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美黑砂——荥经砂器

 昵称o5htyfHT 2021-02-26

四川荥经县地处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的要冲。荥经所产的砂器是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工艺品,在两千年的不断变革中,荥经砂器从作为单纯生活用具的荥经砂锅,发展成为以砂器为载体的工艺品,在中国陶器史上留下了古朴美丽的一页。

中国最美黑砂---荥经砂器

撰文/严云杰 摄影/曾华祥

中国最美黑砂——荥经砂器

2012年7月,四川荥经县曾氏砂器厂,近1200摄氏度的炉内正在烧制有龙形纹饰的砂锅,仿佛翻滚的蛟龙

古风犹存的荥经砂器

四川雅安荥经县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极为深厚。荥经的砂器——一种工艺独特的黑砂陶制品,早在三千多年前春秋时期就开始烧造的民间日用工艺品,历经汉、唐、宋、元、明、清的兴衰,不但未曾消亡,反而在民间悄然发展传承至今。2008年,荥经砂器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荥经砂器凭其精湛技艺,不但在四川及西南地区民间享有盛誉,而且在国际展览中也获得好评。

荥经砂器的制作可追溯到春秋晚期战国早期的严(庄)道时期。荥经古称严道,原以岷山庄王居此而得名,始建于春秋后期战国早期(公元前476~316),东汉以前称庄道,因汉明帝名“庄”,故为避讳改“庄”为“严”,“庄道”遂称“严道”。

中国最美黑砂——荥经砂器

荥经砂器特有的黑砂器原料(荥经县麂子岗原矿紫砂泥底曹青)。(供图/严云杰)

岷山庄王领地(庄道)北与临邛(今邛崃)为邻,范围包括今雅安、天全、芦山、荥经、洪雅等地,是当时西南地区重要的边关重镇、南方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商品集散地,也是控制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军事要塞。岷山庄王时期,陶工利用严道城附近分布的一种独特黏土作原料,烧制出了黑砂陶器,一直沿袭至今,这就是“荥经砂器”的历史起源。

1981年,考古工作者在严道古城遗址附近的曾家沟秦代墓葬中发现了一批陶器,包括平底罐、釜等生活用具。这批秦代墓葬出土的陶器在其原料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炭粉和沙粒,以细绳缠绕固定器型,手制转轮修正。这批陶器的形制、工艺、纹饰与当时中原、巴蜀等地的陶器形制基本一致,属同一发展水平。这一时期的窑具已经发展到竖式窑,俗称“口袋窑”,即平地掘一竖坑作窑床,辅之以烟道,其状如口袋;这种窑的焙烧温度得到了提高,器物质地也坚固多了。这批秦代墓葬出土的陶器,其原料、配料、形制已具备了荥经砂器的基本特征。考古专家研究严道古城遗址附近春秋战国墓葬和秦汉墓葬出土的黑砂陶,发现春秋战国时期陶器的原料、配料、器型、制作工艺已经具备了荥经砂器的主要特征;而秦汉时陶器的配料成分、比例、器型、制作工艺、烧制温度等与今天基本一致。因此荥经砂器制作始于春秋后期战国早期(岷山庄王),定型于秦汉,发展延续至今已成定论。

中国最美黑砂——荥经砂器

2012年7月,荥经县曾氏砂器厂,工艺师正在用当地特有的黑砂泥制作黑砂茶壶。

随着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汉后期,南方丝绸之路商道沿线因长期战乱逐渐被废弃,地处西南边疆的严道城也逐渐萧条冷落,进入一段相当封闭隔绝状态时期。在此期间,其他地方的陶器制作工艺不断发展、提高,多数发展演变为器物外层施釉焙烧工艺。而严道古城的制陶工匠们在这一历史时期也在不断发展中。在与外界缺乏交流沟通的环境中,经过不断革新探索,走上了一条独特的陶器发展道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砂陶——砂器。

“土与火”的千年艺术

我们常说的陶瓷,是指陶器和瓷器的统称,在自然科学分类中属于硅酸盐范畴,生产工艺都包括选矿、风化、粉碎、研磨、配料、制坯、装饰、干燥、施釉、焙烧等工艺流程。

荥经砂器属陶器,按其分类属夹砂黑陶,和其他地域的陶器一样,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由粗糙到精美的发展过程。上世纪8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荥经同心村新石器遗址发现了大量的陶器碎片,属夹砂红陶,即黏土掺入部分风化后的花岗岩岩砂,含有石英、长石成分。制作方法是用手工捏塑成形,器型胎壁厚薄不匀,多数为素面,部分外壁有篾纹,质地较松软,烧成温度不高,为简单的平地窑堆砌焙烧,制作工艺很原始。新石器时期的人们已经知道在黏土中掺入沙粒,防止在烧制过程中器型开裂、变形,但还没有掺入炭的成分。这就是发现最早的荥经砂器雏形,说明了这一时期的制陶技术已经有了进步和发展,因为最原始的陶器是黏土直接做坯焙烧而成。

中国最美黑砂——荥经砂器

砂器厂工人将晾干的砂锅初胚放入炉窑,等待焙烧。

制作“荥经砂器”的独特原料,是在严道古城遗址附近广泛分布的一种沉积黏土。陶工们将这种黏土取出堆放于露天场地,贮存一段时间,再粉碎研细(精品砂器要求用丝箩过几次筛,研成极细的粉末状),把荥经当地出产的优质无烟煤和煤燃烧过的灰渣用同样方法研细,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反复揉搓制成陶器用泥。

制作器物坯胎分两个步骤:先用手工轮制做器物下半部分,称作 “底坯”;待底坯稍干燥,有了一定的硬度,再在上面做器物上半部分,称作“接坯”。接坯要求上下两部分胎质厚薄均匀,牢固无痕迹。

中国最美黑砂——荥经砂器

砂器厂一角,炉外是初胚,炉窑里是烧好的砂器。

制成的坯胎放置自然晾干后,在一平地堆上荥经本地出产的无烟煤块,把晾干的坯胎均匀地码放在上面,用一黏土做的大盖罩上点火焙烧,通过特制的管道不断鼓风加温,保持在1000℃~1280℃。待胚胎充分烧透后,用顶端带铁钩的长竿挑入一个放有杉树枝或麦秸、锯末的称之为烟熏窑坑内,然后密闭坑口,让高温的坯胎与易燃的有机物混合,产生“闷燃”,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把胎质中的石英、长石等矿物质以及金属溶解“析”出,在器物表层形成氧化物结晶。这就是荥经砂器独特的工艺——“取釉”。器物自然冷却后表层呈现出银灰色的金属光泽。

中国最美黑砂——荥经砂器

等待出炉的荥经砂锅。

荥经砂器是土与火的艺术,砂土经过烈火的殿堂而烧制出黑砂器皿。“土与火”真正的艺术魅力,还在入窑与出窑之间的功力。窑火是神秘的,即使是同一种形式的窑,都各自有一点差异,这就要求烧窑时,应把握窑的特性,就像了解人的个性一样,找出该窑因差异而形成的特性,积累经验,从实践操作中多研究,才能控制好作品的烧成,平稳而不急躁地完成作业。在窑内器物未冷却时即打开窑盖。开窑时,窑工手擎一丈长的火钳,将通体透红的砂器从馒头窑里钳出,随后迅速挪到旁边的釉坑,加入木屑完成上釉过程。头顶笠帽、身穿布披的窑工如同披着蓑衣的渔夫,这完全是为了抵挡近在咫尺1200多摄氏度的高温。

中国最美黑砂——荥经砂器

工人吊起炉盖,准备开炉——又一窑砂器烧制好了。

黑砂的现代演绎

荥经砂器的制作工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现今独特的制作工艺体系,这一古老而独特的技艺:一是窑具至今仍采用较原始的平地窑焙烧,口袋窑取釉,保留了早期黑砂陶器的制作方法。二是采用特殊“取釉”法提高器物硬度,减少吸水性,氧化化学反应较充分,铅、镉等重金属以氧化物的形式“析”出,附着于器物表面,化学稳定性较高。这种“取釉”法是荥经黑砂器独特“优点”之一。三是多数器物仍保留了秦汉时期的特征,具有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和地方生活风味的特点。如:鼓子砂锅仍是“釜”的形制;煨罐的造型与平底罐一致;药罐与单耳鍪相似;砂火锅的“足”则完全保留了豆柄的形状特点等。

中国最美黑砂——荥经砂器

砂器厂工人正在给冷却窑里添加松枝叶和锯木灰,这是荥经砂器的独特工艺——“取釉”。

荥经砂器不但制作工艺古老而简单,而且它的造型古朴大方,釉色独特,具有耐高温、抗腐蚀特点,不氧化,不变色,不变形,不与酸、碱、盐及金属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由其烹煮的食物,不仅能保持营养和鲜味,且能较长时间保温和不变味、不变质。荥经砂器也是制作药罐的理想器皿,煎制中药,不会因发生化学、物理变化而改变药性,影响疗效;用它泡茶,无损茶性,能最大限度保持茶叶的清香甘醇;也可用作生产耐热砂锅等产品。近年来荥经砂器不仅是具有广泛用途的生活用具,而且也成为与现代工艺美术结合的砂器艺术品。

中国最美黑砂——荥经砂器

砂器厂工人正在对移出冷却窑的黑砂器进行简单的清理。

荥经砂器虽然享有“东有宜兴紫砂,西有荥经黑砂”的美誉,在现代砂器市场也有很大发展潜力和明显优势;但长期以来,荥经砂器生产力低下,生产方式落后,仍处于分散的家庭作坊式手工生产状况,技术工艺不统一,产量低,质量不稳定,制约了产品档次、品质的提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中国最美黑砂——荥经砂器

从冷却窑里移出的有精美龙纹饰的砂锅。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荥经砂器有了一次与现代艺术美学结合交融的机遇。当时四川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教授陶瓷专业主任马高骧先生带领研究生到荥经工艺砂器厂采风、考察。马教授和他的研究生们详细考察了荥经砂器生产的全部工艺流程,按照荥经砂器的传统工艺和技法,利用其材质独特性能,精心创作了100多件现代砂器雕塑作品,以艺术家的视觉和灵感在粗犷古拙、颇具乡土味的“荥经砂锅”中注入了现代砂器艺术的语言和表现形式,使古老的荥经砂器以新颖的创意步入现代雕塑工艺美术殿堂。受到马教授的影响和启发,荥经的一批砂器传承人及工艺美术师们在继承传统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当今先进的制陶工艺技术,从配料、制坯、干燥、焙烧等整个工艺流程进行改革、探索、创新,把现代美学理念和文化元素注入砂器的制作中,使荥经砂器摆脱了单纯作为生活用具的局限,成为集实用功能、现代生活理念、审美情趣、文化品位为一体的特色工艺美术品。

中国最美黑砂——荥经砂器

人文奥运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最具中国特色金奖”——《泉壶》,严云杰制。

中国最美黑砂——荥经砂器

独具特色的龙纹荥经砂锅。(供图/严云杰)

新世纪以来,荥经砂器从单纯生活用具为主的荥经砂锅,发展到以砂器为载体的独特民间传统工艺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荥经地区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风土人情、文化传承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也为黑砂艺术创新发展的美好前景奠定了基础,相信美丽黑砂文化未来更璀璨!

>>> End <<<

中国最美黑砂——荥经砂器

精彩版式呈现

中国最美黑砂——荥经砂器
中国最美黑砂——荥经砂器
中国最美黑砂——荥经砂器
中国最美黑砂——荥经砂器
中国最美黑砂——荥经砂器
中国最美黑砂——荥经砂器
中国最美黑砂——荥经砂器

本文节选自《文明》2013.04月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