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它是疡毒药中第一要剂,排脓、止痛、消肿,有“代刀”美名

 呵呵8909 2021-02-26

编辑:白鱼

审核:小也

皂角刺、黄芪乃将相之才

有个小孩儿患有鼻窦炎,经常头痛,流鼻涕,鼻涕粘稠色白,时常一流就有两三寸长,浊阴堵塞于清窍,自然不舒服。所以鼻窦炎患者,经常会感到头晕头痛,甚至呼吸不畅,脑子缺氧,记忆力减退,所以整天没精神。

老爷爷一摸这小孩儿的脉象,濡弱,明显缺一股阳气,阳不化气,浊阴就会堆积。

小洋人儿说,这时是不是用黄芪呢?《神农本草经》上说,黄芪主小儿体虚百病。

老爷爷点点头说,黄芪可以扶正,如良相治国,但还缺一味良将,可以开拓进取,直捣敌营的。

小洋人儿一想就说,那是不是用苍耳子呢?苍耳子可以透脑止涕,开一条路来,把脓浊排出体外。

老爷爷说,苍耳子可以,但有一味药更适合,排脓止痛之功更强,它的刺更锋利,像刺猬的刺一样,苍耳子毛毛的小刺和它比起来,那真是天壤之别。

小洋人儿马上反应过来说,像刺猬一样的刺,那不就是皂角刺吗?

老爷爷点点头说,正是,其刺锋利无比,又名天丁,朝天向上刺,其气刚硬威猛,凡逢到壅塞不通,脓肿浊阴排泄不畅的时候,这天丁就能像金刚钻一样,钉出一条排浊之道来。

小洋人儿恍然大悟说,原来 黄芪扶正,皂角刺祛邪,黄芪补充粮草,皂角刺征战敌寇。这样元气充足,孔窍通透,脓浊排尽,身体轻安。皂角刺跟黄芪一配,就像良将跟良相相配一样。

果然这小孩儿按照老爷爷说的,使用黄芪配皂角刺煎汤水来熬粥,作为食疗,吃了两周多,鼻涕一天比一天少,头脑一天比一天轻松,最后白天都不用打瞌睡了,也很少用到纸巾了。

随后小洋人儿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欧阳勋经验二妙神粥《桂香室随笔》记录一则食疗验方,用生黄芪30g,皂角剌30g,粳米50~100g。

制法:先将生黄芪、皂角刺加水浓煎,取汁去渣,再将药汁加水适量入米煮成粥代餐,连服15天为一疗程。1~2个疗程即见大效。功效不可思议。主治肠粘连腹痛以及妇科盆腔炎腹痛,均有极理想的疗效。


《经验方》中记载,治腹内生疮在肠脏,皂角刺不拘多少,好酒一碗,煎汤温服,不能饮酒者,用水煎亦可。中医外科常用以排脓、止痛、消肿要药,有可以“代刀”的美名,对人体毫无不良影响。黄芪是著名的益气扶正要药,与皂角刺相配,能增强化瘀止痛效果,并能改善体质,提高免疫能力。

“浑身有刺可消肿,更能速凑溃破功”—皂角刺

▋来源

“ 本品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sinensisLam.的干燥棘刺。 ”

▋别称

天丁、皂针、皂荚刺、天丁明、皂角针。

▋图片

▋地理分布

产于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采收炮制

全年均可采收,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性味归经

“ 辛,温; 归肝、胃经。 ”

▋功效

消肿托毒,排脓,杀虫。

▋主治

用于痈疽初起或脓成不溃;外治疥癣麻风。

西医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源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咽喉炎、喉梗阻等属于痰浊痹阻者,脑岀血、脑梗死、癫痫等属于痰湿阻窍者。

▋相关配伍

乳痈:皂角刺(半烧带生)半两、真蚌粉三钱。上药研细。每服一钱,酒调下。(《仁斋直指方》)

产后乳汁不泄,结毒:皂角刺、蔓荆子各烧存性,等份为末,温酒服二钱。(《袖珍方》)

疮肿无头:皂角刺、烧灰阴干为末。每服三钱,酒调,嚼葵花子三五个,煎药送下。(《儒门事亲》)

胎衣不下:皂角刺烧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本草纲目》引《熊氏妇人良方补遗》)

▋使用注意

孕妇忌用。

▋有关记载

《医学入门》:“皂刺,凡痈疽未破者,能开窍;已破者能引药达疮所,乃诸恶疮癣及疠风要药也。”

《本草纲目》:“皂荚刺治风杀虫,功与荚同,但其锐利直达病所为异耳。”

《本草汇言》:“皂荚刺,拔毒祛风。凡痈疽未成者,能引之以消散,将破者,能引之以出头,已溃者能引之以行脓。于疡毒药中为第一要剂。又泄血中风热风毒,故厉风药中亦推此药为开导前锋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