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黄柏、黄芩3黄子,占据清热燥湿中药的半壁江山。 因其各自药性不同,功效有别。 一、 黄连 别名:王连、支连、川连、鸡爪连等。 来源: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运连的干燥根茎。 采收炮制:秋季采挖。生用或清炒、酒炙、姜汁炙、吴茱萸水炙。 黄连主要化学成分为小檗碱(黄连素)。 药性: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应用: 可用于治疗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湿热泻痢;热盛烦躁、暑湿身热;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胃火牙痛,痈肿疔毒等。 常用中成药: 半夏泻心汤,小陷胸汤,左金丸,香连丸,葛根芩连汤,交泰丸,清胃散等。 用药提示:黄连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又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延伸阅读: 黄连分为生用、酒炙、姜汁炙和吴茱萸炙3种。 ①、生黄连,善清心火及大肠湿热,用于心火炽盛,心烦不寐,泻痢腹痛,痈肿疔毒。 ② 、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肿痛,口舌生疮。 ③ 、姜汁炙黄连,善清中焦火热,并能健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 ④、吴茱萸炙黄连,善于疏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二、 黄柏 别名:檗木,檗皮,黄檗等。 来源:为芸香科落叶乔木植物黄皮树的干燥树皮。 采收炮制:清明前后,剥取树皮,刮去粗皮,晒干压平,润透切丝或片。 药性:苦,寒。归肾、大肠、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应用: 可用于湿热下注,淋浊;湿热泻痢,黄疸;湿痹证;疮疡肿毒,水火烫伤;阴虚发热,盗汗遗精等。 常用中药:萆薢分清饮,白头翁汤,三妙丸,知柏地黄丸等。 用药提示:黄柏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寒者忌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