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议《遥远的救世主》之丁元英——股市取款的文化密码

 天上成 2021-02-26

《遥远的救世主》以文化属性为依托,以年轻的女警官芮小丹和商界怪才丁元英在古城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依托创办格律诗音响公司,阐述了普通人的'得救之道'的故事。书中晦涩难懂、充满人生哲理的语句让人印象深刻。但是还有更让人记忆深刻的是:丁元英怎么就能掌握股市取款文化密码?而且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使用两亿三千多万基金愣是从股市取走一亿九千多万,利润率高达82%。那他是怎么做到的?又用的是什么方法?今天,我们就逐一进行深层次分析,看看丁元英的股市取款文化密码到底是什么。

浅议《遥远的救世主》之丁元英——股市取款的文化密码

一、丁元英的成长经历

丁元英的成长经历,书中是这样说的:丁元英,男,1959年出生,籍贯城都,北京户口,1978年考入清华大学,1979年留学柏林洪堡大学,1985年获经济学硕士。

我国是1977年恢复了受到文革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高考。77、78、79年考上大学的大学生,大家统称为'新三届'。历史已经证明,'新三届'的大学生是全国至今最优秀的大学生。大家请注意,由于高考中断了十年,那时候的知青、学生等都没有别的出路可以选择,所以前三年全国参加高考的人数特别多,而录取名额又极其有限。仅1978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就有610万,而录取人数又仅仅只有40.2万,录取率低到现在的人是无法想象的。所以只有少数中的少数人才能有幸考进大学,要是能够被清华这样的大学录取,那更是当时的'凤毛麟角'。

书中我们还知道,丁元英的父母是在成都经营一家市井茶馆的普通老百姓,家中没有任何特殊背景。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里,丁元英能够一直刻苦学习文化知识没有中断,直到后来考上清华大学。这除了证明他天资聪慧超乎常人外,也说明了他父母对他的教育十分重视,异常严格。

苍天不负人,丁元英很幸运,他是1978年考上大学的,而且考上的是清华大学。所以,丁元英就属于那个时代的'凤毛麟角'。

浅议《遥远的救世主》之丁元英——股市取款的文化密码

二、运营私募基金

丁元英1985年就职于柏林H.N.S国际金融投资公司,1989年就职于北京通达证券公司,1992年3月就职于《世界经济周刊》,任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员,1994年1月辞职。1994年6月在北京创办个人私募基金。

他的私募基金入会门槛3000万,吸收德国基金两个多亿,在中国股市捞钱。丁元英用了不到一年时间,盈利82%。可偏偏就在此时,丁元英却突然要解散私募基金。即使个人资金被冻结三年,五年内不能涉足股市他也在所不惜。

究其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公开的原因:是丁元英猛然醒悟,他是在帮德国鬼子掠夺中国股市的基金,用国际游资扰乱国内融资市场。作为中国人他良心受到极大谴责,所以他坚决解散私募基金;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心底的秘密,他只对芮小丹讲过,比前一个原因更加沉重、也更加真实。这第二个原因是:丁元英和芮小丹在吃'功夫面'时讲的原话'股票的暴利并不产生于生产经营,而是产生于股票市场本身的投机性。它的运作动力是:把你口袋里的钱装到我口袋里去。它的规则是:把大多数羊的肉填到极少数狼的嘴里。私募基金是从狼嘴里夹肉,这就要求你得比狼更黑更狠,但是心理成本也更高,而且又多了一重股市之外的风险。所以,得适可而止。'

浅议《遥远的救世主》之丁元英——股市取款的文化密码

三、股市取款的文化密码

德国柏林尼特斯勒国际投资公司代表格尔斯曼说,中国股市不像是一个融资市场,更像是一台取款机,丁元英是为数不多掌握取款机文化密码的一个。

那丁元英的股市取款文化密码什么?他自己说:'有技术面、制度面、产业结构……很多因素,说不明白,有点像禅,知之为不知,不知更非知。'他还说'十五大要解决政治、经济的基本策略问题,国有资产重组、债权变股权,这里既有政治经济学,也有市场经济学,既要为改革开出一条道,又要分解改革的阵痛。在这种背景下,你既得盯住庄家的黑手,也得盯住衙门的快刀,你得在狼嘴里有肉的时候下筷子,还得在衙门拔刀之前抽身'

浅议《遥远的救世主》之丁元英——股市取款的文化密码

综上所述,丁元英的股市取款文化密码就是:在国家的大政方针之下,根据经济运行总体规律,结合技术面、制度面、产业结构……等因素,然后再分解到企业经营当中,再根据各企业的文化管理和高层决断,进而悟出其中的真理真相,真实客观规律,然后做出准确客观的判断,并当机立断,即时执行。

浅议《遥远的救世主》之丁元英——股市取款的文化密码
  • 文章到此说点题外话,丁元英在股市能够成功,缘于他天资聪慧,超乎常人,学识精深,目光远大,经历丰富,分析问题客观,行事符合规律,属于那个时代的'凤毛麟角'。如何我们散户不具备丁元英的这些条件,没有丁元英的学识经历,观察股市行情仅凭大盘数据,忽视大盘数据后的各种复杂问题,再参杂个人意念偏离经济规律,从而贸然进入股市,极有可能成为别人的猎物。这就有了'十年炒股两茫茫,先亏车,再卖房'的悲剧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最后,还是那句话:股市有风险,入市请谨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