西南地区的滇等政权,都是他想并吞的对象。但是,限于这些地区地域广袤、环境恶劣,加之部族众多、开化程度很低,即使派兵征服,也难以进行有效的统治。

正因如此,秦始皇在征服上述地区后,为了进行有效的控制,便采取“间接统治”的方式,将各部族首领都封为“君”,让他们以附庸的形式,在保持半独立地位的情况下效忠于秦国,并逐渐向郡县制过渡。

对此秦始皇为何不歼灭卫国,你们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