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为什么将明朝京师定在南京?

 夜读史书 2021-02-26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正式宣布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定都南京。自此,南京便成为大明王朝的第一个京师。那么问题来了,朱元璋为什么会看上南京呢?

中国历史上比较重要的古都有长安、洛阳、开封、北京、南京等城市。在秦汉至隋唐的这段时期,长安与洛阳是国都的最佳选择。长安位于“被山带河”、“四塞之国”的关中地区,拥有极佳的地形优势,在安全方面无可匹敌。而洛阳位于平原地带,周边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可以养活大量人口。更难得的是,长安、洛阳相距仅300多公里,两座城市刚好起到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的作用。比如唐朝的京师是长安,东都是洛阳。当长安的粮食消耗超出该城的负载能力时,皇帝就要以出巡的名义带着文武百官前往洛阳“刨食”。

到了唐朝末期,长安及周边地区都饱受战火摧残,所以不再事宜当国都。而洛阳在经济、交通等方面又不如后来居上的开封。因此北宋将东京(京师)定在了开封,西京定在了洛阳。不过开封也有一个明显劣势,那就是地处平原,周边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唯一的天然屏障只有北面的黄河,但这道屏障也不是太靠谱。后来北宋被区区十几万金军灭国,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开封在军事上的劣势太明显。

北宋灭亡后,大量人口移向南方,江南地区成为了全国的经济中心。后来元朝统一全国,并将京师选定在大都(今北京),但大都的钱粮供应都严重依赖江南地区。到了元朝末年,江南被义军攻占,北方的元廷立即就陷入了垂死挣扎的境地。

明朝建立时,长安与洛阳早已不复昔日荣光,开封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经济环境都只能算次优而不是最优,北京太靠近北方草原地区,离当时还具备一定实力的北元政权距离过近。因此纵观全局,只有南京最符合作为一个理想京师的条件。首先,南京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核心节点上,它的周围就是粮食主产区,同时也是当时的经济中心区域,所以有足够的能力供养京师庞大的人口;其次,南京北部有长江天险可守,能有效阻挡住北方军队的突袭;此外,朱元璋采纳“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在南京经营了十多年,其根基早已牢牢扎在了南京。因此朱元璋将明朝京师定在南京可以说是最佳的选择。

在定都南京后不久,朱元璋又下令设开封为北京,主要针对北方的军事行动。后来他又设自己的老家凤阳为中都。因此在明朝初年共有三个京城,分别是南京应天府、北京开封府,以及中都凤阳府。

朱元璋晚年时觉得南京地理位置过于偏向南方,在军事调度方面很不方便,所以产生了迁都念头。他派太子朱标去陕西考察,看看西安府是否具备迁都条件。然而朱标巡视归来后不久就生病去世了,朱元璋伤心欲绝,再加上年老体衰,因此彻底放弃了迁都打算。

参考文献:《明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