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5年,山东广饶县的刘集村,第一次发...

 铁血老枪 2021-02-26
1975年,山东广饶县的刘集村,第一次发现了1920年8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由于排印疏忽,封面上的“共产党宣言”印成了“共党产宣言”。正是这个排错的书名,成为辨别是不是最初版本的一个标志。初版的《共产党宣言》一共印了1000本,如今留存世上被发现的有8本。而在这每本书的背后,都隐藏着一段动人的历史,一个动人的故事。

在山东广饶县刘集村发现的这本《共产党宣言》,最早的主人是20世纪20年代初在济南中共党组织负责青年工作的张保臣。有一个来自广饶县刘集村的青年女教师,叫刘雨辉,经常参加他组织的学习小组。不久,他把这本《共产党宣言》送给了刘雨辉。1926年,刘雨辉回到家乡过春节,送给刘集村党支部的礼物,就是这本《共产党宣言》。

从此,这本《共产党宣言》成为了刘集村党支部经常学习的材料。党支部书记刘良才经常给人们讲书中的道理。不识字的人就问:这些道理俺以前没有听说过,到底是谁讲的呀。刘良才就指着书上的马克思头像说,就是这个“大胡子”说的。这样,当地老百姓就把《共产党宣言》改了个叫法,说是“大胡子的书”。正是这本“大胡子的书”,教育了刘集村几代共产党员,刘集村为革命献出了28名烈士,先后有190人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1年,刘良才被党组织调到其他地方工作,临行前,他把这本《共产党宣言》交到了第二任党支部书记刘考文手中。1932年刘考文被捕前,又将这本《共产党宣言》交给了老共产党员刘世厚保存。为了躲过国民党反动派的搜查,几经转藏,刘世厚曾把《共产党宣言》埋进锅灶下面,后又转到粮囤下,以至塞进房屋山墙的鸟窝里。

1941年4月18日伪军“扫荡”刘集村,全村着了大火,已经跑出村外的刘世厚,傍晚时分又偷偷返回家里,从着火的房子里抢出了《共产党宣言》。新中国成立后,他用棉线把这本快散页的书重新缝好,在扉页上盖上了自己的印章,用油纸和老蓝布层层包好,放进一个小漆匣里。1975年,85岁高龄的刘世厚老人把这本书献给了国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