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房山: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璇琮坑 2021-02-26
房山1》提过:房山“从山谷到山脊怎么那么多遗迹”?大峪沟地处下寺唐塔云居寺之间,遗存寺址碑像题刻超出想象。北白岱地处沟口,纳入本篇。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一、北白岱村慧化寺
北白岱村距《房山28南白岱黄廷桂墓不远。
2014年3月15日,村中心北侧原大队部是寺庙遗址,现仅存门内东侧台上一碑一钟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碑保存完好,书法一般,下部个别文字擦伤。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碑额“重建慧化寺碑”。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碑文:
重建慧化禅寺
赐进士兵科给事中翰林院庶吉士古涿鹿史道书丹,
赐进士文林郎山东济南府历城县知县致政(退休)房山敏政题额。
稽阅佛典,舍卫之国,法会洪开,袛园大展,如来同诸天人说三乘六典、五戒十律之法,放大光明,遍照十方。受苦众生,沉溺恶趣,悬慈拔难,广设梵刹。演施大宝法文,俾其得悟之者,超跻极乐,脱出尘氛。自汉传入中国,皇都郡邑,以及乡村,广建寺宇,非欲人之观瞻,盖为化民涤心,归向善道,知忠君孝亲,不妄作恶,保身善因,历世尚之转于今也。
涿属房山,县治南两舍余程,张坊里北白(岱)后路北有古迹寺基,一由遗存瓦砾,断碑石刻字云:大唐州范阳县北白村慧化寺名,脱落帝代年号。世殊时异,寺废名存,传至我朝(?),久翳草莽。闻世居故老云:国初永乐间,有客僧过见荒刹,睹其石刻寺名,结庵住至正统十四(1449),被北狄(瓦剌)犯境(土木堡明英宗被俘)惊散,荒颓牧野四十余年。成化十四(1478),有老比丘尼,不通姓氏法名,投化本村善家,木植茅草,于斯筑堵盖屋住。因年饥,被强悍乞丐欺侮,惧散。抛弃房院,历年凋敝,无僧住守。弘治十二(1499)己末,本村善会耆老,每遇岁时,会往登,步临斯刹,感念佛地久墟,热中齐发善心,举行修建,以壮一乡之表。议请临境西山净子峪(?)栖隐老纳,道号无为,法讳圆通,年高心石,戒行清正。诸老办香谒抵中,咨陈修废寺因,悯同行出山住锡,为开山第一代住持。诸老舍己财,募劝郡中。世荫善人,或舍金银钱谷、木植砖瓦石灰,鸠材画图。老者董工,少者负力,芟除草秽,净筑台基,起盖前后两殿。未就间,无为老纳圆寂,住工奈工多力少,几经寒暑不得完成。正德五(1510),感遇钦差内官监太监,悯斯善事,喜施金帛,乐助成大功德。前殿释迦尊佛,后殿阿弥陀,彩粧栋宇,金碧绚辉。两翼立祖师伽蓝之殿,维盖禅房僧室厨房库司,开立山门,周筑垣墙,栽松植柏,杂树森蔚。正德十六(1521)落成,方就丛林之规。于中朔望晨昏,集众讽诵真诠,端为祝延圣寿,国祚隆昌,下祈雨阳时若,五谷丰登,居民安堵无虞,诸方施财檀信福增寿永。兹今二代主山比丘明德寿传第三代住持比丘性明,嘱予为文。予惭老耄,不精文藻,数辞不获,聆诸善士述施材修建肇因,窃校史籍。自唐宪宗元和十二(817)佛骨入禁,中外广建浮屠佛寺。五季(代),历金辽,历及今,统纪七百七十余年。此佛地兴坠又复重辉,抑溯流本其源以垂将来,故并勒诸石迹,传百世观览云。
都下人逸居涿州八衮崇古山秦撰文。
大清康熙(1662)岁次壬午(应壬寅)正月元旦立石。石工卢宁镌”。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这是一座独特的跨时代碑刻
1、明正德年间撰写碑文,清康熙年间立碑,差了一百多年。可能现碑更晚,否则不会将“康熙元(1662)岁次壬寅”错写成“壬午”。更可能明代就有立碑,后毁,清代民间重刻,书法差点。十字寺有类似情况,现存古碑再刻,见《房山95》。
书丹者史道(1485-1553),涿州人正德十二(1517)进士,选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嘉靖间官至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嘉靖三十二(1553)逝。题额敏政房山人,《房山县志》有“进士,明正德戊辰任知县”。都符合碑文撰写时间。
2、慧化寺碑能代表房山、乃至华北部分寺庙的传承关系,反映不同历史的宗教文化、经济社会特点。唐代房山涿州范阳县,建有慧化寺,历五代辽金元动乱,长期荒废。至明代恢复重建,但民间艰辛,后经太监赞助,成一定规模。
3西山净子峪是哪里?肯定不是北部的中山寺铁钟中山寺名。会是上文下寺村的唐塔上寺吗?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碑阴,额“永固善因”。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文字多蚀,为历届住持、附近村庄的功德信众姓名。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再看古钟,保存完好,功德主姓名清晰可读。
涉及村庄:陈家庄、龙湾店、史家庄、南白带村、北(尚)乐村、本村(北白带)。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上部文字没有、还是后来铲去?下涉及寺院云居寺、林禅寺、中山寺、莲花庵、软枣林(下文林泉寺)、北谷沟(?)、涿州四家庄寺。
问题:现大峪沟东侧的唐代摩崖佛像林禅寺、还是莲花庵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铸造时间:“大明万历二(1574)十月十五日造”。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下部一道裂纹,是什么时间补接?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蒲牢钟钮完好。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村东路口有棵大槐树,传为明代所植,有周仓庙。估计曾是明代关帝庙,侧有周仓像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二、中山寺址及明代造像
北白岱村北山,属白带山,南向开谷,谷中有中山寺遗址。自周张路北的园林公司东侧进入。
2014年3月15日冬季照片为主,2012年8月11日夏季照片补充。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穿过狭窄的果园小道。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中山寺在沟西台上林中,可见石垒护墙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沟中左拐,寺庙古道显露出来。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回望,主沟上行,东北最高,那个方向就是云居寺
道边残墙中山寺的接待处?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回望沟口,大山过渡到平原。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右拐,石阶为故。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这么规整的石阶应是山门,但规制不高。
有人称“先有中山寺,后有云居寺”,始建于唐代北齐,甚至东汉,不知有何依据?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山门向东,内侧三阶。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一进院北侧毛石墙,西连二进院。院中村民曾搭过临时房。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北墙角,一块断碑两个碑座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奇特的碑额云形纹像是清代,“齐出手眼”第一次见到,何意?而且“”字“”旁,何代写法?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碑文侵蚀较重,一堆姓名,可见是座功德碑
上部一排“和尚”,寺名不清。奇特的是,一个寺庙有那么多的僧职:“后堂、堂主、都监、维那、库司、知殿、知藏、殿主、香灯、茶头、钟头、柴头、园头、菜头、碗头、水头、火头、饭头、知随……”。以前没注意过,一个寺庙这么多讲究。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西院墙根散落一些石件,有两块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碑已无文字可读,还有个磨盘。
民国十七(1928)房山县志》记载就一句:“中山寺,在南白带村中”。说明当时中山寺还在,但并不突出。
解放前傅儒编著的《白带山志》记载中山寺存有三碑:1、明代,“《中山寺新建之记》碑。存,正书,已断。奉政大夫吏部郎中兼翰林院侍(缺)。在中山寺”。2、清代,“《创建维摩禅师碑记》。存,正书,康熙二十(1681)岁次辛酉季秋九月。在中山寺”。3、清代,“《中山寺碑》,存,行书,文泐,碑额存‘幅辏’二字。在中山寺”。是这三块吗?都是断碑,不知哪块是哪块。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白带山志》称:“中山寺,又曰中峪寺,(云居西南五里,康熙重建”。
历史上的云居寺石经山小西天)为中,东侧三岔村为东峪,西侧水头村为西域中山寺应不属云居寺,位置最西,而反称中峪,当是以地处沟谷之中的缘故,这可能是“中山”命名的由来。
二进院,门开东侧,却坐北朝南。向北登阶为三院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一个悬山顶石刻,曾是石龛顶碑顶?若是碑顶,历史可就早了,而且规格挺高。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二进院西侧,是座配殿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2012年8月,殿内西墙的须弥石供台被拆开。
束腰石件外侧精美繁复的纹饰,第一感觉是明代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不想2014年3月台前台中都被挑开,宝哇。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北侧台上是三进院,坐北朝南。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阶侧一个石瓶道教成分。曾有古墓?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台边,柱础等石件。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三进院中,两段残碑,用于过水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这是从哪块碑上砸下?垒过石墙,存有灰渣。残文:
……圆才丰际,王臣居士莫不信,自倾财之资,仍募……内塑金容,焕然一新。见闻者莫不欣羡,见贤而同己之……资深方便不少,予刻石一座,永为梵刹之规矩,使作……云耳。
首座福然,住持福閠,都管性海,维那安玉,知库安保,安敬,知宾妙本……
……壬申(可惜少了纪年)孟夏四月八日…。
…匠焦仝高…”。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另块,文字不能成句。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西侧配殿残址,搭过临时房。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北侧主殿也有个石供台,台面掀开,正中长棵树。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束腰精美的明代花饰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2014年3月,台前同样被挖一个坑。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站在主殿后墙,回望东配殿址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主殿两侧,东西各一厢房,前侧西配殿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寺址西侧东望,树犹如此,寺废何时?
白带山志》云:“其后西峪(现云居寺)代兴,而中峪东峪焉。东峪碑云:中峪遗址尚存,丰碑宛在,阇黎檀越必有起而重构者矣。(民国)栋宇益废,碑碣断缺,僧伽铭记,泯焉无征”。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寺址西北角,落石满坡。有道上行,前面断崖。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雨季,流水自崖顶落下,沥沥如帘。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南侧绕上,水帘中有尊坐佛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崖台可至。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这是一尊新安置的佛像,断崖钟乳,天然龛台。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隔帘下望,寺址没在林中。
右侧台地还有尊菩萨旧像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菩萨像位于台地西侧崖塘里,外侧砌墙保护。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墙内空间狭小,流水泥泞,新刻的菩萨童男童女,遮挡在老像正面。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这是一尊艾叶青料刻制的观音像,高1.9米。新披衣袍将石色染红。
菩萨结跏趺坐,体态饱满,衣褶流畅。下部仰覆莲须弥宝座,平面三角形。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可惜头部被盗,补刻头像色泽不称。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北侧看像。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菩萨双手右上左下叠放于腹前,原先曾捧摩尼珠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最精致的是胸前璎珞,精雕繁复,应是明代所制。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三、皇姑坨唐代摩崖造像
中山寺西侧有皇姑坨景区,内存唐代摩崖造像皇姑坨是旧称,《房山县志》“皇姑陀(坨),城西南七十里,在大峪岭东”。
皇姑石经山上建金仙公主唐睿宗李旦第八女、唐玄宗李隆基同母妹,曾助云居寺刻经。相传金仙公主曾在此山修行,故名皇姑坨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景区一直关闭。2013年6月,第一次进入,从侧面翻墙。盘山道不近。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远处金粟山,上有照塔
当时,这段京昆高速还没开通,远处吊车是修路、还是白玉堂吊石?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西侧大峪沟主村。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大峪沟很长,南北十多里。西北鳌水尖是这一带的最高峰。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头次进入,遇到条1米多长的大蛇,着实吓一跳。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景区无人,几条狗狂吠。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发现,西侧村中上来路近。后来过两次,都是冬季,怕草里有蛇。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最近一次看唐像,是2019年1月13日,从大峪沟村东上。
前两次直接上白房子。这走北侧山洼,看看有没有其他遗迹。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山洼不算陡,但少有人至,坎坷难行。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钻过一道密集的荆条带,上到造像西侧台地。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沿水泥小道东北而行。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一处崖泉,看似普通,不知为何成景点。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小院,门额“金仙公主庙”。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院内慈航殿。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殿内新置观音像。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公主庙西绕行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庙后,另有一院。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门匾篆书唐代摩崖造像”。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院子大点,北侧新殿。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北崖一个小洞,称狐仙洞,故弄玄虚。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殿内北墙为天然石壁,东部就是唐代摩崖造像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新殿地基太高,栏杆影响视线。
这是两龛摩崖造像:东龛大些,高1.7米,宽0.85米,仅一坐佛西龛小而低,高0.88米,宽0.98米,却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先看右龛佛像释迦牟尼善跏趺坐,双腿垂下,脚踏莲花。左手依膝,掌心向外,施与愿印;右手平举,掌心向外,施无畏印。褒衣博带,下摆台边垂下,腿部轮廓清晰。
造像整体饱满壮硕,头部略大,下身稍短,当为初唐盛唐特点。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佛像面像丰满,双目微睁,双耳垂肩,满头螺发,肉髻不显。
火焰头光,内似莲花,可贵的是还保存着昔日淡淡的颜料色彩。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西侧曾有两上龛是没凿成、还是后毁?仅留一段淡淡的拱楣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贴地尖拱龛造像,面积不大,内容却丰富得多,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二飞天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正中释迦牟尼,特征同上。不同的是,佛结跏趺坐,膝部受损。可以看出佛衣如布,罩在须弥座上。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佛首两侧各一飞天,手捧花篮,向下瞅望。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西侧飞天损伤多些。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西侧依次阿南菩萨力士阿南大头,代表弟子地位,面色恬静平和。菩萨火焰头光,高髻束腰,璎珞帔帛,侧向主佛。力士个小点,头盔铠甲,手持宝剑?中国传统雕刻绘画,以个头表现尊卑
像同样存在头部偏大的特点,当是初唐至盛唐的作品。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三像上部刻字:“照一天下,八月廿四日,佛放光白豪。护佛神王”。
唐历8月24日,是的什么日子?都是力士,为什么这尊称护佛神王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侧依次迦叶菩萨力士迦叶同样大头,神情苦悲。菩萨侧身聆听状。力士头部受损,手捧金鞭(杵?)。
上刻“护法力士”,与“护佛神王”有何不同?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侧看浮雕层次。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出院,走西侧北去。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这一带唐代寺名,无从查起。凭感觉,到了明代,可能是北白岱慧化寺钟上的林禅寺,或莲花庵
一块平地一个石臼,侧面旧牌“金代石臼”。有何依据?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北侧,新殿后墙砌在一块孤石上。这就是摩崖佛像的原石。
新殿地面抬高1米多,下面还有什么?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四、林泉寺遗碑
沿小道继续北行,探探还有什么遗存。
一路山腰林密,不时传来鸟鸣。前面是个东西向山谷。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转弯处一个泉坑,有道东上,但林密看不出究竟。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过谷,小道西转,一片台地。林间还真有一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碑身完整,但碑文损蚀很重。
碑额有个“”字,两侧隐约“”、“”,怎么自左向右读?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努力辨识,抄录存文: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
……苏曹宗勉撰并篆额书丹。
涿州房山县云峰山林泉寺建造完备,一日寺僧启公上人踵予馆而言曰:吾之住处自黄公山里,地名软枣林,先前有慕道者居之。宣德癸丑(1433)游山到彼,因见云峰四合,林泉幽,岩崖,樵采罕到,旧有茆庵,不知何人所造,就彼修葺。而君为正统已末(1439)伏承涿鹿挥使力起殿宇一所严(空3字?)观圣缘,二侧龛炉瓶馔器等物,傍列伽蓝兼塑二……楼僧房应用物一新,落成题名曰林泉寺。今命工摩就碑石,永志文,愿求一言……以为定例……”。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可得以下信息:
1、这是一块明碑,这一带平台在明代曾建过林泉寺
2、软枣林,在慧化寺明钟上出现过,应是规模不大的小寺院。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落款年代已无。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后面文字不能成句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小道在前面北转,应可绕北各港
北各港挺长,左侧择路下沟。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下到谷中,回望山谷。谷端过山梁,应是中山寺
遗碑在左侧林间,林泉寺大致坐北朝南方位。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离开谷口,看唐代摩崖造像位置。
作为白带山一隅,皇姑坨明代作为云居寺外围,曾是梵刹密布。那么,在唐代孰重孰轻呢?静琬选择石经山刻经,会不会先有大峪沟一带寺庙基础?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向北,隔一个山头是大峪沟东侧的一条支沟——北各港(jing,村民发音)。个人猜测:北各港可能就是慧化寺明钟上铸的北谷沟
北各港挺深,懒得绕了,顺大路直接去再北的难子林支沟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五、难子林摩崖题刻
这处摩崖题刻是之前攀登鳌水尖时,与村民聊天得知。“难子林”三字怎么写?村民不知,其估计可能是“兰草林”的转音。
之前登鳌水尖后,从路边公厕过河,北饶进沟,找到题刻。天色已晚,拍不清楚。这次过河,则先上南侧山头,看看这一带地貌。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山头正在铺登山步道,南望大峪沟沟口。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唐代摩崖造像已相距挺远。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脚下便是北各港沟,山腰小道拐进拐出。东侧是大峪沟东山最高峰。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去东北山梁。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山梁道路正修。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北侧就是“难子林”沟。前方大峪沟主沟,之前从大峪岭口攀登鳌水尖
近几年,房山山区大修步行道,盘山道快到鳌水尖顶了。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顺道东北下沟,摩崖题刻就在沟端崖壁下方。
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沟端是片柿树林,有多个泉眼。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正望崖壁,形如金字塔,两侧陡沟。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相信这一带曾是寺址,脚下几个泉坑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挖这么深,有些岁月了。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台坡满是荆棘落石,题刻位于天然崖壁,不到跟前看不出字迹
不禁猜想,这些石块落下多少年了?原貌怎样?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题刻还有两米多高,登上岩棱才能正视。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仔细辨认,崖面未经凿平打磨。文字在自然断面上避开裂缝小坑刻凿,保存完整。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按原刻行文,抄录如下:
“予闻正法师甘淡薄而不憶大
嚼,况遭凶岁饿殍盈
,辄不下山,诸不知衣食
所赖而生。一日秋游迷津,
转苍麓,蹑山腰,忽见一
败衲敝履,含咲(笑)而迓
迎。问其号,乃(原坑)
法师也。延至云窝,汲
泉煮茗,话(徹清?)宵,不
忍远别,故留是诗:
清狂未结香山社,览
盛无媒识远公。闲抱不平
多少事,一宵
桂月话成空(原句号)策蹇寻
幽红树远,招提留卧白云间。定知别后空回首,
风满寒林月满山。
嘉靖三十
(1556)
秋,大沺子赵章书”。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其中,中部文字刻在水流沉淀的钟乳面层上,稍有掉渣。两个小坑是原有,没有文字。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话宵”之间两字是“徹清”吗?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嘉靖三十五(1556),快500年了,不想文字竟能如此清晰!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赵章是谁?可能是赵彦的弟弟。
赵彦(?~1625),肤施(延安)人,万历十一(1583)进士,历任山西左布政使、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以边功进兵部待郎、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加太子太保、太子太傅。
其弟赵章,自幼和兄长“双肩共学,聪颖过人”,但多次应试落榜,乐善为怀,有“救人之急,恤人之难”之名。“清狂未结香山社”,香山社,即香火社赵章当时年轻,并不信佛,与僧人谈什么?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这是赵章来京探兄,过房山游玩所刻吗?他也到过云居寺中山寺慧化寺?看过皇姑坨唐代摩崖佛像?认识慧化寺碑的书丹者、当时的涿州籍高官史道吗?
慧化寺碑文与这处题刻相隔时间不长,动辄“年饥”、“凶岁饿殍盈途”,明代百姓生活悲苦。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西望沟口,山腰环道南来北去,距离平原够远了。这也反映了大峪沟作为房山山区重要古道的地位。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直接下沟。回望崖壁,题刻跑哪去了?树枝挡住了?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接近沟口,再回望。
怎样看待房山寺庙遗存?个人感觉:一方面按照礼教传统,各村镇都建有庙坛宗祠,属崇德报功教化百姓范畴;另一方面是佛道寺观,包括隐居修行,属天堂地狱求福免祸范畴。年代可上溯隋唐,但历经五代辽金元,毁废殆尽,明代逐渐恢复。房山155大峪沟的梵刹故迹
此外,房山遗存碑石题刻的内容丰富,往往能反映重要历史事件,涉及地域广阔。这也是房山作为帝都西南门户地理优势的体现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