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虎视眈眈”,我们如何逆转?

 刘俊波 2021-02-27

2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近10%的人群患有糖尿病,其中半数未得到诊断;每13人中有1个人存在糖耐量异常;每6个新生儿中,有1个受到孕期高血糖症的影响;每8秒就有1人死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图片

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普遍,它正虎视眈眈地伺机而伏,这组数据即便让你惊诧,但它却还只是冰山一角。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发布第九版《全球糖尿病地图(IDF Diabetes Atlas)》,它对世界糖尿病的当前形势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及预测,让我们详细看看这份报告。

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4.63亿

全球范围内估计在20岁~79岁人群中有4.63亿人患有糖尿病,绝大多数为II型糖尿病,相当于每11个成人中就有1名患者。

图片

对全球20岁~79岁糖尿病患病率的估计(百万)(2019年)

到2030年与2045年,预计这一数字将分别达到5.78亿(10.2%)-7亿(10.9%)。

全球半数成人对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处于未知状态

更为让人意外的是,在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中,竟有50.1%的人对自己患病一无所知。

低收入国家,由于医疗服务资源匮乏,未确诊患者的比例最高达66.8%;但在高收入国家中,也有38.3%的患者未得到确诊。

IDF报告指出:全球糖尿病患者中有32%患有心血管疾病;超过80%的终末期肾脏疾病是由糖尿病或高血压或两者同时引起;糖尿病足和下肢并发症影响4000万~6000万糖尿病患者。

Ⅱ型糖尿病和高体重指数还会增加许多常见癌症的风险,包括肝癌、胰腺癌、子宫内膜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

全球全因死亡率中,大约11.3%与糖尿病相关,20岁~79岁年龄段糖尿病相关死亡人群中大约一半(46.2%)为60岁以下人群。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和残疾已经对国家经济增长造成了负面影响,也被称之为糖尿病的“间接代价”。

全球1/4糖尿病患者来自中国

中国作为糖尿病负担突出的国家之一,在最新地图中多次被点名。在IDF的区域划分中,我国属于西太平洋区域。我国目前拥有1.164亿糖尿病患者,位于世界首位。

图片

20岁~79岁糖尿病患者人数

全球每4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人来自中国,而这一趋势预计将持续到2045年。患者数量位列其次的国家是印度和美国。

图片

成年(20岁~79岁)糖尿病患病人数前十名的国家或地区(2019年、2030年、2045年)

中国未确诊患者全球最多

中国的未确诊患者人数仍然是全球最多的,达6500万。其次为印度、美国,地域差异趋势和患病人数分布相似。

中国老年糖尿病患者全球最多

另外,中国同时也是老年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目前中国65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已经达到3550万,预计到2030年将会增加到5430万,到2045年可能会增长到7810万。

图片

65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病人数前十名的国家或地区(2019年、2030年、2045年)

中国孕产妇及儿童患病率同样不低

中国的1型糖尿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同样不低,15岁以下人群中,每年每千人有4.8例新发,28.7例患者,在各国中均位列第4。目前尚无法估计患有2型糖尿病的儿童和青少年的数量。

图片

2019年约有2040万例产妇在孕期有高血糖症,影响了15.8%的新生儿,其中83.6%是由于妊娠期糖尿病。

据了解,在日益增加的糖尿病病人之后,还有1.5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血糖不正常,但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界于糖尿病和非糖尿病之间的状况。专家告诉记者,这一部分人群“每天都有可能变成新的糖尿病病人,现在中国血糖不正常的人已经达到了2.64亿”。

图片

而在糖尿病的“后备军”之中,还有高危因素人群。比如说老年人、肥胖者、家族史、功能代谢紊乱者等等,他们随时可以变成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病人,也就是说,直接受到糖尿病威胁的人群达6.64亿。

被誉为“富贵病”的糖尿病,有多“贵”?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国际糖尿病联合会曾联合发布了一项中国糖尿病社会经济影响研究结果。

该研究认为,“未来10-20年,中国糖尿病导致的直接医疗开支还将快速攀升。因为中国有约500万未确诊的患者,当他们发现糖尿病的时候,可能已经发生中风、失明、肾脏疾病等并发症了。”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据悉,到2014年底为止,中国只有一份12年前完成的全国糖尿病并发症调查。

图片

2002年发表的《1991-2000年全国住院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病变回顾性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当时中国糖尿病并发症患病率分别为:高血压31.9%;脑血管病变12.2%;心血管病变15.9%;下肢血管病变5.0%;眼部疾患34.3%;肾脏病变33.6%;神经病变60.3%,糖尿病并发症总患病率为73.2%。

也就是说,当年中国糖尿病患者中,1/3有高血压,1/3有大血管病变(包括脑血管心血管),1/3有眼病,2/3有神经病变。如今已经过去了12载,中国糖尿病的并发症现状到底如何?

恐怕现今的数字已经远远超出当时的调查结果,那为什么并发症会如此之多呢?其实关键在于三个数据:知晓率低、治疗率低及达标率低,归结原因是我们在糖尿病的管理上做得还远远不够。

IDF估算,全球医疗保健支出中,10%是用于糖尿病管理的。糖尿病相关的卫生支出最高的国家是美国,中国位列第二。相比美国,中国糖尿病患者最多,但在糖尿病医疗支出花费上却还不够,中国的人均花费在全球属于中等偏低水平。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该怎么做?

我们从最新的地图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未确诊患者人数全球最高,糖尿病一旦确诊就需要终身服药,如若任其发展,一方面,将增加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另外,也将极大地增加糖尿病相关医疗保健的费用。面对这样的形势,我国已经采取行动。

图片

今年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对未来10年我国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指出:

提倡40岁及以上人群每年至少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可通过饮食控制和科学运动降低发病风险,每6个月检测1次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同时密切关注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并给予适当的干预措施。

哪类人群容易患糖尿病?

1.有糖尿病家族史者。父母一方、兄弟姐妹或其他亲属有糖尿病病史的,这些人患糖尿病的几率比没有家族史的人高出2倍以上;

2.体型肥胖者。尤其那些“大肚子细腿”的人,容易患糖尿病;

3.年龄≥45岁的中老年人。糖尿病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自45岁后明显上升,至60岁达到高峰;

4.不明原因容易疲劳的人。典型的“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疲劳症状在休息后不能缓解;

5.吸烟、体力活动少、生活压力大和精神持续紧张者;

6.高血压和血脂异常者或早发冠心病者;

7.长期使用一些影响糖代谢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8.以往怀孕时曾有过血糖升高或生育巨大儿(体重4公斤以上)的女性;

9.空腹血糖异常者或葡萄糖耐量减低者。

干细胞的治疗糖尿病效果及机制

具备采集方便、免疫原性低、增殖能力强等优势的间充质干细胞成为治疗糖尿病的种子细胞——科学家认为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诱导分化、组织修复及血糖调控等能力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极其重要。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已被证实,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糖尿病心肌损害、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勃起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干细胞同样有治疗效果。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机制包括:

1.保护胰岛β细胞:干细胞的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能力,能保护胰岛 β 细胞,减少因自身免疫导致的损伤;

2.促进β细胞再生:修复与再生功能支持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细胞、促进胰岛的修复、胰岛结构的改善;

3.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于肝脏、骨骼肌、脂肪等靶器官,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4.免疫调节,改善组织微环境:干细胞旁分泌效应能改善组织微环境,促进胰岛损伤修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