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射雕的日子》(五)[完结篇]

 新用户0197U6Ep 2021-02-26

之前已经和大家分享了四篇《有射雕的日子》,今天是第五篇。也是最后一篇。没想到,一晃,离写这五篇文章又过去了十七年。。(比杨过和小龙年的十六年之约还长一年。。。)

PS,昨天有一个弟弟给我说,山西电视台早就捷足先登。83版《射雕》都播到十多集了,好吧。。现在的小朋友可能无法体会到我们当年“什么叫今晚错过一集,可能十年都不可能再看到了”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

+++++《有射雕的日子》(五)[完结篇] 

究竟是我们太过怀旧,还是《射雕》名至实归是一部不朽之作?无线五虎之一的黄日华以及作为九十年代初香港无线电视台的首席小生和当家花旦张智霖和朱茵,可以来回来这个问题。《射雕》内陆版原来考虑胡兵出演郭靖一角。胡兵为此专门前往香港拜访了黄日华,想从这位老前辈嘴里讨教点演好郭大侠的真经。可让他始料不及的是,还没等他说明来意,黄日华就告诉他早就知道他想演郭靖的事了,并劝胡兵千万别去演这个角色,不论是《射雕》还是郭靖黄蓉或者是其他什么角色,这个剧和那些人物早就在人们头脑中生根了,谁再去演都只能遭骂。即使是翁美龄复活,他们原班人马再次出演,也只能是招来骂声。黄日华表示,不论是制作手段还是其他方面,现在拍《射雕》肯定会比原来不知好上多少倍,但过去的《射雕》已经成了人们记忆里的的经典,想去改变这种东西,真的很难。央视的这个举动确实要冒很大风险,他们的胆量真的很大。

  在莫斯科参加香港电影《惊世旅途》时,胡兵与圈里好友张智霖及朱茵凑到了一起,他们两人1997年曾经在重拍的《射雕》中演过郭靖和黄蓉,听说胡兵想在央视版的《射雕》里竞争郭靖一角,作为过来人,他们连忙劝他悬崖勒马,千万不要冒险。当年他们也都天真地想要翻新经典,可结果惨透了,没被别人骂死已经不错了。为了说服胡兵,他们还介绍说当初香港无线台曾经把他们两人的《射雕》安排在每晚的黄金档播出,可播了没几天,便招致观众的强烈抵制。迫于压力,无线台只得将节目调到半夜档,可就是这样观众还是不答应,实在没办法,无线只好又翻出黄日华、翁美玲版的《射雕》重播,才使事情得以平息。从那以后,张智霖和朱茵都不愿跟别人提及演过《射雕》。朱茵说,1985年翁美玲早逝之后,确实没有人可以超越人们情感上的东西,自己很为当初的幼稚感到后悔。


  四年级的时候,大家对于性别问题已经有了些模糊的认识,一个错误的概念是男孩不能和女孩单独在一起玩,男孩们和女孩们在一起玩是可以的,但几男几女的小群体不是一种能被接受的模式,否则就要遭受别的小朋友的嘲笑和起哄。女孩主动找男孩搭讪那更是一件很为难的事。徐丹是个比较腼腆的女孩子,当她意外购得虽非正版但好赖也是粤语版的一盘《射雕》磁带时,当然不能保持沉默。正如,很难想象一个足球球迷不和别人交流心得体会。快乐共分享,这是一个不太会随时代而改变的生活方式。因此当徐丹拥有这样一盘磁带时,不可能不和我们这些射雕迷一起分享。倩倩是她的好友,因此分享在两个女孩子中间进行当然不存在什么困难。可是我们呢?于是,某个星期天的上午,倩倩姐约来我和阿高,另外还有谁记不清了(好像是张震业?)。她自称买到了一盘粤语版的《射雕》,让我们来听歌。可是地点很怪,是在徐丹家,后来真相才大白。这就是当年的一群可爱男孩和女孩。


  当年为了买到《射雕》的磁带,我跑遍了宝鸡市的大街小巷,令人奇怪的是,这种事父母一般是不予支持的,可是当时我老爸陪着我一起四处奔波。最后虽然买到了两盘不同版本的《射雕》磁带,可是全是国语版的,这让人始终耿耿于怀。于是当徐丹的这盘磁带出现的时候,我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可是当时家里还没有双卡录音机,即不能内录。为了此事,我又开始了四处求人,最后我的堂姐雪中送炭,她认识咱们厂广播电视中心的人,才帮我录了一盘,于是我开始了以听坏录音机及翻版《射雕》磁带的活动。后来可能是觉得就这么几个人享有这种快乐太自私了些,这样就有了后来音乐课上集体听《射雕》的故事(音乐冀老师给我们放了整整一节课,变成《射雕》歌曲欣赏课了)。

  改革开放初期,港台的东西虽然和现在一样的良莠不齐,但我们都采取一种毕恭毕敬的态度,因为突然看到这么多花花绿绿的东西,这对我们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不像今天,即使是好莱坞的东西也不见得引得起人们的兴趣。所以在此情况下也就谈不上去探讨和深究其中的优劣,一般的办法是照单全收。然而《射雕》是个例外,也可以说《射雕》是一个分水岭。因为我们对于影视作品配乐的关注从此开始了。此前,即使一首优美动听、琅琅上口的电视剧主题曲或者插曲,我们也无非是作为一首流行歌曲来听来学,比如《一剪梅》,比如《霍元甲》,而《射雕》不同。当年没有录像机,而看《射雕》时必定是非常虔诚的、目不转睛、一丝不苟的,所以根本无暇顾及《射雕》的主题曲的歌词。后来,宝鸡广播电台当时的《每周一歌》中播送了《射雕》系列歌曲的歌词,所以我有机会将这些歌曲的歌词完全掌握。然后再用当时比较流行的一种做法——买一个漂亮的笔记本将这三首主题歌及四首插曲完整无误的抄录下来。光自己欣赏和陶醉当然是不可能的,于是四(1)班里的《射雕》歌本风行一时,先后从我的歌本抄录过《射雕》歌词的有马玉、芳芳、陈晗、陈钰(后来转走了)、莉莉、范莉、文惠等等,不胜枚举。那时是我感觉比较幸福和风光的时刻。当然,后来女孩子的歌本要更为青出于蓝,不仅有歌词,还附以各种粘纸,比如《早已明知对他的爱》的歌词边上肯定是配上杨康和穆念慈的剧照,十分精美,不知这些东西现在还在不在?


  对配乐的热爱由此开始。当然那时候并不懂配乐是个什么东西,只是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刚开始只是主题曲和插曲,再后来,才开始关注音乐与情节之间的关系和配合。这也是我至今对《射雕》依然情有独钟、痴情不改的原因所在吧。虽然现在买《射雕》的全套VCD是一个举手之劳的事情,可是我没有买。一来,我还是习惯于通过电视台重播的方式来收看,我不知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习惯于那种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的氛围吧,因为我知道,如果《射雕》重播也许已经掀不起多大的波澜,但一定还会有相当的人关注的,我喜欢这种众目睽睽的感觉。等到《射雕》什么时候出DVD了,我会买一套珍藏的。那天到李军家小坐,打开李军电脑中的播放器,播放目录中存有许多我不熟悉或不知情的曲目,可是《射雕》的曲目榜上依然榜上有名,我和李军心照不宣,会心的笑了,这个片子也许现在的人不爱看,或者没有机会看,这都无所谓,可是他们无缘欣赏这么经典的配乐不能不说是一种损失和遗憾。

  《有<射雕>的日子》到这里告一段落了。在结尾我想说的是,当年对于《射雕》的那种执著和激情,现在很难找得着了。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因为你可以把当初大家对于《射雕》的这种热度理解成为小孩子对于武打片的一种痴迷,但如果现在你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缺少这种东西,找不到这种感觉了,那就值得深思了,因为没有了激情,你不会感觉快乐。可是有些事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因为整个社会现在也缺少这样一种氛围,这就更需要我们努力地在不快活中寻找快活。善待自己,来一碗心灵鸡汤吧。

(作于2001年11月24日,改于2018年11月7日)

++++

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