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游金线》“旅游心情”嘉宾访谈概要

 熟年人生 2021-02-26

(按)昨天中午听上海市前旅游局王局长谈他的8年多旅游工作者的体会和感想,获益匪浅。80多岁的王局长,原上海市冶金研究所领导,后调任市科协党组书记,在此任上“转身”任职上海市旅游局局长。因其留学苏联和德国等,懂多国语言。成功创办1990年的在上海虹口公园四川自贡灯会等。将政府引导、市场举办等机制结合完美。对上海旅游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至今让市民印象深刻。作为旅游爱好者,我不禁回想20年前的一次电台访谈。

                           

  2020年12月29日。下午2:30应邀到东广电台与编辑穆野研究《旅游金线》话题内容。4:15分开始在直播室,由主持人洁惠小姐与我(作为嘉宾)进行有关旅游心情的聊天。4:45分结束。

开场白:我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旅行爱好者。这大概跟我的血型是B型有关,喜欢出行,不甘寂寞,不喜欢老呆在一个地方。人生45个春秋,工作单位经历4个,商业、政府机关(市政府部门、局机关)、以搞房地产为主的集团公司。十分遗憾的是国外还没有去过,在国内到过的地方也不多。仅有:深圳、珠海、广州、中山市、厦门、武汉、宜昌、北京、沈阳、大连、南京、宁波、绍兴、杭州、湖州、无锡、苏州、南通、宜兴等近20个城市,游览了黄山、九华山、武夷山、雁荡山、普陀山、狼山等,在长江“大小三峡”,被美丽的风景迷住,几乎萌生在此“归隐”的意念。我的旅行大概一半是公务出差,一半是和朋友或家人出游。

综观我的旅行(旅游)经历,我的最深切感受就是:

 主题: 旅游是人类本能的需求,是人类生活中最崇高的精神享受。“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是我十分向往的人生追求。

  我们不仅在旅途中,通过与美丽的大自然拥抱以及与同行的朋友接触,人与物的和睦相处,我们会体验到一种美好的人生情感。另外旅游归来后,我们会处在较长时期的快乐的气氛中,使我们拥有一份好的心情对待工作、对待社会。

一、旅游使人类最初从“愚昧无知”走向“聪明睿智”,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一种原始推动力。

 记得好多年前,有一本十分畅销的书《宽容》。其“序言”中:在一个“无知”的山谷里,与世隔绝。这里祖祖辈辈的人都没有离开过,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终于到了那么一天,有一群年轻人实在不能忍受那单调乏味的生活、冒着生命的危险,爬出了悬崖峭壁。于是,这里的宁静被打破了——。

  历史再往前追溯,如果亿万年前,人类的祖先不毅然走出那充满潮湿和毒雾、瘴气的非洲丛林,那么,一部人类文明史就要再往后移几亿年。正是人类出行、旅游的需求,一系列交通工具:轮船、火车、飞机以至宇宙飞船应运而生。哪里交通发达、哪里就经济发展,这已成为规律。

二、旅游可以使人暂时“忘却自我”,在淳朴的大自然中“物我两忘”,达到修身养性的功效和境界。

   十九世纪有两位著名的法国小说家,一位是女作家乔治·桑,在《印象和回忆》中生动地写道:“我俨然变成一棵植物,我觉得自己是草,是飞马、是树顶、是云、是流水,是天地相接的那一条地平线。觉得自己是这种颜色或那种形体,瞬息万变,来去无碍,时而走,时而飞,时而饮露,向着太阳开花,或栖在叶背安眠。”

  另一位是福楼拜,他说:“我骑马在树林里漫游,时当秋暮,满林黄叶,我觉得自己就是马,就是风,就是两人的情语,就是使他们填满情波的眼睛眯着的那道阳光。”中国古代的文人,最著名的诗句,李白的“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我在旅途中有同样的真切感受:

  如:1、林屋梅海/88层金茂大厦

 上个月到苏州西山林屋洞玩。出洞后往山上攀登。路过著名胜地"林屋梅海"。这是我国最大的赏梅胜地,人文史丰富多彩。山上有巍峨的"驾浮阁"。相传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至二十间,登林屋山驾浮阁,可饱览千顷梅花凝若雪海晴香升腾的壮观景象。“驾浮阁”乃宋朝大文士苏轼所题。

   南宋李弥大《道隐园记》记载此处原有一亭名“驾浮”。今阁为明三层暗五层,承袭亭名,凌驾于石林之上,如天马行空,浮云遨游。我们登阁拾梯而上。至最高处向四周眺望,此时心情与登上上海的金茂大厦88层观光厅完全两样。面对浩瀚的太湖、嶙峋的石林、星点的瓦屋以及一片绿色、黄色的田野,美丽的大自然使人仿佛脱离尘世烦嚣,心旷神怡,纷飞的思绪随着朵朵白云向远方飘游。也许与金茂大厦是相差无几的高度,但心情却是完全两样的。登上“架浮阁”时,自己的心是“自由”的。

   我想到10多年前在黄山观看云海的时候,回上海后经常梦见自己在蓝天白云中飞翔,摆着在水里游泳的姿态。与自然的美——山、水、花、草那样接近那样融合时,人竟快乐地象一个毫无心机的孩子。所以,我们走出去,离开城市和水泥的笼子,去到我们未知却又似乎在梦里相识的遥远的地方。

   拥抱自然,也许是人类从最初和到最终的归属了。

  2、1995年到武汉开会,顺道游玩“小三峡”。那里真是碧水青山,两岸悬崖峭壁。当坐在船上漫游时,时而可看见对面峭壁上有几个灵猴跳来跳去。我不禁想到唐朝诗人李白的名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 游游是一种科学而时尚的运动。这种运动健康的不仅是人的身体,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

   爬爬山、登登石阶、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开阔了眼界、放松了心情,比那些买来的“减肥”、美容药要有效得多吧。

   苏州西山的石公山上有一个“一线天”云梯,只能容纳一人侧身而过,胖子就别想上去。

  说到健康的题外话:   

   在武汉开会时,同行的上海旅客中有个怀有身孕的女同志。家里人本来很担心的。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对她都格外照顾。游玩的十分开心和尽兴。我们至今仍常常联络。有一次在路上遇见她和她的儿子,长得相当结实、可爱,聪明。是因为那次愉快的旅途经历,给了她的儿子良好的胎教。所以建议怀孕的妇女可以适当出门做些短途旅行。妈妈的心情开朗了,宝宝自然可爱又健康。说不定,因为这样的胎教宝宝将来会是一个象徐霞客一样的大旅行家呢。

  四、旅游可以使人留下难以忘怀的情感,不仅仅是沿途的风景优美,更珍贵的是在旅途中发生的有趣事情或者得到真诚的相助。

 我们可以在旅途开始前就做好具体的旅行计划,但旅途中不可预测、难以预料的事情会突然发生,如果此时此刻我们得到的是真诚的友情。我们会真正有“不虚此行”的体验。

   1、他乡遇故知人  

   在北京圆明园遗址游览遇见上海电台的编辑。

三峡旅游。同行的大多是同行或一个系统的同事,如果不是因为旅游的机会,也许我们仅仅由于工作的接触是永远成不了朋友的。城市里、办公桌前,人的心似乎总是关着的。而在面对自然山水的旅途中,人们没有利益冲突,心情松弛愉悦,我们很快成了朋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时真的很微妙,也许,旅行对于解除由工业化、网络等现代文明造成的隔膜是会有帮助的。

 2、在陌生的地方被陌生人理解是一种温暖。 

   苏州灵岩山上的古井。

   也许很多年以后,对于那口原先花了近2个小时骑自行车程特意去看的古井已经不记得什么了,但那位老大爷却是我一直没有忘记过的。黄昏暮色。到了灵岩山顶,景区已经关门。但那位老大爷看我是从上海来的,便依然开门让我进去拍照。

  五、旅游能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人类开始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

  1、城市里的人也正致力于改变身边的环境,每个人都向往住在风景里。比如:上海的张家浜。

  说到营造风景的题外话:  

  懂得欣赏风景,更要懂得如何保护风景。比如:

 太湖边上窑上村豪华却杂乱无序的仿西式别墅群。

 张家浜里游泳,青浦朱家角的放生桥河等。

 六、旅游能促进我们对与旅游相关事业的关注和热爱,以及有助于在工作上的决策参考。

   对浦东旅游的建议。

   宁波雪窦山索道投资的建议(亭下湖)

   对旅游网站的热心等。

 七、树立良好的旅游观念,首先从关注身边的景物、风情开始。

  古人云:行者必先近而后远(墨子)。做事如此,旅游也是如此。

 我很喜欢上海的都市游。

八、未来的网络虚拟游、太空游将掀起旅游新潮。

  城市规划馆中的虚拟游

  未来的VR虚拟游可看、可闻------

  太空旅馆。

    

   2000年12月29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