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生多少梦,试问几曾欢?”——诗作补全及另一首杂诗修改回复

 梧桐树边羽 2021-02-25

有朋友问“平生多少梦,试问几曾欢?”出自谁的诗。

这两句找不到出处,大概率是今人写的,或者就是网友口占也不一定。

倒是“多少平生梦”出自明朝陈琛的《甲戌下第三月二十四日出张家湾》:

闻说春归已有期,可人春色亦应稀。客思远道催行急,舟绕长湾故去迟。

江上一樽忘独老,天涯何处觅相知。怀中多少平生梦,说向痴人恐未宜。

这与“试问几曾欢”没有关系,所以这里直接理解为:一辈子有很多美好想法,真正实现的却几乎没有。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不过这两句于格式上倒是合平仄,是相对的两个律句。“平生多少梦”,“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试问几曾欢”是“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是上下联平仄相对的,所以有成为五绝或者五律一联的潜质。

因为是一种提问模式,在绝句文法中基本上处于三四句加重语气表达诗意,所以如果要成诗,建议添加一二句,表明为什么会发出这种感慨的理由。

注意添加诗句的韵脚,要符合“欢”字韵部。

比如:“过尽风云事,五更听露寒”,一辈子经历了多少风雨,如今却失眠了,听着窗外风寒露冷。

过尽风云事,五更听露寒。

平生多少梦,试问几曾欢?

这是一首仄起不入韵,押平水韵“十四寒”部的五绝。

注意“五更”的“五”导致了第二句“平平仄仄平”成为“仄平仄仄平”的孤平出律,在第三字使用了平声字“听”作出孤平拗救,所以并没有出律。

这就是一首完整的近体诗了,但是并不能说作者就是我,只是补全而已。

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补诗方法,如补后两句,或者扩充成为五律,其实都不复杂。

抓住平仄骨架,锁定这种无奈的情怀,不要让作品情感出现反差、断裂即可,留给朋友们自行练习创作。

再看一首朋友私信发过来的写梅花作品。

飘雪梅花不惧寒,零落成泥在窗前。

待春满院花争艳,不知还有谁人怜?

这首七言四句,音病很多,好在内容上没有逻辑错误。

但是作为“诗”来说,太多的拼凑借用,导致格式上凌乱,严重影响吟诵性。这是一首粗糙的、初级的顺口溜似的仿旧体诗作品。

再说一遍,诗的思路没有问题。首句写梅花当时,第二句写梅花零落。第三句转写梅花过季,第四句写被人遗忘。

如果能够把文字理顺,化用衔接更自然,即使不合平仄格律,至少在韵脚和文字通顺性上过关,就不失为一首好作品。

首句“寒”字发音明显“前”、“怜”不同,这是落韵,需要修改换字。其实首句押不押韵无所谓,但如果不押韵就用仄声字,像这样用着平声字却又不入韵,是“踩脚”。同时第三句尾字“艳”是“撞韵”,需要修改成不同发音的字。

一首古体诗,能把音病都犯全了,也是本事。

注意,这都是平仄格律之外的诗病,只与吟诵的清朗流丽有关,与平仄格律无关——如果按照近体诗格律修改,这些问题通通自动解决。

“零落成泥”是借用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种借用就算是你自创的,也会被认为是借用,因为原句太经典,四个字一出来,无法不让读者往陆游的作品上去联想——不过只要用得好,会添色不少。

把影响通顺的字平仄通过换字调整,撞韵、踩脚等问题去掉,得到一首押“一先”部的七绝,尽量在诗意上和原来相符:

寒梅不惧玉沙冷,零落成泥户牖前。

风舞百花春满日,却思雪客对相怜。

这就变成了一首平起不入韵,押平水韵“一先”部的七绝,是格律诗。

把单向的“谁人怜”换成花怜人、人怜花的相互作用,代入人自身,就有了赞寒梅性格高洁,反映自身个性的情感代入,不仅仅只是充当可怜梅花零落成泥的角色。

“玉沙”就是雪,“户牖”就是门窗,“雪客”是指梅花,这些词语并非故意修古,更多地是出于平仄调换的需要。

其实也可以:

寒梅不惧雪飞冷,零落成泥闭户前。

风舞百花春满日,却思雪客对相怜。

这样就简明多了,哪一种更好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