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话往事》主创林翔老师做客中国传媒大学高研班

 新用户0197U6Ep 2021-02-26

      早在今年四月,《童话往事:中国译制动画片(1979-1992)》一书的主创团队还在为上海的读者交流会进行筹备的时候,中国传媒大学的薛燕平(雅号猫粮、薛妈,猫老师)老师就打来电话,问我们能不能在七月底为传媒大学暑期动画高研班开一堂关于“经典译制动画片幕后故事”的讲座,授课的要求很简单,就是以最接地气的聊天方式,为来自各高校动画专业的老师和研究生们介绍经典译制动画片的引进,译制和配音方面的八卦轶事。

      眼见《童话往事》能够得到学术界和读者们的认可,主创团队的小伙伴都很欣慰,经过大家的商量,全书的主创作者之一,从事中学美术教学工作,有着丰富课堂教学经验的林翔老师代表《童话往事》团队成为了这次高研班的授课教师。

        一切都进行的非常的顺利,在猫老师的大力支持下,课程被安排到了整个教学日程的第四天上午(7月27日),时长为两个半小时(9:00-11:30)。教学现场设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多媒体报告厅。结合当年对诸多配音老师的采访笔录和书中的主要内容,林翔老师按照不同的时间节点,挑选了五部具有代表性的译制动画案例为现场的学员进行了揭秘,以中国第一部长篇电视译制动画《铁臂阿童木》为开场,讲述了电视译制动画的起源和央视在动画译制配音上的探索;以地方电视台引进的第一部长篇动画《聪明的一休》为范例,重点介绍了辽宁电视台和辽宁儿童艺术剧院的译制配音工作者们精益求精严谨忘我的工作态度;还有老少皆宜影响深远的《米老鼠和唐老鸭》和被80后奉为经典的《忍者神龟》、《圣斗士星矢》,林翔老师用风趣幽默的聊天方式配合简短珍贵的影响资料,不仅为学员们介绍了这些优秀作品引进译制,配音的幕后轶事,也向大家指出了部分作品当年受特定环境制约而暴露出来的译配弊病。

       由于信息量太大,原定两个半小时的课,林翔老师仿佛说书先生一般,娓娓道来,整整讲述了三个小时,猫老师在课堂上不时巧妙配合,语出惊人,深得捧哏相声技法的精髓,令原本轻松愉悦的课堂更添欢声笑语。

        课程结束后,不少热心的学员带着自己的《童话往事》来找林翔老师签名,读者对《童话往事》的喜爱和认可,也给了团队小伙伴们莫大的鼓励,大家都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将《童话往事》的后续部分继续创作完成,补完新世纪前这段独特的译制动画的引进播出史,著书的前方道路崎岖,小伙伴们仍需努力,加油吧!

===================

1

END

1

【童话往事:中国译制动画片(1979-1992)丛书介绍】

 “童话往事”创作团队花费8年多的时间,采访了130余位当年的电视工作者和配音艺术家,期间还前往中国国家音像资料馆、上海音像资料馆、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广东电视台,以及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广东省图书馆等全国十多家图书馆,调阅和查看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以及珍贵视频。书中对1979年至1992年间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热播过的主要外国动画电影和电视动画片进行梳理与回顾。内容包括这些动画片在原出品国的制作播出情况,以及引进中国后的译制、播出情况和社会反响、观众回忆等。丛书涉及作品粗略统计约150部。以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各省市两级电视台首播的时间顺序为序,每篇介绍一部片子,两卷总计约67万字、500余幅图表。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中国大陆引进播出外国动画片的时间路线图。

1、对全书回顾的约150部外国动画片当年的引进人、译制者、配音员等历史亲历者,在每一篇撰文时均以不同方式进行了相应的采访,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史料,生动鲜活的采访内容定会令读者感触良多,让我们更好的了解那个年代人们的精神风貌。

2、在梳理和回顾每部外国动画片之余,做适当的延伸,通过大量的图表、注释、附章等形式,以及章节概述等,对当时与作品制作、引进、播出相关的历史、文化、社会事件、政策法规加以盘点介绍。信息丰富,史料翔实,是从业人员及研究学者理想的参考资料;

3、早年引进的一些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的经典之作,由于部分作品较为冷门,作品情况及所属公司情况曾长期为国人或动画业界所忽视,国内鲜有介绍,此次,丛书就其制作发展史、作品特色、品牌营销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均属国内首次。

“影像     情感     童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