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唐诗人韩偓,用四首五言绝句向经典致敬,青出于蓝胜于蓝,如诗如画的诗歌读来赏心悦目

 小话诗词 2022-01-18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长廊中,漫步于长廊的历代文人用他们飞扬的文采谱写出绚丽的篇章。他们的篇章如同璀璨的娇艳的鲜花将这条长廊点缀起来,芬芳馥郁,姹紫嫣红的长廊四季常新,璀璨斑斓的色彩历久弥新。

更让长廊的色彩锦上添花的是那并蒂花开的奇异景象曹操与他的儿子曹植、曹丕徜徉于长廊时,留下了“兼笼前美、作范后来”的建安文学。曹操的《龟虽寿》《蒿里行》《步出夏门行》,曹植的《典论》,曹丕的《白马篇》《美女篇》《洛神赋》等篇章让长廊焕然一新。

时光一晃,当苏洵携手儿子苏轼和苏辙流连于长廊时,父子三人以《六国论》评说古今,他们独步千古的诗词和文章为长廊增添了绮丽的色彩。“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苏氏父子在留在长廊篇章让人们奉为圭臬,他们留在长廊的足迹让人们趋之若鹜

三苏雕塑像

说到文学长廊中这些并蒂花开的景象,以父子俱名扬的当然让人叹羡。但是也有一些组合,虽然不是父子,但同样并蒂花开,同样熠熠生辉。下面要说到的一个组合就是唐代的两位诗人,一位是李商隐,一位是韩偓,李商隐是韩偓的姨夫,韩偓是李商隐的外甥。

这对以姨夫和外甥的身份为组合的诗人,都以诗名著称于世。李商隐就不用做过多的介绍了,我们最喜爱的就是他的《无题》诗,无题诗中的很多名句我们都是耳熟能详的。

韩偓,字冬郎,比李商隐小30岁,自幼聪明好学,深得李商隐的喜爱。李商隐要去梓州,同事和亲朋好友都来送别,他的外甥韩偓也在送别的人群中,当时只有十岁的韩偓在席间赋诗一首为即将远行的李姨夫送行。诗作一出,众人交口称赞,大家都被这位十岁孩子的才华深深打动。

五年之后,李商隐任满归来,当年送行的场景历历在目,当年韩偓的那首送别诗更是让李商隐记忆犹新。李商隐触景生情,随即给眼前的这位已经15岁的翩翩少年写了一首酬答诗,诗中这样写道: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这是一首很有名的诗,不光是因为李商隐对韩偓给予的深切厚望,还因为最后一句,李商隐盛赞韩偓的才华已经超越了他的父亲韩瞻,韩瞻也是当时一位有名的诗人,“雏凤清于老凤声”说的就是这个。这一句还为我国的成语宝库增添了一个“雏凤清声”的成语

韩偓,晚唐诗人,他以擅长写五言绝句著称。他今存的诗集中有一半以上是五言绝句,而且他的五言绝句是师出有门,他学习写作五言绝句与许多唐代诗人一样。原来唐代诗人的五言绝句来源主要有两个:要么是脱胎于汉魏以来的古体诗,要么是从南朝乐府诗中的影子中走出来

韩偓画像

从南朝乐府诗中学习,并且形成独特风格的当属盛唐诗人崔国辅。崔国辅的五言绝句多以爱情为题,风格自然清新而又婉曲含蓄,柔曼可歌,形成了独特的诗体,像描写江南水乡南京长干里人们的爱情故事的诗篇《小长干曲》,就是崔国辅的代表作。

前人评价崔国辅的绝句是说道:“专工五言小诗自崔国辅始,篇篇有乐府遗意。”自崔国辅之后,将五言绝句带上另一个高峰的人就是韩偓,可以说韩偓师出有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崔国辅·《小长干曲》·诗意图

韩偓为了能将经典传承下去,不仅写出了大量的优秀五言绝句,而且他还向经典致敬,模仿崔国辅的诗体写下了四首诗,并将诗题取名为《效崔国辅体》。

韩偓的这四首仿作,看似是四个不同的场景,其实是一个整体。诗人以人间永恒的爱情为主线,并用女子的口吻写来,诗情画意交相辉映,就像是长廊中四季常开的一株花卉一样,赏心悦目,读来有别具一格的美。第一首,诗人写道:

淡月照中庭,海棠花自落。

独立俯闲阶,风动秋千索。

开篇两句描绘的是春夜庭院的场景:淡淡的月色映照在庭院中,海棠花趁着月色飘然落地,花瓣落地的声音是这样的轻柔,是这样的无声无息,以至于不仔细看的话,都发觉不了。海棠花凋零预示着春天又该过去了。

庭院中的女主人公孑身一人,她孤零零地站立在窗口凝望着屋前的台阶,淡淡的月色掩映在她白皙的脸庞上,她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惆怅。也许是她盼望着心爱的人早点归来,可台阶上一片空荡荡。在月光坐过的台阶上,只有随风飘落的海棠花的花瓣静静地点缀着台阶

微风摆弄着院子里的秋千索,不时传来一阵阵声响。月色下的庭院,飘落的海棠花,独立窗前的女主人,摆动着的秋千索,诗人以移动的镜头勾勒出了整个画面,画面是那么幽静,又是那么寂寥。

最后一个一个镜头以动衬静,更增强了诗篇的清冷气氛。而女主人盼望着心爱的人早点归来的心思,就在这样的环境渲染与气氛烘托下显现出来了。

接下来诗人写道:

酒力滋睡眸,卤莽闻街鼓。

欲明天更寒,东风打窗雨。

第二首的场景由窗前转向室内,诗人移形换步,镜头下的女主人已经已经睡下了。或许是担心夜晚失眠吧,睡觉前她还喝了一点酒,可是她不胜酒力,一会儿便酒醉微醺,顿时睡意来袭,于是她躺在了床上,借着醉意朦朦胧胧地进入梦乡。

可是她睡得并不安稳,没过久又被街上传来的依稀的锣鼓声惊醒了,这时已到了天色已经微明。女主人身上感受到黎明前的寒意,她不得不将被子裹紧一些,这时耳畔又传来雨水敲打在窗户上的声音。女主人寻思着,原来夜晚下雨了,昨晚淡淡的月色就是要下雨的预兆啊

和第一首略有不同的是,第二首并没有将过多的笔墨用在画面物象的组合上,而是将笔墨的着力点用在女主人的主观感受上。从各种感觉心理的描绘中,诗意传达出女主人的孤寂与凄苦的情怀。不难看出,诗人对人物感受的描写,其实也是一种渲染。

接下来是组诗的第三首,诗人写道:

雨后碧苔院,霜来红叶楼。

闲阶上斜日,鹦鹉伴人愁。

第三首的场景是时间跳跃式的延续,时间和节令不再是海棠花凋零的暮春时节。镜头呈现出来的是这样的一个画面:在一个秋日的午后,刚下过一阵秋雨,院子里长满青苔,经霜的红叶散落屋顶,散落在庭院中,远远望去,整座闺阁都掩映在红叶的背景中

这一幕色彩缤纷的画面虽然充满诗意,但是却透露出一种长时间未经打理的荒芜的气息。女主人依然面对空无人迹的石阶,凝望着西斜的日影渐渐爬上台阶来。

这绵延不绝的愁绪该如何排遣呢?还好庭院中有一只鹦鹉,鹦鹉学舌,发出一些咿咿呀呀的音符,仿佛在替人分担忧思。

因为第三首诗呈现出来的是白天的景物,所以比第一首要明艳很多,画面清晰明了,色彩也很鲜丽。但在秋天红叶遍地的氛围中仍然传递出婉曲凄清的诗意。

尤其是“闲阶上斜日”这一个细节描写,把女主人那种长久期待而又不断失落的渺茫空虚的心理,刻画得细致而又传神,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接下来是组诗的最后一首,诗人写道:

罗幕生春寒,绣窗愁未眠。

南湖一夜雨,应湿采莲船。

如果细细品味这首诗,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时间好像又回到了暮春时节的夜晚。地点还是女主人的闺阁。由于下了一夜的雨,暮春的寒气透过帘幕传入室内,而女主人依旧没有入睡,还是倚靠在绣着窗花的窗户边。

从她的眼眸中能看出他好像有什么心事,又好像在沉思着什么。原来她想到的这件事:停泊在湖里的采莲船,早就被一夜的雨水打湿了吧,水涨船高,船儿现在还好吗?

传世名画·《莲舟新月图》

南朝乐府民歌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法,是喜欢运用谐音双关语来喻指爱情。“采莲”的形象在乐府民歌中经常出现,如《读曲歌》中这样一首:“种莲长江边,藕生黄蘖浦。必得莲子时,流离经辛苦。”就是借有关莲藕的双关隐语来表示甜蜜爱情需要经过曲折辛苦的磨炼才能获得。“莲”谐音“怜”,爱的意思;“藕”谐音“偶”,成 双成对的意思。

因此,韩偓诗中的“采莲”也是爱情的象征。女主人公想象采莲船的际遇,不正是女主人自己的爱情经历与心理历程吗?

在多少个不眠的长夜里,回想自己的内心情感,有数不尽道不完的心里话需要向人倾诉。而诗人却借用了乐府诗的传统手法,把复杂的思想感情熔铸在雨湿采莲船这一充满画意的形象中,读来别有一番韵趣

韩偓的组诗别具一格,是由四个独立的场景拼接而成的四首五言绝句,但是这四个似断似续的场景又组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时间由夜晚至天明再到晚上,时间节令由春经秋又返回暮春,结构形式上的若断若续,正好是女主人一年四季的生活与朝朝暮暮的情感的缩影。

不同的情景画面,又被女主人同一个情思串联起来。不同的情景画面,诗情画意交相辉映,就像是长廊中四季常开的一株奇异花草一样馥郁芬芳;又像是主旋律下的四重奏,各种变奏的乐曲,带来的是极度舒适的视听体验

韩偓画像

韩偓的这四首绝句语言朴素明丽,风格自然清新,丰富了诗歌的形象。韩偓虽然是仿效崔国辅的风格写的这四首诗,但是诗人的初衷是传承经典,并向经典致敬的,因为诗人不仅发扬了崔国辅诗中婉曲含蓄的一面,又将这种风格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