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找个不功利的爱好,让它陪你留住天真

 为什么73 2021-02-26
深圳正安文化 中医老师潘毅 今天

   本  期  导  读    

「中医开始成为我最不功利的爱好,希望它一直陪着我留住那份天真。」---中医一年通六期学员亭长的中医学习故事。

前言

何为天真?每个人有自己的理解。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那份天真无邪令人神往。而随着岁月的沉淀,心智的成熟,我更向往另一种天真。

记得多年前一个安静的夜,躺在床上偶尔听到国学堂,梁冬老师对话徐文兵老师之黄帝内经,开篇第一章即是上古天真论。

他们谈笑中谈到的上古天真者,道法自然,返璞归真的境界,让我第一次领略到中医之太美。

也是从那时开始,中医开始成为我最不功利的爱好,希望它一直陪着我留住那份天真。

乐在其中

前不久朋友听说我在学中医,有点惊讶地说中医貌似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学会呢,我笑笑:「如果我能活到80多岁,那还有50年可以学啊」,又有朋友问,学完是否可以拿到资质或文凭,答案是「没有,纯兴趣班」。

在这里,有这样一群人,围着老师讨论「神魂魄意志」,在群里争论天人合一、阴阳转换与能量守恒的关系,以神农尝百草的精神试了参苓白术散再试金匮肾气丸。

以大众眼光来看,他们开始学中医都太晚了,更何况还不能获得任何资格认证,可他们都乐在其中,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我想,这应该是教育的理想状态,没有世俗价值追求的压力、没有功利心的驱动,都是自发自愿的学习。

从新中国的小学开始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过来的这一代,大都习惯了将学习作为一种手段,而目的永远在别处,这种状态下的学习,往往伴随着压力和焦虑,实在是一份苦差。

直到工作之后,在低谷期的阅读、思索与沉淀,却意外让我体会到学习是一种状态,无时在学习而又无时不学习,其本身就有很多乐趣,这种体会反过来又会增强学习的能力。对我来说,学习中医正是这种学习观下的一种实践。

涉足中医时间尚短,还没有能力对博大精深的中医体系发表什么见解,可是老师举重若轻的智慧、同学们切磋相长的氛围,潜移默化中我也在方方面面收获颇多,零星列举一二。

元神出智慧

那天中医课结束,几个小伙伴留在教室里看了梁冬采访蔡志忠的专辑,震惊地听到蔡志忠说他四岁那年在桌子底下躲了一年,于是决定了这辈子要画画。

在他36岁那一年,他攒够了800万存款和三套房产,「只要我不去赌钱,不借给人家钱,不替人家担保,我保证到80岁还有方便面可以吃,我就不再把生命拿去换钱」。

从此后全部时间投入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关于诸子百家思想的《庄子说》、《老子说》,关于宇宙学、物理学的《东方宇宙四部曲》等涉及哲学、宗教、科学等各领域的经典漫画陆续面世。

活到现在这个年纪,我隐约明白,立志之道正是如此,不为金钱、不为名权,但问内心,看似无根无依、充满不确定性,却是正途,谋生之道也自会显现。

然而大多数人走的却是另一条路,又是比较前景又是分析趋势,机关算尽却独独忽略了内心,结果大都以最安全的方式走上了一条平庸的路,最终在不惑之年愈加困惑。

回家之后,正好收到在网上买的克里希纳穆提的《谋生之道》,其中讲到:「要弄清楚自己喜欢做什么,需要相当的智慧。因为你会担心无法谋生,害怕自己无法适应这个社会。因为这样,所以你弄不清楚」。

这个时代,随着政治动荡的结束、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理性,知识成了有素质、有文化的标志,但知识不等于智慧。

弗洛伊德说:「当你做小的决定时,应当依靠你的大脑,把利弊罗列出来,分析并作出正确的决定;当你做大的决定,如寻找终身伴侣或寻找理想时,你就应该依靠你的潜意识,因为这么重要的决定必须由你的心灵深处的最大需要为依据」,这其实说的就是什么时候该用知识,什么时候需要智慧。

中医有个重要的概念——「神」。先天元神,属水,无思无虑、自然虚灵;后天识神,属火,有思有虑,灵而不虚。

中医理论里,「神」就藏在心里。

克里希那穆提说:「智慧就是看到整个过程,整体地看到就是智慧,片面地看到就是缺乏智慧。如果去思考,你就永远看不到这点,因为思考妨碍了看到」,中国也有个词叫「静极生慧」。

我想这些都指出,智慧的通路在心、在元神,智慧的产生要靠清静如水的元神显现。日显则月隐,月显则日隐,识神的把控往往阻碍了智慧的产生,在需要智慧决定的时候,静心体会内心深处的感受,这在中医上也是有依据的。

天人合一

推天道以明人事是中医的基础思路之一,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极凝练的总结,到龙骨、牡蛎等重药可「潜阳」、而「诸花皆升」的极具体的比象,在学习的过程中,时时能发现这种有趣的天人合一的联系。

中医里这种整体观念下天人合一的联系,除了在治病救人方面的实际应用外,即使不做医生,对我们理解自然、理解人生也能提供有趣的视角。  

记得有节课,潘毅老师讲到陈皮与青皮,二者药性完全不同,宛若一饱经世事的「老油条」和初出茅庐的「楞头青」。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

《本草备要》中说其:「能燥能宣,有补有泻,可升可降。同补药则补,泻药则泻,升药则升,降药则降」,其制方同术补脾、同甘草补肺、同补气药补气、同破气药破气、同消痰药去痰、同消食药化食,各从其类以为用也。

青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其「泻肝,破气,散积。疏肝泻肺,破滞削坚,除痰消痞」,可见其疏肝破气之洪荒之力。

这青皮、陈皮不正如人的生命特征?年少青涩的时候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冲劲十足,若能顺应其天性天赋而引导,青涩亦有用武之地;随着岁月的磨砺,锋芒渐消、柔韧渐长,若能用岁月化成的厚度承载容纳更多的可能,虽舍去一些个性,却得到更多协同,化舍为得,人生是否也可以达到更广阔的局面?

从小时候读书时起,冥冥中总觉得生命和人生的背后藏着摸不着却存在的奥秘,除了吃喝拉撒睡之外,有一种矛盾而深刻的力量像沉缓有力的脉搏一样稳稳地跳动,它使得人生变得生动、充满可能性,因而不是单薄无趣的。

我曾经在音乐中摸到过它的脉搏,曾经在哲学中感受过同频的心跳,也曾经背道而驰,但幸好藕断丝连,它通过我的朋友、家人牵引着我遇到佛学、遇到中医、遇到量子物理学,听到它越来越清晰的搏动,我相信众里寻他千百度,总有柳暗花明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